第三一一章 臨行前(1 / 2)

皇太極得到這個消息,強忍著心中的怒氣召集代善、莽古爾泰及所有大臣相商。

他猜得出結果,但他不願獨自拿主意,因為他的政權是很“民主”的,結果應該是大家商議出來的。

代善、莽古爾泰首先就表示決不允許阿敏賴在朝鮮稱王稱霸,應下死命令,快些簽下盟約後退兵。你又不是我爹的兒子,你爹還是我爹殺的,你在朝鮮那是多大的威脅啊,絕不能讓你在那逍遙。

其餘大臣還有什麼話說,不管是不是皇太極的人,都在那說著同樣的話,“快些簽盟約,快些退兵回來。”

皇太極象是這時才定下決心,立刻向朝鮮的阿敏發出大汗令。速訂盟約,速速撤軍。

朝鮮不是我的目標,隻是我目標的附屬物,我的目標在前方,那裏地大物博,那裏曆史悠久,隻有占有那裏,才算是擁有天下。

麵對各方麵的壓力,阿敏加快了和談進程,很快在平壤定下誓約。雖然朝鮮並未同意剿滅毛文龍、與大明決裂等條款,但向大金進貢的糧草、金銀、火器等方麵的數量上卻提得很高。而這正是皇太極所期待的。

阿敏在四月中旬回到沈陽,得到了隆重熱烈的歡迎。皇太極似乎忘記了阿敏那番帶著反意,狂妄自大的話語。

他當然不會忘記,他隻是覺得還沒到收拾阿敏的時機。

此次攻朝使大金在政治上擺脫了孤立的困境,至少有了朝鮮這個盟友。在經濟上衝破了禁運封鎖,兩國可以進行多方麵的貿易合作。最重要的是軍事上削去了大明的一條手臂,粉碎了大明的包圍圈,解除了後顧之憂。

這次徹底的勝利讓皇太極有了更大的信心,他決定繼續在戰爭中樹立自己的威望,不顧將士征伐朝鮮的辛苦,定在五月初親率八旗鐵騎殺向大明。

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咱們先前不是議和了嗎?

我哪裏不對了,你們毫無議和的誠心,我隻能以武會友,打得你誠心誠意地議和。

我怎麼就沒議和的誠心了?

既然有誠心,你為何在錦州築城,建立什麼河西防線?既然有誠心,我軍在打朝鮮時,你們的士兵為何要到鴨綠江邊蠢蠢欲動?

你,你強詞奪理,胡攪蠻纏。

是啊,我本來就是韃子,本來就是蠻族,你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如此說來,你是真得要打?

我的民族就是“打”的民族,一天不打仗就不舒服,誰有空跟你玩假的。

好,這可是你說打的,別後悔。

一聽到皇太極出兵的消息,魏四立刻就將自己任命為關寧總監軍,準備前往前線,但這次遭到了內外廷的一致反對。

葉向高、孫承宗等大臣認為魏四現在貴為監國公公,國家政事繁多,怎能拋下前往前線。

王體乾、李若愚、李永貞等人則以魏公公身體安危為由竭力勸阻。

“魏公公,我們已向各鎮派去太監監軍,你大可放心,便不用親自前往。”王體乾道。

王體乾的這句話提醒了魏四,“這些人都去了沒?”

“除了去錦州的紀用,其他人都已在今晨離京。”王體乾答道。

魏四露出笑容,“哈哈,這就好辦了,快將紀公公請來。”

“魏公公意欲何為?”劉若愚似乎看出魏四的意圖。

魏四隻笑不說。

紀用約莫四十歲,入宮二十多年,無多大本事,卻有一個強脾氣,也曾得罪不少人,包括王體乾。你想,現在去前線的太監能有什麼花頭,隻有被厭惡的才會被派去。

“紀公公要去錦州,那是最前線,十分危險,你怕不怕?”魏四笑問。

紀用一臉正氣,“紀用無用卻有身硬骨頭,為國效力,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有何懼怕?”

“說的好。”魏四擊掌誇讚,“紀公公準備帶幾人前往?”

“一人前往便可。”紀用也知道危險性,不想別人跟著送死。

魏四搖著頭道:“那怎麼可以。你是皇上派去的人,孤身一人豈不讓他人笑話。這樣好了,我給你派十位隨從一同前往。”

“這……”紀用當然認識魏四,卻從未有過接觸,但他知道這位九千歲不是講排場的人,可今日?

王體乾忙道:“還不快謝魏公公。”自從內宮改革以來,哪個出宮的敢張揚,魏四自己出宮身邊帶的也沒有十人,對紀用可是破例。

“小人謝過魏公公。”紀用忙些恩。

魏四擺擺手,“人手我幫你選,明晨寅時出城。”

“這麼早?”劉若愚疑惑問道。

紀用可不這樣覺得,“紀用認為不早,本想今日連夜前往錦州,既然魏公公這麼說,那就明日寅時。”

“魏公公,你是不是有目的?”紀用離開後,劉若愚望著魏四問。

魏四站起,兩手一攤,“我能有什麼目的?我的目的隻有一個,不能有損皇威。”然後向外走,“我出宮辦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