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太監魏四?”趙宇軒和趙宇峰驚愕不已。
趙點唇使勁點頭。
“點唇,咱們還是快些回去吧。”兩人卻似看到怪物,拉著點唇離開。
魏四,這個名字趙南星最近提得特別多,每提起這個名字,他就長籲短歎,愁容滿麵。這些都被趙宇軒和趙宇峰看在眼裏。
“魏四,你認識的人可真多!”在他們離開後,談雨嬋道。不知道是諷刺還是其他。
魏四尷尬笑道:“那年入京在雄縣……”說到這停下來,因為雨嬋根本不願意聽,轉身而去。
“你說魏四就是雄縣那人?”聽女兒說完,正在提筆習書的趙南星大驚丟下筆。
趙點唇雙目瞪得很大,“爹,就是他。”
“是的,怪不得他身影和名字總覺得有些相識,我怎麼沒想到呢。”趙南星恍然大悟。
點唇還想說,被他阻止,“點唇你先回屋休息,讓爹好好靜一下。”
女兒帶來的消息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一直盤旋在腦海裏的這個名字愈加模糊,是因為深不可測嗎?是因為捉摸不透嗎?還是因為不可思議?
內憂與外患往往會同時來到,就在遼東的大金虎視眈眈之時,大明內部出事,聞香教徐鴻儒在山東鄆城舉起義旗反明。
在先前的約定中,他與王好賢、於弘誌本已約好中秋那日在河北景州、薊州、山東鄆城同時起義,可急性子的徐鴻儒還是提前單獨行動。
他這樣做,是因為王好賢模棱兩可的態度,怕他到時變卦。
我這邊起事,你就騎虎難下,不得不跟著,因為你是聞香教教主。
曹州府一帶的白蓮教徒,連同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百姓,齊集鄆城六家屯,徐鴻儒率眾歃血盟誓,一時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呼聲震天,群情激昂。
起義將士以紅巾為頭帕,手持大刀、長矛,接連占領四個村寨,聲威並舉,應者雲集。
徐鴻儒起義後,自稱中興福烈帝,分封各王,按照朝廷建製封丞相、都督、總兵等官職,並以水泊梁山為後方根據地,將家屬們安置在那。
緊接著,徐鴻儒率軍攻打鄆城,當地知縣聞風喪膽而逃,義軍占領鄆城,並繼續向巨野進攻。義軍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所向披靡。短短幾日,人數便發展到數萬,震驚魯西南,也震驚了大明朝廷。
鑒於遼東局勢的嚴重性,對於這種小型的農民起義,內閣和兵部並未太過重視,隻下令山東各府縣進行鎮壓。
徐鴻儒趁此時機揮師東進,渡過運河,連克鄒縣、滕縣。義軍隨之聲威愈振,隊伍發展到幾十萬人。
鄒、滕二縣北鄰濟寧,南接徐州,是運河漕運的重要地段,為大明朝經濟命脈上的要點。鄒滕二縣失守,朝廷震撼,急令山東巡撫趙顏為總指揮,同時起用退職回家的沂州人、前大同總兵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官,全力鎮壓起義軍,收複鄒縣。
按說這事與內宮無關,與魏四更是無關,然而葉向高、趙南星、鄒元標以及楊漣等一眾眾臣來到乾清宮,懇請皇上派出監軍前往山東督戰,而推薦的監軍人選隻有一個,那就是魏四。
小皇上坐在龍椅上玩著玩具,客氏在後麵小心照看著,怎能做這個主。這是做給王體乾、魏四等司禮監太監看的,可以說這是外廷與內廷的一次較量。
在來乾清宮前,葉向高麵對眾臣咄咄逼人的氣勢下不得不答應。
在他答應前,趙南星與眾人有過商議,因為這個主意是他出的。他解釋這樣做的原因:一、向內宮施壓,讓內宮有所收斂;二、讓魏四暫時離開皇宮,查看他離開後內宮形勢變化,由此來判斷他真正地位。
第二點很重要,當趙南星向眾人說出意圖後,立刻引來讚同。
趙南星隱去了第三個理由,他想通過魏四在山東的表現來判斷他是否就是那位亂朝綱之人。
萬曆朝以來的外派太監貪婪斂財,無惡不作,引來官民同怨,魏四會不一樣嗎?
作為內宮名義上的管理者,王體乾犯起愁來,“這是外廷那幫官員對我內宮的挑釁,若是答應,將被他們永遠壓在頭上。”
“沒錯,他們這是有意讓我們為難,以此來證明他們的強大。”李永貞道。
劉若愚本也想說兩句,但見魏四閉目沉思,便不再說。他相信魏四已有了自己的決定。
果然,魏四睜開眼,笑道:“既然他們這麼希望我離開皇宮,那我離開就是。”
“你準備去山東?”王體乾驚訝道,“萬萬不可,那就是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