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智慧篇(2)(2 / 3)

譚興士猛地起來說:“怎麼?被褥是我的。給你睡一晚,就變成你的了?真是好人做不得。”於是,雙方爭執不休,誰也沒法公斷。他們便告到衡山縣衙。知縣問吳冬生:“你說被褥是你的,你有什麼記號沒有?”

“我沒有記號。我自己的被褥自己蓋,平時出外也從未與別人同睡同蓋過。隻是他說他沒帶被褥,昨晚才與他同蓋了一晚。哪知,他竟說被褥是他的,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請老爺公斷。”

知縣問譚興士:“你說被褥是你的,你有什麼記號呢?”

“有,被褥四角的棉絮上蓋了我的圖記,請大老爺察看。”譚興士說。

知縣將被褥察看後,便對吳冬生說:“你這人也好無賴。他將被褥給你睡一夜,你還強占他的被褥,該當何罪呢?本縣念你是讀書人,此次對你寬大處理,打二十板子,被褥發還給他。”

兩人一齊出衙門,譚興士說:“吳兄,被褥是你的,你拿去吧。”吳冬生賭氣地將被褥背在背上走了。

譚興士複入衙門跪著叫屈說:“老爺,我背著被褥剛出門,吳冬生又將我的被褥搶走了。請老爺為我做主啊!”

知縣便派人將吳冬生捉來衙門。

知縣厲聲說:“吳冬生,你為什麼出門又搶他的被褥?”

“我沒有搶呀,是他將被褥還給我,還說剛才是跟我開玩笑呀!”

“你也說得好聽,他與你不親不鄰,素不相識,怎麼會將自己用的被褥給你。明明是你搶的,給我打!”吳冬生又挨了40大板。

譚興士背著被褥出門後,又在路旁等著。一見吳冬生,便說:“被褥是你的,給你。”

“我不要了,剛才也是你給我。反誣我強搶你的被褥,害得我又吃板子。現在我不會受你騙了,你背去吧!”

“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這次是真心送回給你,你收著被褥回家去吧,不要到茶陵找譚興士了。實話告訴你,我就是譚興士。你不說要找我打官司,我怎麼會捉弄你呢?”

“啊!你就是譚興士,果然名不虛傳,佩服!佩服!我甘拜下風。但我有一事不理解,被褥是我的,為什麼蓋了你的圖記呢?”

“這很簡單。因我打算與你打場官司,便趁你睡得正濃香時,偷偷地將棉絮四角蓋上了圖記。”

吳冬生恍然大悟。

講述人:尹菊文,裁縫,文盲,時年72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80年11月。流傳地區:茶陵等地。

解夢情結

尹樹棠是清鹹豐時期的進士,係茶陵虎踞湖嘴上人。光緒初年他告老還鄉,為感謝當年為他解夢勵學的相士,大擺宴席請相士喝酒,並邀請族人和親朋好友作陪。許多人大惑不解,樹棠老爺是朝廷命官,為什麼如此器重這個相士?

話還得從頭說起。尹樹棠家原亦很貧窮,隻因樹棠自幼聰明好學,被父母親視為掌上明珠,為使他日後出人頭地,便縮衣省食地供他上學讀書。他也不負父母之望,學業漸進,文墨精通,決定去京城應試。就在他一切準備就緒並擇定黃道吉日啟程赴京時,有天晚上,他一連做了四個夢。一是在一個大雨傾盆的早晨,他站在自家廳堂,卻打著一把傘;二是他騎馬在一垛殘牆上狂奔;三是他荷鋤挑水在一塊石頭上栽花;四是他到一片桃花園裏賞花。突然,一園桃花全部落地。這些夢預兆著什麼?他不得其解,便跑到攸縣街上找了個測字先生解夢。測字先生聽樹棠如此這般地把夢境講了一遍,說:“你做的是凶兆之夢。”樹棠說:“何以見得?”測字先生便說:“堂屋裏打傘難出門,牆上跑馬行不通,石頭上栽花白費勁,桃花落地一場空。”樹棠一聽,心灰意冷,回家對父母說:“赴京應試之事,就再莫提了,我決意不去了。”父母很是著急,但也無可奈何。

一天,樹棠的嶽父聽說樹棠突然改變主意,不去應試,不知何故,便來到樹棠家詢問原因。樹棠父母便將其做夢和測字先生解夢之情形細說了。其嶽父聽後,心想,夢終究是夢,哪能當真?隻是樹棠信其真而悲傷,萬念俱灰,長此下去,勢必一蹶不振,貽誤前程。他便求教於相士。相士將事情原委弄清楚後說:“這事您放心,明天我到令郎家去為其解夢便是。”

且說相士受其嶽父之托,左手捧著相士旗,右手搖著撥浪鼓來到樹棠家門口,便大聲喊著:“看相、占卦、測字、解夢,保你靈驗,不靈不收錢。”樹棠父母聞聲走了出來,請相士到廳堂喝茶。相士一邊喝茶,一邊大肆吹噓其相術之靈驗。樹棠在內屋聽了一會,亦感到這相士講話很是內行,句句在理,就走了出來,對相士說:“我做了這樣的夢,您看是何預兆?”並將四個夢說給相士聽。相士聽完,對他深深一揖,說:“好兆頭,好兆頭!如果外出經營,準發大財;若是出外求學,學業長進;若是赴京應試,榜上有名……”樹棠說:“您講得如此肯定,何以見得?”相士說:“堂屋打傘兩重天,牆上跑馬賽神仙,石上栽花根基穩,桃花落地碩果懸。”樹棠一聽,非常高興,精神振奮,立即收拾行囊,啟程赴京,果中進士。

他在朝廷為官多年,經曆的事情多了,每每想起這夢和兩個解夢人,自覺好笑。夢則心幻。因當初自己老考慮應試能否成功,而做出離奇之夢,並非什麼預兆。而測字先生本身就陳腐,觀念守舊,憑直觀解夢,所以不能給人以力量。相士生性樂觀,積極向上,觀念超前,理念更新,因而能給人以激勵和鼓動,使其化消極為積極。一個人能得到自身精神的支持,就能將自己的智、勇、才、識發揮到最佳狀態,便容易獲得成功。於是,他感到相士當初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力量,使他一鼓作氣,高中進士。因此,他要好好地感謝他。

講述人:尹菊文,男,裁縫,文盲,時年72歲,現已故。

搜集時間:1980年9月。

流傳地區:虎踞及攸縣菜花坪等地。

窮秀才戲弄徐財主

相傳徐家洲有個姓徐的財主,為人十分吝嗇,人們私下稱他“鼠員外”。

鼠員外本是落第秀才,所以略通文墨,早時常好吟詩聯對,附庸風雅,結邀些鄉裏文人墨客,席上聯對猜謎,被難者,支付所用膳費。鼠員外卻從未支出半文銀錢。便自認為才高八鬥,自稱徐才敬。

有一年清明,洲上桃紅柳綠,梨花似雪,嫩草如茵。徐才敬雅興大發,獨自出門。哪知剛到村頭,下起雨來,他急忙躲入歇涼亭內。剛坐穩,隻見一位窮秀才也走了進來,望著春雨自言自語:“雨打行人,誰為行人之主。”

徐才敬抬頭望去,見是一位窮秀才,便發出一聲冷笑。

不料,窮秀才視若無人,落落大方地坐到徐才敬對麵的石凳上,漫不經心地說:“隻聽說徐家洲有人自稱徐才敬,居然連個‘雨打行人,誰為行人之主’也對不上來。”

話音剛落,徐才敬滿麵怒氣,馬上接了茬:“窮秀才休得放肆,聽老夫與你對來,‘風吹過客,我為過客之東’。”

誰知這窮秀才走上前去,彬彬有禮地拱手道:“蒙先生賜對,請問先生貴姓?”

“我就是徐家洲的徐才敬,怎麼了?”

“剛才學生不知,多有得罪,先生見諒。”他又施上一禮,道,“適才先生已賜對了過客之東,學生想登門求教,不知意下如何?”

徐才敬一聽,自知失言,後悔不已,忽然計上心來,說:“進我家不難,不過我交結人士都是對酒當歌,臨月吟詩。你我今日對聯相伴,你對得上,我設宴相陪,還奉送白銀十兩;若對不上,就賠我膳費二十兩,倘若無銀,留在我家做長工一年。”

豈知秀才毫不推辭,讓徐才敬前麵引路,來到屋前,徐才敬用手一指:“前麵茅舍,便為老夫居處。”

秀才足不停步,緊接著說:“仰瞻大廈,堪為旅客棲身。”

二人一前一後,魚貫而入客廳,相對而坐,徐才敬吩咐家人:

“客至堂前,快些安排茶水。”

秀才手指夥房,含笑而答:

“廚內娘忙,必定準備便餐。”

這時,一位佃戶送來一條鮮魚。徐才敬忙接過,提到秀才麵前:

“舉網得魚,幸有雙尾之鯉。”

秀才啜了口茶,又對道:

“闔內養禽,豈無五德之雞。”

徐才敬一聽,暗暗叫苦,隻得殺雞剖魚,設宴款待。酒過三巡,才敬舉杯道:

“杯中日月,為天上日月。”

秀才不假思索,望著主人手指桌上佳肴而答:

“眼內雞魚,是麵前雞魚。”

說完,秀才不顧徐才敬氣得臉發白,自端酒杯暢飲。哪知這秀才酒量似海,徐才敬好不心痛,但又無法勸阻,隻得讓其痛飲。

秀才獨酌慢飲,不覺時至午夜,樵樓上傳來鼓聲陣陣。徐才敬突然精神一振,臉上露出笑容,喜滋滋地往外一指,一雙鼠眼盯著秀才,怪聲怪調地說道:

“城樓上,鼓冬冬,三更三點,如是時也。”

此言一出,秀才暗暗吃驚,一時無言相對。這時,徐才敬見秀才無言可答,一把抓過酒壺,厲聲逼道:“快對。”這秀才見徐才敬搶過酒壺,突然心中一亮,忙舉起酒杯,舉到主人麵前:

“錫壺內,酒滾滾,一杯一口,不亦樂乎。”

說完,一飲而盡。

這一夜,徐才敬氣得在床上打滾,翻來覆去,長籲短歎,不覺天已大亮,忽聽得外麵陣陣磨刀聲。探頭一看,原來是窮秀才在磨刀,便挖苦道:“好意待佳賓,為何持刀自刎。”

原來窮秀才知道徐才敬視財如命,10兩白銀不會輕易拿出,故設下這誘餌之計。他便脫口而出:“無故惹賢東,隻得殺身以報。”說罷故露愧色。

徐才敬輕輕一笑:“倘若如此,豈不一條人命。”

窮秀才正色而言:“如果不然,除非十兩白銀。”

直到這時,徐才敬才明白又上了大當。原想戲弄窮秀才反被秀才戲弄,站在那裏,目瞪口呆,隻得從衣中搜出幾塊碎銀,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換了又換,道:

“傾盡家私,隻有六貫六百。”

秀才把刀一放,雙手一擺:

“約以數計,還欠三兩三錢。”

徐才敬一聽,氣得將10兩白銀向外一扔,渾身顫抖地說:“如此惡客,快去,快去。”秀才將銀拾起,開懷大笑,對徐才敬點頭揮手:“這樣賢東,再會,再會。”講述人:尹連文,中師畢業,時年69歲。搜集時間:1970年9月。流傳地區:茶陵、攸縣等地。

寡婦難秀才

從前,有個寡婦在珠璣鋪開旅店,為人和藹,與人為善。就因這副寬宏大量的心腸,生意比一般店興隆,加上她人極聰明,辨別事情有條有理,因而近鄰皆知,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