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中共茶陵縣委書記餘明剛

尹友連先生編撰的《茶陵民間傳說》即將付梓。其在縣委辦工作的長子尹烈承同誌將這一部16萬多字的書稿送給我審閱。翻閱全書,甚為感歎。

不體驗茶陵,不懂得茶陵水土的精彩。悠久的曆史,多情的土地,質樸的人民,都讓我感歎不已。茶陵的文化,更讓我回味無窮。茶陵,可謂荊楚古邑,功業千秋。它傳炎帝之光,托先祖之福,承載著多少曆史滄桑,蘊涵著多少華夏文明,造就著多少風雲人物,蘊藏著多少神奇故事……

從尹友連先生所撰的《茶陵民間傳說》中可見一斑。

尹先生今年77歲,是個小學教師。他是一個有心人,在幾十年的小學教育工作中,養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雙勤快的手,發現有趣的故事,獲得生活的感受,捕捉瞬間的靈感,就把它們記下來。所以,他從田疇市井、爐旁灶邊、茶餘飯後和人們的嘻笑怒罵中擷取了大量的素材。2005年,他75歲了,閑暇之餘,便著手將自己搜集的素材,整理編撰成一個個的故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編寫了130多個故事。後經他精心篩選,擇優汰劣,選定了75個故事。這些故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同時無論在內容、語言或是形式上都屬於人民大眾的故事,正如他自己說的一樣:“這些故事就是幾千年來茶陵人民智慧與經驗的結晶。”

《茶陵民間傳說》采取民間文學的花絮,反映了民間多姿多彩的生活,語言平實簡潔,情節生動,起伏跌宕。全書分為智慧、為善、勤奮、俠義、賢淑、神話、笑話、寓言8個篇章。故事以情感為主線,充分展示了茶陵人的豁達、善良、勤儉的美德和追求自由、和諧、進步的心靈,可謂“懼、驚、怒、悲、喜、憂、疑”七情俱生,表達了人間真情的溫暖和光輝。神話、笑話、寓言故事借物詠懷,虛實結合,歌頌了勞動人民至純至潔的本質和堅定樂觀的性格,亦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

茶陵山峻水曲,物華天寶。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間文化、產業文化構成茶陵獨特的區域文化風貌,同時,又與湖湘文化一脈相承,可寫的東西太多,能寫的人亦多。希望有更多的文人墨客像尹友連先生一樣,年過古稀而筆耕不輟,以挖掘文化遺產,多出精品力作,將茶陵的優良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