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畏岩不解地問道:“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又怎麼能夠改變呢?”
道人說:“造命的是天,而立命在我。隻要努力多做善事,廣積陰德,什麼福澤求不到呢?”
張畏岩說:“我是個貧寒的讀書人,又能做些什麼呢?”言下之意是,行善積德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後盾。殊不知,萬事都是從基礎做起,隻要心存善念,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積功累德。
道人又說到:“善事和陰德,都是由人的內心所決定的。隻要常存此善心,就會功德無量。況且謙虛這一方麵,並不需要花費錢財,你為什麼不自我反省而罵考官呢?”
張由此折節自持〔一〕,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夢至一高房,得試錄一冊,中多缺行。問旁人,曰:“此今科試錄。”
問:“何多缺名?”
曰:“科第陰間三年一考較,須積德無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係舊該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二〕後指一行雲:“汝三年來,持身頗慎,或當補此,幸自愛。”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一〕折節:改變從前的誌向或行為。
〔二〕薄行:品行輕薄。
【評注】
張畏岩從此一改往日的作風,每日行善,功德日增。丁酉年(1597),夢見自己來到一座高大的房子內,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不少行是空缺的。於是他就問旁邊的人,旁邊的人答道:“這是今年考取者的名冊。”
張畏岩又問道:“為什麼中間缺少許多名字?”
答道:“對於那些讀書人,陰間每三年考察一次,必須是積功累德,沒有過咎的人才能在這個冊子上列名。像冊子前麵所缺少的,都是原定應該考中的,因為新近有行為不端,所以被除名了。”後來又指著一行說:“你這三年以來,行事謹慎,或許應當補到這裏,希望你自重自愛。”這一科,他果然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舉人。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製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一〕,縱發亦無受用〔二〕。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一〕遠器:遠大的器度。
〔二〕受用:得益,享受。
【評注】
由此看來,抬頭三尺就有神明。中國民眾的信仰是多神崇拜,神靈眾多,體係龐雜,其中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對曆史上的聖賢人物的崇拜。即使是在人身之中也有三屍神存在,傳說是上帝派到人間,並寄居人身,負有監察人罪惡的司命之神。在道教中,司命也指星名,為三台星的上台虛精開德星君。
趨向吉祥或避開凶險,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人在鬼神麵前是極其卑微的,我們必須自己管束好身心,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謙遜卑下,使天地鬼神都時時眷顧我們,我們才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氣勢逼人的人,必定沒有遠大的器度,縱然是發達了也不會享受。稍微有見識的人,必定不會使自己心胸狹窄,拒絕自己可以得到的福澤。況且,謙虛的人才有接受到好的教誨的機會,從而受益無窮。這尤其是修習學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古語雲:“有誌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誌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誌,如樹之有根。立定此誌,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嚐有真誌,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一〕。
〔一〕興闌:興殘,興盡。
【評注】
古語說:“有誌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誌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如果有了誌向,就像樹木有了根基。漢高祖劉邦到鹹陽服徭役時,正逢秦始皇禦駕出巡,當他見到盛大的出行場麵時,便不勝感慨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由此也激發了他對於王權的向往。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來又適逢秦末群雄競起,逐鹿中原,借此時機,劉邦率眾起義,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帝王夢。與漢高祖劉邦楚漢爭霸的西楚霸王項羽年少時也是壯誌滿懷。有一次,項羽隨叔父項梁去看秦始皇出巡的隊伍,項羽指著秦始皇脫口就說:“彼可取而代也。”項梁見侄兒有如此大誌,也驚詫不已。了凡先生認為立定了誌向後,還必須念念不忘謙虛,處處與人方便,自然會感動天地,所以說造福全在我們自己。
了凡先生又說到當今那些求取科舉功名的人,起初未必有什麼真心,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興致來了,就去求取,興致散了,也就作罷了。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一〕?”予於科名亦然。
〔一〕庶幾:相近,差不多。
【評注】
孟子說:“大王如果真正喜歡音樂,那麼齊國治理得也就差不多了。”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當時齊國的臣子莊暴見到孟子,將齊宣王喜好音樂的事告訴了孟子,並詢問孟子對於齊宣王喜好音樂的看法,於是孟子就說了這句話。改日,孟子見到齊宣王,又向齊宣王說了這句話,並進而使齊宣王省悟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的道理。孟子講到,如果大王能夠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做到與民同樂,那麼就能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愛戴。百姓聽到自己的大王欣賞音樂就會非常高興,為大王能夠有健康的身體和如此的閑情雅致而興高采烈。否則,如果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而大王仍在欣賞音樂,那麼這樣一定會使民怨沸騰,使百姓以為大王驕奢淫逸,不顧他們的死活。所以孟子說道,如果大王是真正的喜歡音樂,那就要與民同樂,這樣就能夠稱王於天下了。
了凡先生借助孟子的言論,以表明自己對於科舉功名的態度。以此來說明真正有誌於功名的人,隻要誌向堅定,矢誌不渝,努力進取,有朝一日,一定能夠金榜題名。“愚公”麵山而居,大山阻塞交通,出入需要迂回輾轉。“愚公”有“移山”之誌,於是和家人樹立移山的堅定決心,不辭勞苦,毅力頑強,寒暑易節,勤勉不輟。最終感動上帝,派兩神分別背走擋路的太行、王屋二山。“愚公”家門前終於暢通無阻。所以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