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同時還是一位賢妻,劉肇雖然大病不死,但是身體一直都很虛弱,不得不臥病在床,加以調養。鄧綏天天都去劉肇的身邊侍候他,親自為他煎藥,親自喂給他喝。可是鄧綏的悉心照料並沒有使丈夫身體康複,劉肇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公元105年的冬天,也就是鄧綏當上皇後的第三年,劉肇握著鄧綏的手閉上了眼睛。
令人驚歎的政治手腕
劉肇死後,鄧綏把兩位皇子接進了宮,這兩位皇子都不是她所生。一位是八歲的劉勝,一位是嗷嗷待哺才三個月的劉隆。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原則,劉勝應該繼承皇位。但是劉勝已經八歲,已經懂事了。劉勝做了皇帝,肯定不會聽自己的話,於是她決定立劉隆為皇帝。劉隆當皇帝,實質上就是她當皇帝。這讓大臣們大吃一驚,但是大臣們也沒有多少反抗的力量,因此隻好妥協。
為安全起見,鄧綏又提拔她的親戚:大哥鄧騭從虎賁中郎將升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位比三公,更重要的是還掌管了兵權;弟弟鄧悝從黃門侍郎升為虎賁中郎將,與大哥遙相呼應;另兩位兄弟鄧弘、鄧閶都晉升為侍中,成為文官中的大腕級人物。
有了這樣的保障,鄧綏似乎還不放心,她考慮得更長遠,萬一劉隆很快夭折怎麼辦?還不是要立劉勝為皇帝?於是,鄧綏又采取了一個補救措施?劉肇的葬禮結束後,他的兄弟們都要前往各自的封國,這時候,鄧綏把劉慶的兒子劉祜留了下來。
原因其實很簡單,劉勝與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而劉祜卻是她的侄兒,雖然不是嫡親,但好歹是親戚,而且劉祜的年齡也還小,他做皇帝,掌握大權的一樣是鄧綏。
鄧綏的目光確實長遠。更讓人叫絕的是,正如她所憂慮的那樣,劉隆不到一歲就夭折了,他成為中國曆史上繼位年齡最小、駕崩年齡也最小的皇帝。
劉隆一死,鄧綏就馬上迎立劉祜做皇帝,其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除了政治手腕,鄧綏的勤政愛民也是曆史上很多皇帝都無法比的。
有一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災。鄧綏迅速下令,削減太官、尚方、內署等高級官員的各種禦用車馬、珍肴、服飾以及各種奢侈品。同時下令除了祭祀祖宗祠廟以外,朝廷官員不得吃精米白麵。鄧綏以身作則,每天隻吃兩頓飯,而且都是小米加蔬菜。
另外,鄧綏還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削減宮女的數量,允許宮女自由選擇,離開或者留守,離開的發放路費,成為自由民。
公元121年,垂簾聽政達十六年之久的鄧綏咯血身亡,臨死之前,還做了一件好事,頒布詔書,大赦天下。在她的要求下,她死後,把她與劉肇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