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2 / 2)

專家調查法。

專家調查又稱德爾菲法(Delphitechnique),以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著名預言家阿波羅神廟所在地德爾菲而命名。由美國蘭德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首創。“它是用匿名的方式就某些問題發送問題表,通過幾輪函問、征求、彙集並統一個人的意見和判斷,使大多數人在沒有麵對麵的相互影響或相互對抗的情況下對該問題取得一致的意見。”由於該方法的調查對象是專家,因而它非常適合於教育管理中的方向性、戰略性和價值性比較強的問題的評價。

教育管理中的價值性評價應重點采用專家調查法。教育管理中的很多問題都涉及價值問題,比如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定位、學校文化、學校精神、人才培養定位、目標與規格、課程設置、評價指標設定、重大決策等,它們事關價值取向、戰略方向,都需要借助專家的智慧和專業判斷,這恰好就是專家調查法的優勢所在。

專家調查法以匿名函詢的方式進行。匿名函詢能夠避免麵對麵影響的不足,有利於專家作出獨立、自主的判斷。在諸多訪談、座談等麵對麵調查方式下,人們往往受到別人的發言方式、談話藝術、思想觀點、個人風格與魅力的影響,往往受到別人觀點的鼓動、思想的啟動以及會場氣氛的影響而一時忘卻和改變自己原有的思想、觀點和思路,而作出一時衝動的發言和判斷,經事後冷靜思考卻常常後悔,覺得事情並非如此。匿名函詢就完全規避了這些缺陷,專家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沒有思想觀點的顧慮,更不會顧及麵對麵情況下會考慮的別人的心理感受和接受程度。

專家調查法通過多輪反複逐步趨向一致意見。專家調查法不像其他一般的問卷調查法隻需進行一次即可,它需要進行幾個回合,通常是四個回合即四輪函詢,輪數多少視問題的複雜程度和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而定。第一輪問卷應更多地采用開放式,讓答卷的專家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可隻提供目的與問題,采取完全開放式;對於已經有比較成熟思考的問題,也可采用半封閉半開放式。從第二輪開始分析整理,對於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進行歸並,並按意見集中程度或某種標準(如重要性或優先性等)依次排列編製問卷。在每一輪的函詢中都重視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同時尊重和正視少數人的意見與理由,並如實體現在下一輪問卷中,並提請答卷專家考慮。這樣,經過多輪反複就會逐步得出比較集中、統一的評價意見和答案。

行動研究法。

埃利奧特(Elliott,J.)認為,“行動研究是在社會情境中進行的旨在改善社會情境中的行動質量的研究”。凱米斯(Kemmis,S.)認為,“行動研究乃是社會情境中的實踐者為了提高他們實踐的合理性和正當性,提升他們對實踐的理解,改善他們所處的社會情境而進行的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而博格(Bog,M.W.)則認為,“行動研究即實踐者用科學的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係統研究”。可見,通常所說的行動研究是指作為實踐者對社會情境中的問題進行係統研究。這裏的行動研究法借用了行動研究的原初意義,又有所不同,它是指教育管理評價者加入評價對象或事項的實踐行動之中,並承擔一定的實踐角色和任務,或者把評價事項轉變為自己主導的實踐活動或應用過程,邊行動邊研究,作出評價結論和判斷的方法。

行動研究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著生動的對話。評價者置身於具體的實踐活動與情境之中,直接感知和體察各種信息與情報,與相關各方進行著廣泛的交流和溝通,不僅是“我”對他人和對象的認識和把握,也是“我”對自身行為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是“我”與對象之間的一種知、情、意、行的全麵感通與對話,既生動、直觀,又真實、可靠,在此基礎上作出的評價就更加客觀、有效和符合實際。

行動研究是評價者與評價對象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評價者與評價對象處於平等地位,有利於評價者放棄居高臨下的唯我獨尊的心態,以一個普通成員或一般管理者的角色身份投入教育管理的實踐活動之中,以一種常態之心認識和理解教育管理現象和問題;有利於評價對象消除被評價的緊張心理和各種刻意行為,作出正常、合理的行動。這種平等地位為二者合作解決問題創造了條件。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雙方共同探討,共同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同見證評價事項的發生、發展和產生功效和影響,共同完成和作出事實性評價。因此,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評價的過程,實現評價過程與行動過程同一,使評價完全滲入教育管理活動之中。在合作解決問題的意義上,行動研究也是對評價事項的一種試驗或實驗過程,通過試驗或實驗來作出評價結論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