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理反射:包括霍夫曼征、掌頦反射、巴彬斯基征、:奧本海姆氏征、戈登氏征、普塞普氏征和恰可氏征。這些征象陽性者,均表明錐體束或大腦皮質運動區的功能障礙。
4.陣攣:包括肌陣攣和踩陣攣。陽性者,說明脊髓反射!中樞以上的神經通路即皮質運動區與錐體束有病變。
第三節中樞神經損傷症狀
如以具體部位分,可見額葉、頂葉、顳葉、枕葉、間腦、小腦損傷綜合征。包括刺激症狀和破壞性症狀。額葉刺激性症狀主要為肢體的痙攣,破壞症狀以癱瘓為主。頂葉的刺激症狀除見肢體抽動外,尚有感覺異常。顳葉見感覺性失語,幻聽、幻視、幻嗅,幻味等。枕葉見幻視、偏盲等。間腦見感覺異常,不自主運動,高熱、尿崩、高血壓等。小腦則以共濟失調為主要症狀。
顱內壓增高症狀,係腦實質水腫,腦組織重量增加。可1因顱內或全身感染、腦缺氧、顱出血、顱內腫瘤等。按經過可為急性或慢性,急性者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血壓增高、肌張力高、驚厥、眼底改變(視網膜水腫、靜脈擴張、顏色變深、視乳頭水腫)等。
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側索損害可引起病變水平下的同側中樞性癱瘓,對側痛、溫覺消失。後索損害:病變水平以下的震動覺、關節肌肉覺和觸覺消失,感覺性共濟失調。中央灰質病變:見分離性感覺障礙,如節段性痛、溫覺消失,但觸覺存在。脊髓前角病變:見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萎縮,反射消失。脊髓半側橫貫性損害於病變的相應節段有運動和感覺障礙,如同側中樞性癱瘓、深感覺和觸覺障礙,對側痛、溫覺消失。脊髓雙側橫貫性損害:因損害節段不同,表現也不一樣。如頸段損害呈四肢癱瘓,胸段以下損害呈截癱。在損害節段以下各種感覺消失,大、小便障礙。
第四節實驗室檢查
一、腦脊液檢查
包括外觀、壓力、蛋白試驗、糖定量、氯化物定量、細胞計數和分類、塗片及培養。外觀主要觀察顏色,正常為無色透明液體。血性腦脊液時,如開始為紅色,繼而變淺淡至正常,表明穿刺時紮破了血管;若腦脊液從始至終為一致無濃淡之分,且不凝固者,表明蛛網膜下腔出血;如將其用試管離心沉澱後,上層為黃色,說明出血時間至少在4小時以上。如腦脊液為黃色,說明有陳舊性出血或梗阻性病變所致蛋白增高。腦脊液混濁、不透明,說明細胞數增高。腦脊液壓力,側臥位時,兒童正常值為40~100毫米水柱飛392~980帕斯卡各種原因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均可見壓力升高,椎管有梗阻時,壓力降低。腦脊髓液中蛋白含量,腦室為5~15毫克腦池為10~25毫克腰池為15~45毫克中樞神經係統疾患均可見蛋白增高,蛋白檢查有定性和定量兩部分,定量比定性更為可靠。腦脊液中葡萄糖含量為血糖的60~70%,即每100毫升中為45~75毫克。各種細菌性、真菌性腦膜炎及腦膜腦炎可見糖含量減少。氯化物的正常含量為690~720毫克,患各種化膿性細菌感染時均可下降,尤以結核性腦膜炎為明顯。目前對腦脊液的檢查,有新的研究項目:在生化方麵有高香草酸、羥吲哚醋酸、丙酮酸、枸櫞酸和唾液酸等測定,有各種酶的測定,垂體前葉激素檢查等。
二、腦電圖
對癲癇具有特異的診斷價值。患腦瘤、腦血管病、腦外傷、顱內炎症、肝腦疾病以及代謝障礙等疾病導致腦功能低下,腦電圖可有改變,但不具有特異性診斷價值。所以,腦電圖檢查在臨床上作為一項選擇性的診斷手段。
三、腦血流圖
一般可反映顱內脈衝的動態,因為頭皮阻抗脈衝2/3來自顱內血管,1/3來自頭皮血管,故而腦血流圖可反映顱內血流。對以下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參考價值: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高血壓、顱腦損傷,血管舒縮性頭痛與頭暈。
四、顱腦超聲波檢查
主要用於診斷顱內占位性病變的檢查,利用脈衝超聲波、左右檢測顱腦中線結構的位置,以比較有無移位。此檢查有方法簡便,無損傷性,可重複檢查,準確率高等優點,臨床上用於判斷幕上有無占位性病變的常規輔助檢查。
五、放射性同位素檢查
在國內開展比較廣泛的是腦掃描。臨床應用於腦腫瘤時診斷,對腦膜瘤的陽性率可達90%以上,其次為膠質瘤、腦轉移瘤、聽神經瘤、垂體腺瘤,另外還用於腦梗塞動脈瘤、腦膿腫、硬膜下血腫,顱骨病變等。本檢查方法不能明確地對病變性質作出鑒別診斷。
六、X線頭顱平片檢查
要注意顱骨的厚度,包括密度和結構。正常顱骨厚度的:變異很大,隨年齡大小有差異,兒童較薄,老年人較厚。各區顱骨的厚度也有差別,以枕骨處為最厚,矢狀縫、冠狀縫和矢狀縫與人字縫相交處也較厚,最薄處為顳骨鱗部和額骨的下部。顱骨彌漫性增厚見於畸形性骨炎、垂體嗜酸細胞腺瘤。局限性增厚見於顱骨骨瘤,顱骨纖維結構不良,顱骨血管瘤、顱骨肉瘤等。顱骨變薄見於慢性顱內壓增高,密度減低,骨結構輪廓模糊。局限性變薄見於顱內局部病變的壓迫,如蛛網膜囊腫、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以及某些顱內良性腫瘤等。要注意顱骨有無缺損,常見於開放性顱腦損傷、先天性顱骨裂、多發性神經纖維瘤、顱內上皮樣及皮樣II腫,某些溶骨性病變如骨結核、炎症、轉移瘤、肉芽腫、組織細胞增生症X等。要注意骨縫與囟門的異常,過早閉合見於小頭畸形,閉合延遲見於各類腦積水、顱內壓增高、佝僂病、成骨不全及甲狀腺功能不良等。要注意腦回壓跡,其增多加深是慢性顱內壓增高的一個表現。尚需注意蝶鞍的變化,有無病理性鈣化(常見於慢性炎症如腦膜及腦實質的結核、腦寄生蟲病、慢性腦膿腫,腦腫瘤,腦血管硬化及某些腦部退行性病變)。
七、腦血管造影
隨著神經外科的發展,腦血管造影已在臨床廣泛使用。腦血管造影是將不透X線的造影劑注入腦血管內進行攝片檢:查的一種方法,可以看到腦血管分布的位置和形態。當腦血管形態和位置有變化時,可判定腦血管疾患和顱內占位性病變。臨床根據血管分布及病變部位,選擇不同的血管造影,琪中最常用者為頸內動脈造影。
八、氣腦和腦室造影
通過腰椎穿刺或小腦池穿刺注入氣體使蛛網膜下腔及腦室充氣的方法為氣腦造影。將氣體直接注入腦室內的方法為,腦室造影。氣腦造影用於腦萎縮性病變、占位性病變、蛛網膜粘連等。腦室造影主要用於診斷顱內占位性病變,顱內壓力升高明顯者。腦室造影有嚴格的目的性和適應征,不僅有反應,而且有一定危險性,必須嚴格掌握。適用於顱內占位性病變可能性很大,但其他方法不能確定,準備作開顱手術的病例。此外,腦室造影還可注入不透X線的碘苯酯(稱腦室碘苯酯造影術),或少量水溶性碘劑(稱腦室水溶性碘劑造)影術)。適應證與禁忌證與氣腦造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