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了羌村,也許是旅途勞頓,也許是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生了幾天病。不過,有楊氏精心伺候,兒女繞床玩耍,糧食也還充足,他心裏是快活的,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到了九月,就聽到了外麵傳來的好消息。
廣平王李俶率領著朔方軍,加上盟友回紇、吐蕃的援軍,一共十五萬,號稱二十萬大軍,從鳳翔直撲長安。這是房琯兵敗之後唐軍最強大的反攻。
杜甫一聽,心花怒放,覺得這回叛軍是鍋中之魚、穴中之蟻,哪能擋住唐軍的烈火呢?他甚至已看到兩京收複,群臣簇擁著皇帝回京的情景。兩京的老百姓受盡了胡人的淩辱,聽到這個好消息,都紛紛把金釵銀釧賣掉,換成酒肉,迎接王師歸來。
這回杜甫預料得正確,沒過幾天,唐軍在香積寺北打敗胡人,收複了長安。十月,唐軍勢如破竹,又收複了洛陽。唐肅宗回到長安,又迎接太上皇唐玄宗回京。十一月,杜甫帶領著家眷,也來到長安,繼續擔任左拾遺。
表麵上看起來,唐朝接連取勝,叛軍節節敗退,形勢一片大好。
但因為唐肅宗本人的缺點,埋下了不少禍根。
在收複兩京之前,大臣李泌對唐肅宗說:“現在郭子儀、李光弼在山西牽製住了叛軍,鳳翔又集結了十五萬大軍,接下來皇上準備怎樣做?”唐肅宗說:“先收複兩京。”李泌不同意:“在臣看來,應該揮師東北,進攻範陽,直搗叛軍巢穴。範陽一破,長安、洛陽即為孤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收複。這是釜底抽薪之計啊。”但唐肅宗鼠目寸光,他當初繼承皇位,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太需要一場勝利來贏得民心了。而收複兩京,比收複範陽更具中興的氣象。但結果呢,兩京的確收複得挺快,但叛軍主力未滅,仍然囂張跋扈,到處橫衝直撞。兩年之後,洛陽又被史思明占領,使得叛亂又多持續了五年,讓國家承受了更多的損失。
此外,唐肅宗和父親也相處得不好。他收複兩京,去迎接父親唐玄宗回來時,儀式辦得很隆重,還假惺惺地穿上紫袍,把黃袍獻給玄宗,表示自己重新做太子。唐玄宗呢,也是個聰明人,知道兒子收複兩京,得了民心,自己卻昏庸地引發了叛亂,當然不能接受龍袍,隻說自己年事已高,回京隻圖養老。兩人做出父親慈愛、兒子孝順的樣子。可唐肅宗心胸狹隘,當他看到父親站在興慶宮的城樓上,接受老百姓的跪拜,有時候還接見外臣,就不放心了。當太監李輔國假傳聖旨,讓玄宗住到深宮裏去,唐肅宗也裝聾作啞,還暗暗開始清除唐玄宗的舊臣,免得他們發動政變,重新把玄宗請出來。要知道,唐玄宗可是政變高手啊。
而李輔國一看假傳聖旨都沒事,就更加放肆了,最後勢力之大,連唐肅宗都怕他。從此以後,宦官權勢熏天,後來的唐朝皇帝,基本上都是宦官所立,要是他們看皇帝不順眼,就會直接殺掉,另立一個,把政權把玩在手掌之中,完全沒了體統。
在這樣的皇帝手下,杜甫這樣既正直又較真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他來到長安後,穿著朝服,待在皇上身邊,想起以前在長安困頓十年,求得不就是這個機會嗎?他當然覺得珍惜。而且,端午節時,還能得到皇帝賞賜的細葛宮衣;皇帝祭拜九廟,他也能陪同,心裏的確感到榮耀。所以他也幹得認真,有時在門下省值夜班,因為明天有密奏,所以晚上都不敢睡,生怕錯過上朝的時間。
然而另一方麵,他又覺得壯誌難酬,陷在小小的官位裏,動彈不得,更感到時光飛逝,功名不立。幸好此時,王維、岑參、嚴武等人,也都同朝為官,平常寫詩唱和,排解寂寞。嚴武這時三十二歲,職位卻遠高於杜甫,是京兆少尹兼禦史中丞,相當於長安市長。因為杜甫與他父親嚴挺之是朋友,雖然他是上司,杜甫也當他是晚輩。嚴武心胸開闊,所以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