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任務驅動的《電子綜合技術》課程設計(1 / 2)

基於任務驅動的《電子綜合技術》課程設計

學術交流

作者:尤俊偉

【摘要】文章論述了《電子綜合技術》課程的定位、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詳細說明了《電子綜合技術》課程各項目的具體任務、目標和知識技能要求。

【關鍵詞】電子綜合技術;任務驅動;項目化;課程設計

一、《電子綜合技術》課程定位

1.《電子綜合技術》課程是電類相關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

在電子信息專業的課程體係中,《電子綜合技術》是核心職業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之一。它將原有課程體係中的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子課程設計、模電數電實驗、電子仿真以及電測和電子技能初級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一方麵了解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手段、應用及發展,使學生獲得必要的電子技術通用知識和通用技能;另一方麵也為學生學習後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打下紮實的基礎。

2.《電子綜合技術》是電子類專業崗位資格證書“PCB設計”、“電裝中高級工”、“電調中高級工”考證的對口課程

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要求畢業前必須獲得電子組裝與調試、PCB設計、電子維修等崗位資格證書中的一種。本課程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都與專業職業資格技能鑒定有著密切的聯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初步形成從工程實際中提出問題、以科學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

3.《電子綜合技術》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課程

通過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有利於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職業習慣的養成,通過嚴格執行考勤製度、進出實訓或實際工作場地製度,不定期進行的設備整理測試訓練;以及由分組討論、任務分析、設計、組織實施、彙報點評等教學環節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使學生親身體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職業素養。

二、課程設計的理念

本課程設計的理念是淡化課程之間的界限,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的模式,將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子課程設計、模電數電實驗、電子仿真以及電測和電子技能初級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研素質和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課程設計思路

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內容

以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領域職業崗位群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將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技能鑒定與人才培養方案有機地結合起來,基於工作過程,分析行動領域、轉化學習領域、開發學習情景和項目載體,突顯“基礎類課程綜合化、技術類課程理實一體化、技能訓練類課程項目化”的特點。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相關課程內容以及經濟產業特點及學生的生源條件,確定課程標準。

2.課程知識和技能目標與典型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相結合

結合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課程知識和技能目標,分析工程實際,得出典型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包括:電子線路設計、PCB設計製作、元器件篩選、電子工藝技術、電子測量技術、調試排故技術、產品包裝技術、技術文件準備及銷售維護,並通過維護反饋對原設計進行改進,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進入良性循環。

3.項目內容注重選取基礎和特色典型電子產品

將來自於生產實際、常見典型產品及教師科研項目進行提煉,作為載體引入到電子技術的課程教學。典型電子產品注意選取基礎電子產品和特色電子產品,並適當引入高端電子產品,以期通過電子綜合技術課程教學,既保證基本知識、通用技能的獲取以滿足崗位基本要求,又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時代倡導的發展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兼顧崗位性質不同涉及具有一定特色的電子產品。

4.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技能訓練帶動課程知識學習

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情景設計,如:元器件篩選、電子工藝、功能電路設計安裝與調試等,均可設計為課程技能訓練任務;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課程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項目教學法、演示法、互動教學法、答辯式、演講式、分組討論法等,並通過來自生產實際的項目訓練和安全用電知識傳授,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職業能力要求。基礎學習情境以訓練主要知識點、基本技能和基本工藝能力為主,應用學習情境以訓練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安裝測試能力為主,綜合學習情境以訓練簡單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每一個學習情境都包括了資訊、計劃與決策、實施、檢查與評估等環節,相當於進行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