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讓管家找來了周圍村莊手藝好的木匠和瓦匠,開始給他們上課和布置任務。好不容易等他們領會了我的意圖,就在我不辭勞苦的監管和指導下,開始了我大宋朝偉大的工業革命曆程。試想想,英國最早的工業革命那可都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才轟轟烈烈地開始,嘿嘿,我的穿越我做主,偉大的大宋“工業革命”就從我開始吧。我再也不做21世紀的“窩囊廢”、“臭光棍”了,我要借人的軀體,以完成我非凡的人生目標!
半個月時間,很快就在忙碌中過去了,所有的基礎建設也接近完工。我帶著從周圍村莊招來的經曆錢叔再三權衡而最後確定下來的二十多個實在人,許以高薪和良好福利,配以家鄉利益至上、展望輝煌遠景的21世紀如傳銷樣的洗腦工序,讓他們變成了我楊毛嶺的第一批所謂的“產業工人”。
多日的培訓之後,在我的帶領之下,開始了宏偉的肥皂製造大業。
因古代畢竟沒有21世紀現成的工業原料可買和配製。所有的一切都得自行生產。一塊小小的肥皂在21世紀根本就不是回事兒,可到了古代,還真不容易。
首先得熬製皂基。將錢叔從市場上買來的動物油等各種原料,倒入最裏邊的燒化爐,首先死命以幹木柴狂燒升溫,待煮成了膏狀,然後冷卻,在我們多次的熬製與攪拌試驗後,做出的產品雖然不怎麼清亮,但總比所有當時用的黑糊糊的“皂角餅”強多了。冷卻後的膏狀物就是最初的“肥皂”皂基。這道工序的關鍵是“攪拌”,因為隻有不停地攪拌才會使燒化爐的膏狀物受熱均勻,之後做出來的皂基也才粘性良好,有彈性。
為此,我專門配了一個叫齊明的壯小子拿著特製的大棒槌,站在台上不停地攪拌。這活不僅累,還熱,冬天還好受點,到了夏天,也真難為了他。所幸的是,這小子不僅五大三粗,腦子還少幹筋,是死愚笨的那種,在他腦子裏隻有聽話的份,嘿嘿,更何況,我在工錢方麵,對他更是特殊地優惠。
作坊最右邊也是個高大的火爐,用它來隔水加熱。它的主要作用是把膏狀的皂基放在懸空的籃筐裏慮去雜質。火爐的右邊是梳理台,在這裏把去除了雜質的皂基冷卻後切成塊的皂基並加添諸如香精、色素之類的東西。當然香精、色素之類的東西在古代其實也不是難事,市場上都大把有賣。
左邊是真正的工作台,我通常在這裏將完好成型的皂基倒入早就固定好的模子裏。在開始做肥皂之前,用紙鋪在工作區域的工作台上,做完肥皂就將垃圾用紙包起來丟掉,以節省清潔時間。不過,通常不會鋪紙,一來,大家都知道,古代不像21世紀,紙張滿天飛,那時的紙張可是稀罕之物,家裏沒那麼多的紙,要買?貴著呢。二來,因為滴出來的皂液凝結後還可以回收另外做出肥皂,不難清理,所以就沒鋪紙了。咱是初始創業,能節約還是節約,這在古代,有無比的優勢,我一定得抓住機會,不驚天動地,也要他媽的地動山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