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音水閣修得極為雅致,共分三層, 下大上小,浮橋延伸所至的盡頭凹進去一塊,正好架上一排竹梯子,通向樓閣之中。
眾人走在浮橋之上,浮橋表麵與水麵幾乎平行,雙腳踩上去,漣漪擴散,一池平水頓時被點成碎亂的波光,恍惚間有種踏水而行的感覺。水十分清澈,有遊魚搖曳身姿,水麵映出天上的浮雲,恬靜悠閑。走在這小湖之中,隻覺得渾身上下輕若無物,似乎全身都被放空,靈魂正要脫體而出。
穿過長長的浮橋便到了百音水閣的大門,隻見其門口豎著一副對聯,上聯是:“琴瑟箜笛,素手挑出天下韻。”下聯是:“暖日晨昏,閑雲看盡萬裏江。”
韓侖讚道:“此聯大氣磅礴,又不粗獷,全是雅韻於其中。讀來讓人覺得渾身舒暢,卻又不失豪邁之感。閑雲二字活用,真是妙極。”
其餘人也稱讚不已,冉傾珞道:“若是旁人的門口用上這一副聯,怕是要讓人嘲笑空有其談罷了,然而這一副對聯用在洪崖先生的雅舍之中,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門並未關著,其實也根本就沒有門,隻是一道用軟竹簽子編製的一道門簾。掀開門簾,眾人走進水閣之中,一陣古桐木和書卷氣的香味撲麵而來。
眾人一進門,不禁便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這裏麵的空間極大,隻見一個個寬約一丈的巨大置物架規規矩矩地陳列著,置物架放於兩邊,便將中間隔成了一個巷道。從這裏一直通向這水閣的最中心。
這些置物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書籍,有龜甲的,有竹簡的,也有絹帛,還有不少是大片的石刻。相反,紙質的書倒是較少。幾人隨手拿起一卷,卻發現這竟然都是一些珍貴的曲譜。有得早已經失傳,但是這裏竟然還保留這些琴曲的原本。實在是不可思議。
由此一路閱到巷道的盡頭,那中央是一片小小的圓形區域,方圓不過九尺,在這中心有一張兩頭翹的幾案,案上擺著一盞古拙的油燈,還有一卷還未合上的竹簡書籍。走到這裏方才發現,原來周圍竟然是以這個圓為中心散射,數百個置物架放置著,一條條巷道便形成了。而在這些巷道之中,盛放的東西就不僅僅是琴譜書卷,還有各種各樣的樂器。許多的古琴,箜篌,橫笛、排簫,還有大型的編鍾。隻要是能夠想得到的,便都能在這裏找到。而且這些樂器都不是俗物,都是些珍惜之品。
冉傾珞在盛放古琴的地方轉了兩圈,左看右看,每一張古琴都深深印在她腦海之中,這裏的琴多數都不是什麼知名的琴,但是不論是從造工還是音色,一點都不輸當時以及古代的名琴。懂琴之人自然愛琴,冉傾珞自然如此,其中一張梨花木的琴尤其合她胃口,不過她也隻是撫了撫,愛琴之心雖有,但是她卻並未有據為己有之心。
因為這裏盛放的多數都是樂器或者曲譜,過了一段時間,除了冉傾珞一人還興致勃勃,渾然不覺的累之外,其餘的人已經沒有了多大興趣。於是在中央的圓形空地之上席地而坐。他們本想出去看看,不不過看到冉傾珞正凝神在各個置物架中穿梭著,放下這本,又拿起另外一卷,喜笑顏開,如拾至寶。眾人見她看得心裏開心,也便不再打擾。
韓侖稍微懂些音律,令狐玉兒亦然,既然這巷道之中的書籍他們並無興趣,左右看看,便正好對幾案上那卷離自己不遠的竹簡產生了興趣。於是兩人走近,就攤開還未合上的部分細細來看。隻見這竹簡記述的乃是有一種琴曲。不過其上的宮商角徵卻都是有人剛剛寫上去的。竹簡還未展開的部分都還是嶄新,並未落筆。可見,這乃是洪崖先生的創作之曲。
韓侖細細看了幾遍音符,心中描摹一遍,忽然感覺這音調無比熟悉,仔細一想,這不就是之前與那黑水教主交戰之時,洪崖先生彈奏的那一曲琴音嗎。
“冉姑娘,快這邊來看。”韓侖驚喜的忽道。冉傾珞頓了頓,放下了手中的一卷《南風子》,慢慢向韓侖走去。韓侖見其過來,忙打招呼,道:“冉姑娘,你看看這琴音的譜子。應該不難發現吧。”
冉傾珞憑著自己超然的意識力,那竹簡上的一個個文字便變得灰亮,音符一個個印在了自己的腦海中。她也一陣驚歎,心中激動,於是將身盤坐,將焦尾琴放於幾案之上,她凝神再看了一眼琴譜,心中便已經記住了七八成。指尖一動,煌煌琴音便又再次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