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態教學觀視閾下體育生態課堂對校園生態文化的影響研究(3 / 3)

人類社會活動的生態化,其運動結果是不斷謀求人類自體存在的平衡態及文化狀態,而以人類的整體存在麵對自然生態係統建立生態關係,那麼,這種係統整體性、關係性及過程性運演邏輯必然形成社會生態“合力”。[16]任何組織都始終和生態環境處於互動的狀態,必然要受到生態環境的影響。[17]良好的教學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環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在體育實踐課堂的環境建設方麵,要根據上課內容不斷修正與之適應的環境,充分挖掘有利於學生生態主體身心全麵發展器材,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興趣和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在體育理論課堂上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等輔助手段教學,營造出一種“連牆壁都在說話”的體育教學環境,實現校園文化的自組織管理在生物耐性範圍內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5.小結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是社會對高校提出的最強烈要求。高校教師具備生態教學觀正是對這種要求的回應,它實質上是為傳統教學觀增加了一種教學動力。高校體育教師須有環境意識,因為環境意識可以成為極具感染力的激情,[18]可以為生態教學觀指導下的校園生態文化的開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應該貫穿生態教育的每個方麵,使學生成為具有生態思維的人。隻有這樣,校園文化的生態性才能回歸教育的本質歸屬,才能符合體育文化發展的生態規律。

參考文獻

[1]胡祖吉.生態文化教育與大學校園文化的交融[J].教育探索,2008(4):12-113.

[2]鄭確輝.論對我國主流教學觀的完善[J].教育探索,2007 (1):10-11.

[3]劉海仁,等.體育生態係統複雜適應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5):53-55.

[4]楊誌宏,等.教師觀念錯位的現實表現與成因[J].當代教育論壇,2013(1):27-30.

[5]賈治邦.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大力推進生態文化體係建設[J].生態文化,2007(5):4-10.

[6]阮利東.生態教學觀視閾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困難者心理調適策略[J].大家,2011(18):165.

[7]牛翠娟,等.基礎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6.

[8]焦君瑞.生態課堂中的高效率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1.

[9]肖洲.教育生態環境在促進高校學生精神生態良性發展中的作用[J].懷化學院學報,2007(5):135-136.

[10]陳茜.生態教學觀下的英語視聽說課堂環境[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1(10):126-128.

[11]韓德信,等.生態文化視野中的科學發展觀[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34.

[12]李守可,等.生態學原理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10):35-40.

[13]成守允,等.論教育生態環境與體育教育生態係統[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3):12-15.

[14]嶽君,等.以可持續發展觀審視高校體育生態化[J].安徽體育科技,2008(4):77-78.

[15]郭俊華.高校生態文化教育的探索[J].前沿,2008(9):160-162.

[16]蓋光.生態文化與社會生態結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7-51.

[17]劉魁.區域高等教育生態係統管理研究[D].廣西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1.

[18]約阿希姆·拉德卡著.王國豫,等譯.自然與權力:世界環境史[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301-302.

作者簡介:劉海仁(1978—),安徽壽縣人,現供職於百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