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媽媽們非常了解韻律(rhyme),但是在教育方麵的應用較少。rhyme是重複相似的聲音時產生的韻律。下麵一起朗讀一下廣為人知的童謠“twinkle[&712;twi&331;kl]twinklelittle[&712;litl]star[stɑ:](《一閃一閃小星星》)”吧。
一閃一閃小星星,(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好想知道你是誰!(howiwonder[&712;w&652;nd&601;]whatyouare!)
在這世界高高的地方,(upabovetheworldsohigh.)
就像天上的鑽石一樣,(likeadiamond[&712;dai&601;m&601;nd]inthesky[skai].)
一閃一閃小星星,(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好想知道你是誰!(howiwonderwhatyouare!)
第一句和第二句最後部分的star和are的發音很相近,第三句和第四句最後部分的high[hai]和sky[skai]也是發音相近的單詞,因此star和are形成韻律,high和sky形成韻律。孩子們通過這些韻律容易找出相近的發音,而且自然地掌握這些單詞。
在各種韻律中,鵝媽媽韻(mothergoosenursery[&39;n&601;:s&601;ri]rhyme)是英美圈中具有代表性的童詩,長期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因此經常作為學前孩子的教材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言教育教材使用。有時,還作為非母語英語教程esl(englishasasecond[&712;sek&601;nd,si&712;k&596;nd]language[&39;l&230;&331;gwid&658;])教材使用。
目前流傳的鵝媽媽韻超過100個,而這些鵝媽媽韻並不是叫鵝媽媽的女人撰寫的作品,而是由很多作家的詩和歐洲古典童話組成的童詩集。據鵝媽媽協會(mothergoosesociety[s&601;&39;sai&601;ti])網站的記錄表明,法國人羅萊特(loret[l&601;&39;ret])在1650年最早使用了單詞“likeamothergoose”,而且一直沿用到現在。
鵝媽媽童詩並不都是內容優美的詩,也有比較殘忍的詩,還有無厘頭的詩。這些無厘頭的文章能刺激孩子們的想象力,並且詩背後的歐洲曆史或文化背景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