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我的博士論文修訂、完善而成,同時是湖南省社科基金百人工程項目《轉型期中國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項目編號:02BR21)的最終成果,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與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研究》(05BKS005)的成果之一。在本書完成之際,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周敏凱教授(現為同濟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的熱情關懷和悉心指導。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周老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無論是在論文的選題、構思,還是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都得到了周老師悉心、細致的指導,周老師高尚的人格、廣博的學識、深厚的學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我受益終生,在此謹向恩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真誠的感謝。 感謝華東師範大學薑琦教授、張月明教授、周尚文教授、馮紹雷教授、範軍教授在我讀博期間給我的指導。感謝複旦大學曹沛霖教授、孫關宏教授、倪世雄教授、竺乾威教授、林尚立教授的指導。感謝中央黨校青連斌教授的幫助。感謝湘潭大學的領導和同事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感謝我的父母、家人對我的關愛與支持。 感謝所有關心、支持、幫助過我的良師益友。感謝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李建國社長、李雄偉主任、洪江水編輯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對本書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顏佳華2008年冬於湘潭大學中 文 摘 要

當代中國社會正處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轉型過程中。社會的轉型對作為改革開放主導力量的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應適應社會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政府體製,而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即是要建立健全“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製約有效”的政府權力運行機製。因此,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進行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文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采用規範研究與經驗研究法,政治生態研究法,曆史分析法,係統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本質、政府權力運行機製基本理論、當前政府權力運行機製中存在的阻滯現象、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的目標模式和指導原則、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的基本框架以及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與深化政府體製改革等問題進行係統、深入、全麵的闡述,並提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思路和觀點。

全文分導論和六章具體展開論文的寫作。導論分析了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本質特點,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政府權力運行機製的關係,對相關研究狀況進行了歸納,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通過對政府權力運行機製的本質、構成要素、基本形態、設計和評估等問題進行研究,力圖建構一個政府權力運行機製的理論框架,為解析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實存的政府權力運行機製及其阻滯現象,重塑我國政府權力運行機製提供理論基礎。第二章對當代中國政府權力運行機製的生成、演變與發展進行了探討。第三章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阻滯現象的表現、成因進行了探討。第四章揭示了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的國際動力和意義、目標模式、指導原則。第五章分別就政府權力運行的價值機製、整合機製、協調機製、激勵機製、控製機製和適應機製重塑的方向和對策進行了探討。第六章提出了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與深化政府體製改革的理論思考,分析了政府權力運行機製重塑與政府體製改革的相互關係,並就進一步通過重塑政府權力運行機製推進當代中國的政府體製改革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社會轉型; 政府權力; 機製; 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