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新四軍二師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的幹部和參加中共七大的代表陸續到齊,他們中有二師參謀長周駿鳴、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楊梅生、淮南軍分區團政委許軍成、二師四旅十一團特派員朱國棟、二師直屬政治處主任盧文新等,共60多人。3月10日,在周駿鳴、楊梅生帶領下,這一支特殊的隊伍向著延安進發了。
第二天,隊伍渡過三河,經蔣壩、高良澗,到了淮寶地區,和新四軍四師去延安的一批同誌彙合,進入新四軍三師的活動範圍。一周後,經過數道敵偽封鎖線,越過了隴海路,到達山東濱海八路軍教導二旅的活動地區。這時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新四軍第三師一批赴延安的同誌,在海上遭到敵人的襲擊,傷亡慘重,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0多人壯烈犧牲。聽到這一消息,周駿鳴等悲憤不已,同時對延安之行的艱險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為了避免目標過大,二師和四師赴延安的同誌由此分開,各自行動。
沒多久,當周駿鳴一行經過魯南包頭峪山區時,就遇到一次險情,隊伍遭到日軍的襲擊。所幸的是,在護送部隊的頑強阻擊下,隊伍順利突圍,越過了臨棗線。在鐵道遊擊隊的掩護下,在夜幕中悄悄渡過了微山湖。
4月初,隊伍的行動幾乎都是在夜裏,連續穿過敵偽頑的多道封鎖線,進入冀魯豫六分區的湖西地區。這個地區大部分是敵占區,日偽碉堡林立,“掃蕩”頻繁,條件異常艱苦。周駿鳴一行仍采用夜行軍的方式,借著夜色,在麥田裏悄然而行。4月底,到達黃河故道上的東明縣。
5月,隊伍進入冀魯豫四分區。這裏雖然是抗日根據地,但由於地形平坦開闊,便於日軍機械化部隊和騎兵的快速行動。所以,在進入這一地區後,護送部隊格外謹慎,一直在等待最佳的行軍時機,誰知這一等就是近3個月。從5月到7月,周駿鳴等沿著黃河故道移動、打轉,行程緩慢。8月初,才移至內黃縣井店一帶。由於一連走了三四個月隊伍十分疲勞,卻又沒能走多遠,有人產生了埋怨、急躁情緒。為消除不良情緒,周駿鳴等在井店停了近半個月的時間,一邊休整,一邊召開支部大會,為下麵的行程打氣鼓勁。
10月初,隊伍分批渡過衛河,仍然晝伏夜行,通過了幾百裏的敵占區。過了平漢路後,到達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所在地涉縣縣城。這裏屬太行根據地,也是建立較早的抗日根據地,但由於日偽一次又一次的“掃蕩”,致使物資、食品十分匱乏。周駿鳴等到了這裏,連吃飯都成問題。在太行三分區兵站落腳時,每人隻能吃一碗飯,而且有半碗還是野菜。這對於長途行軍的他們來說,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隻得勒緊褲帶,繼續西行。
此後,他們越過敵人的封鎖線白晉路,進入太嶽區。這裏的生活仍然十分艱苦。每人每天隻有一斤小麥,還要自己磨,磨好後和麩糠一同煮著吃,粗糙得難以下咽。米飯不夠,就用地瓜充饑。這時天氣已很冷,晚上睡覺卻沒有被子。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有人染上了疾病。陳祥發燒到40℃。為了不掉隊,不失去到延安學習的機會,他仍堅持緊跟隊伍行動。離開太嶽兵站,翻過太山嶺,經過一周的跋涉,他們到達同蒲路的敵偽統治區平遙。由於汾河以西的山口被日軍封鎖,隊伍又被迫停下來,在敵占區的群眾家裏就地隱蔽。
11月底,隊伍冒著紛飛的大雪通過晉西北的敵偽據點離石縣,進入80多裏荒無人煙的兩道大川。不巧的是,這時盧文新的妻子許冀英生了孩子。在天寒地凍、無衣無食的情況下,孩子很快夭折了,盧文新夫婦痛心不已。好在過雪地已是他們行程麵臨的最後障礙。12月中下旬,隊伍渡過黃河,進入陝甘寧邊區的佳縣。這時,周駿鳴等才深切感受到“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在綏德,隊伍遇到中央黨校派來接站的同誌,並接受了中央黨校的入學考察。
從綏德經清澗、延長、榮縣,周駿鳴等人走得輕鬆而開心。12月29日,終於到了延安中央黨校。這時,距陳祥離開部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走過了7省7500多公裏的路程。對所有經曆者來說,用腳板走出來的赴延安之路,是一次終生難忘的身心磨礪。接下來,在中央黨校的學習更是一次人生旅程的精神洗禮。
整風學習和參加七大
周駿鳴、陳祥等到延安中央黨校報到後,被編入黨校的四部十四支部,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整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