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旅行團(簡稱“新旅”),是由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新安小學學生組織起來的文藝輕騎兵,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文藝團體,1939年11月到達桂林後,李克農對他們關懷備至。首先,他報請周恩來同意,設法由國民黨軍政委員會三廳撥給全團45人編製的生活津貼費。這樣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而且保證了“新旅”的合法地位。為加強對“新旅”的領導,李克農還派“八辦”秘書科長龍潛具體聯係負責“新旅”工作。
李克農根據“新旅”的特點,請專家學者為他們作報告、授課。如請國際新聞社張鐵生講國際形勢,請記者學會範長江講戰局,請語言專家周運輔講文化基礎課,請音樂家吳百超上音樂課,請舞蹈家吳曉邦為孩子們教舞蹈等,還引導支持“新旅”和桂林7個少兒團體聯合開展公演活動。演出節目有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賣梨膏糖》,有舞劇《春天來了》《虎爺》等。李克農還向他們提供新編節目,如相聲《全麵抗戰》,也有他自己編的活報劇。《虎爺》是四幕大型舞劇,反映了團結抗戰的故事。該劇在桂林國民大戲院公演,演出盛況空前,轟動了桂林古城,對推動抗日救亡運動,意義重大深遠。
棗園秧歌隊邊區受歡迎
1941年3月,李克農奉命撤回延安,擔任中央社會部副部長、中情部副部長兼西北公學校長。1942年,黨中央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1943年春轉入審幹階段。中央決定將中央機關部分受審查的對象集中到西北公學進行審查,這些人基本都是康生搞“搶救運動”,肅反擴大化的無辜受害者。李克農負責審查工作,對一時不好下結論的年輕人采取了“邊學習、邊工作、邊生產、邊審查”的辦法,將他們全部留在社會部工作。為發揮年輕人的特長,他在社會部成立了文娛科和通訊科,由汪東興和劉誌漢分別擔任文娛科長和通訊科長。根據李克農的指示,文娛科成了秧歌隊,配合形勢,開展演出,節目有《動員起來》《治安英雄》《勞動者》《自衛》等秧歌劇。其中,《動員起來》秧歌劇是反映的是邊區農民從個體分散勞動到組織起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思想鬥爭。主人公以安塞勞動模範陳德發為原型,以夫妻爭論和解決矛盾為主線,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高亢的陝北秧歌和快板道白,增強了該劇自然明朗的色彩。該劇上演後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毛澤東看過演出後讚揚說:“方向對了,好戲。群眾那麼喜歡,讓他們多演。”並給秧歌隊起名為“棗園秧歌隊”。1945年,毛澤東為棗園文工團題詞:“拿起鋤頭能生產勞動,用文藝宣傳群眾,能文能武是中國革命文藝戰士的典範。”(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