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尋龍派(2 / 2)

打三國正式設立摸金發丘天官等官職成為係統化的組織後,後代的朝廷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的專業盜墓部門,例如後梁設立的喚金司,吳越時候的從軍院等,盜墓逐漸就分為了官倒和民倒。每逢朝代更替的時候,便是盜墓最為猖獗的時候,這時候新興或將亡的政權都會大肆發掘古墓來充軍餉以鞏固自己的政權,投機取巧的人會借著亂世法弱的機會大發死人財。等到政權穩固之後,人家皇帝就得整治盜墓這種不良之風,做官倒的要麼被殺頭進監獄,要麼就淪落在民間,做起了民倒。

像盜墓這種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計,前途不一定是光明的,但是道路一定是曲折的。那些從官倒變成民倒的,仗著自己經驗足便開始在家族中組織自己的隊伍(之所以在家族裏組織是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很難信任),漸漸的也就形成了五個大的派別,其中摸金王,翻江門主要活動在中原地區,摸金韓活動在環渤海地區,點金閣與尋龍派主要活動在東南。這些門派不像少林武當那樣桃李滿天下,通常一代隻傳幾個人,更有甚者直接一脈單傳。

存在即合理,不過這個時代合理,不代表下個時代也合理,下個時代合理,不代表下下個時代也合理,任何不與時俱進的東西都注定被淘汰。到了唐代的時候,翻江門便再無傳人,在曆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又過幾百年到了明朝的時候,摸金韓出了個摸金聖手韓二,在行裏號稱要盜遍金代皇陵,雖說最後落了個殺頭,但卻是成功地又引起了一波摸金潮。建立新中國後,各個派別相繼沉寂了一段時間,六七年代又複出幹了幾票,而後都金盆洗手,告別了盜墓這行當。像後來發生的一些盜墓事件,大多都是一些民間散盜所為。這些半吊子盜墓賊極少有懂得風水玄學之人,所竊文物大多都被糟蹋。

正所謂盜亦有道,民倒的規矩也是非常的森嚴,有著“三不盜”之說,即死者大善大孝不盜,民墳不盜,見角棺刻不盜。最後一條見棺刻不盜,意思是說如果見到棺材頂上有一道呈尖角形的金屬棺刻,那就趕緊把盜洞的土給填回去,這在漢代以後的盜墓活動中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你哪來的回哪去,為啥呢,這是因為你碰見盜墓的祖宗了,棺刻是人家給你留的記號。

各行各業都是一處江湖,有江湖就有腥風血雨恩怨情仇,從老爺子跟我說的那些往事兒來推斷,這尋龍派就是那一脈單傳的派別,在明末的時候這個門派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有傳聞說是因為刨了當朝權貴的祖墳,被人以同道中人的手段所滅門,其中真相,就不得為現代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