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軍深入苗疆越深,補給線就越長,他們需要依托官道馬隊進行補給,所以,朝廷兵鋒達到鳳凰城的時候,也就是他們開始變得虛弱的時候,勞師以遠,這是最不好的選擇,但是作為苗疆統治的象征和中心,朝廷想要在苗疆廢除土司製度,就隻能拿下鳳凰城,並且直接控製鳳凰山,沒有別的選擇。而且占領了溪州後,他們驕兵氣盛,未必會在意這麼長的補給線所帶來的問題。所以最為關鍵的就是沿著這條官道,堅壁清野,不給朝廷大軍沿途獲得補給的可能,如此退兵就指日可待了。”
肖遙明確的講出了極有可能的未來戰事發展,用持久戰拖垮朝廷的軍隊。
彭山暗自點頭,認同了肖遙的觀點。但是這裏麵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溪州到鳳凰城,很多部落並不屬於彭氏土司,也就根本不會聽從彭氏土司的命令,苗疆各族本就相對弱小,如果內部再不團結,那就真的麻煩了。
一旦出現某些小部落投降朝廷,就可能形成示範效應,屆時四大苗裔一旦投降,彭氏土司可就腹背受敵了。
彭山沒有直接說出這個最深的擔憂,而是看著肖遙,期待他還會講些什麼。
見彭山沒有繼續提問,肖遙知道他一定還有很深的顧慮,但是又不好直接問出來,但是這個顧慮又是會直接影響到戰事的發展。
肖遙稍加思索,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這彭山需要的是一麵旗幟,一麵可以團結苗疆各族的大義的旗幟,能夠使得彭氏在這場戰爭中出師有名,而又不能有半點造反的意思。
如果那樣做,就等於逼迫朝廷死磕到底,不死不休。
其次又能領導團結苗疆各族抵抗朝廷大軍,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可以領導團結彭氏土司以外的四大苗裔的部落。
“有時候,苗疆需要一個英雄,一個傳說,一個神跡,一個以神的名義來發起的號召。”肖遙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相信彭山這個家夥一定會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件事自己就不好參與了,這種假冒神靈名義的事情,估計他們彭氏土司也不是沒有幹過。
而且這個時候神靈的旨意,是最有說服力的了,如果是一個被神靈賦予使命,拯救苗疆的英雄,那麼就可以跨越部落的限製,也就可以公開號召所有的苗疆各族族人,共同守衛家園了。
彭山聽到了這句話,陷入了沉思,他自然聽明白了肖遙這句話裏隱藏的更深一層的含義。
誰是這個英雄,那麼誰就極有可能會是未來的苗疆共主,成為名副其實的苗王。
這個誘惑太大了,但是如果這件事做的過早,也會成為苗疆其他部落共同反對的人,更是朝廷最想殺死的人。
彭山自然清楚肖遙給出的這個建議,不同於前麵的幾條,這絕對算是赤裸裸的誘惑了,這建議也許會將自己推向一個更高的位置,也許會將自己推向火山口。
這個問題終究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現在都不好說,雖然土司府幾乎所有的幕僚也都認同戰爭不可避免,但還是有很多人心存僥幸。而且他們不是土司,根本就不是很在意改土歸流。
但是自己卻不一樣,改土歸流,那麼自己就失去了一切,而且改土歸流後也未必會換來苗疆的和平盛世。
彭山心理在糾結,而肖遙卻不想直接點破這一點。
像彭山這樣的人,不經曆過這樣的痛苦糾結,是很難在未來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
坐而論道,紙上談兵容易,一旦開戰,卻是九死一生,沒有足夠的勇氣,隻靠小聰明,是不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的。
而且最開始的戰爭初始階段,也許就是最慘烈的,彭氏土司府裏麵估計也不是鐵板一塊,彭山需要麵對的問題還有很多,隻有經過這層層的考驗,他最後才可能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得到他所期待的勝利。
肖遙並不能幫助他走完這個過程,隻能幫他看清前行的方向,至於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這是一場天大的棋局,彭山勢必要身臨其中。
而,肖遙則隻是一個觀棋之人。
自肖遙在鳳凰山殺死康欽差的那一刻,肖遙已經替彭山走了一步棋,後麵的選擇就要完全看他自己的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