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邸報風雲(1 / 2)

彭山和肖遙繼續談天說地,但是卻沒有再涉及苗疆局勢,直到黃昏前,彭山才辭別肖遙離去。

看著彭山離去的身影,肖遙十分滿意彭山今天問自己的幾個問題,其實彭山未必沒有想到自己的那些答案,而且即使他沒有想到,他的幕僚也必然已經想到。

彭山這一次不請自來,一方麵是為了從自己作為旁觀者獲得建議來驗證他的想法,另一方麵也是在試探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自己和杜威走近之後,會不會還持有原來的中立態度。

消除彭山的顧慮,也就會促進彭氏土司府進一步整軍備戰,但是此時的中原局勢究竟處於何種狀態,還有苗疆其他部落的反映,肖遙並不知情。

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而且最為關鍵的就是,朝廷下一步會派什麼人來調查康欽差的死亡,這倒是肖遙比較關心的問題。

派誰來,這人選問題,直接關係著朝廷的態度,如果是宰相派係的人,那就說明朝廷已經準備好在短時間內向苗疆開戰,調查不過就是一個借口罷了。

如果不是宰相派係的人,則說明朝廷內部的爭論還存在,何時出兵暫時還沒有最後的結論。

自己如果想要掃清在苗疆的最後一點麻煩,順利的回轉京城,就需要在這位調查的欽差大人到來之前,抓緊時間做一些事情,將康欽差的事情基本定性,使得新來的欽差大臣也無辦法翻案。

取出從康欽差那裏獲得的那小盒子和欽差關防金印,小盒子裏麵足足有近一百萬兩銀票和一張關於委任康欽差的尚書省行文公函,而關防金印則是象征著朝廷臨時委派的欽差的身份,這種金印平時統一歸門下省管理,得到尚書省的公函後,才會臨時賜予外派的欽差,欽差回京後再按照一定的程序,將公函和金印交回去。

這一套印信如今落在了肖遙的手裏,而且還有了康欽差公開索賄的證據,但是肖遙卻並不打算把這些交回去。

康欽差公開向苗疆各個土司索賄,那麼即使沒有這麼一個證據,也還有那些土司們手裏的證據,而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坐實這件事情,使得康欽差索賄的事情在苗疆鬧得盡人皆知,這樣問題就好辦多了。

即使朝廷來了新的欽差,麵對苗疆四省洶湧的民意,也不好貿然翻案,再做出其他結論。

康欽差在苗疆公開索賄,那麼苗疆各個部落反對的就不是朝廷的政策,而是康欽差的這種作為,同時也就為苗疆爭取了一點時間。

朝廷如果不能就此問題很快定性,或者找出一個合法出兵的理由,那麼對於苗疆各省的冬糧限製就會鬆動或者取消。

同時康欽差公然索賄,弄得苗疆群情激奮,如今康欽差死了,也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而如果找不到康欽差索賄得到的贓款,那麼這裏麵的好戲就會更多了。

肖遙也知道,自己現在隻能在外圍操作這些事情。

自己雖然多有不便,卻不代表彭山不可以,而自己之所以不在彭山麵前公開說出這些,就是希望彭山能夠自己領悟出這一步棋。

肖遙不能貿然推動彭山去這麼做,那樣隻會使得彭山在這件事情上產生懷疑,而肖遙相信,彭氏土司府為了爭取時間,走這一步棋絕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雖然彭氏一方自認為做好了萬全準備,但在肖遙看來卻還是不夠。自己還需要在杜威這邊加一點料,才能使得兩麵都向著自己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整理好著裝,肖遙就出發前往杜威等人所住的驛館。

其實杜威隻是帶著騎兵進了城,然後履行了官方的一些手續,之後杜威便命令騎兵穿城而過,直接前往附近一處朝廷駐軍的營地。

這一百名玄鐵重甲騎兵,放在城裏,大家都不安心。但是杜威卻不能立刻離開,他還是留下了兩名軍官,負責各種事物的聯絡,欽差雖然死了,但是杜威還是欽差行轅的禁軍侍衛首領,因此就成了新欽差到來之前的全權負責人。

肖遙之所以來見杜威,也是為了消除杜威的疑慮,剛剛彭山前來拜會自己,雖然不是前呼後應,但是杜威也一定知道,像杜威這種類似間諜一樣的情報官員,肖遙絕對不相信他在這溪州城沒有眼線。

這也是彭山的一個目的,公開來拜會肖遙,便無形之中給肖遙打上一個與彭氏過從甚密的印記,這樣肖遙和杜威之間無論是什麼關係,都會受到影響,這是彼此身份的問題。

不過肖遙並不在意這些,即使彭山不來,自己也會去見這杜威。反正自己也不想在影衛中變成什麼高級官員,那麼和杜威之間的關係保持一定距離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