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李俊是宋江水泊梁山中的水軍頭領,在征討方臘之後帶著童威童猛兄弟遠去了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功業,這是蕭明耳熟能詳的事情,但這個世界上他真正的碰到宋江的時候才發現,宋江原來是個海盜!
由於自己的原因,宋江被張叔夜父子所擒,最後斬殺在登州府,如果跟當中的情節相比較的話,很有可能這個李俊一定是宋江手下的海盜,在宋江覆滅之前可能就脫離了宋江的海盜集團,並且下南洋而入住了暹羅!
這樣進行分析之後,蕭明已經對這個李俊的底細了解得差不多了!再或者還有其他隱情,但在整個十到十二世紀的時候,隨著大唐王朝的沒落和五代之時的戰亂,的確有很多的中華人士流亡海外,或為避禍或為經商,但遠赴暹羅的人卻不多。
要抵達暹羅這在當時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沒有一定的航海的大型船隻和技術是不可能完成的,當時的南洋各個小國林立,一片混亂,直到幾年前才被蕭明全部掃平,所以要確保自身的安全,而又能抵達暹羅建立王朝,自身必須還要是一定的武力的,所以李俊必然是與海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鑒於海盜的本性,蕭明估計這個暹羅國王叫做李俊的家夥定然是一個奸詐狡猾的家夥,所以對待暹羅還有李越王朝軍事上的準備仍然需要繼續,而整個東南亞地區時大宋前往西洋的畢竟之地,蕭明不希望這裏有一些敵對勢力出現。
針對於東南亞地區的這種亞熱帶和熱帶叢林的特點,蕭明再次決定練兵,而練兵的地點則選在了瓊州海南島,這裏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同時島上密布原始森林,與整個越南腳趾的環境極為類似,所以非常合適。
至於此次軍事行動的主要將領,蕭明選派了一直在荊湖兩地平叛和建造內湖水軍的李顯忠!韓世忠平定吐蕃自然是大功一件,蕭明上報孝宗皇帝之後,韓世忠封少保,忠定候參知樞密院事,入主樞密院首輔,正式進入內閣。
而跟隨韓世忠一同前往雲南和吐蕃打仗的錢拔光,更是功勞不小,朝廷論功行賞,錢拔光晉虎衛上將軍,散騎常侍。勤勇伯,終於可以晉身為朝廷大員,軍方的重將了!為此錢拔光嘴咧的不是一般的大!
蕭明的朝政改革並未完成,還有很多安排也要做出,比如他將行政和民政正是分開,自己負責行政這一塊,而民政這一塊,則是千裏調動遼東知行官吳庸正是進入大宋朝廷,封龍圖閣大學士,主抓民政,這方麵吳庸真正的得心應手。
遼東特別行政公署知行官交予蕭幹,軍政一手大權在握,蕭幹實際也不願前往大宋朝廷當朝臣,他畢竟曾是大遼的官員!這一切都是蕭明主政,很多人事調動上本身也參考了一些人的意見,範宗伊和呂頤浩告老之後,蕭明力排眾議調動寧夏自治道知行官曹據入內閣!
於是在整個內閣中,有吳庸和曹據二人提蕭明分擔,他頓時感到輕鬆很多!而寧夏和遼東,蕭明同時派去了大量年輕有為的官員,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和鞏固民生!
蕭明有意的在全國發展幾個主要的工業區和農業區,那些水土適合種植的地區則會被規劃出來,當地官府專門扶持農業發展,各種主要的糧食產區栽種的都是高產作物,豆類、芝麻等經濟作物也是主要發展的目標。
由於蕭明從美洲帶回來的那些種子,馬鈴薯和玉米是非常適合在中國栽種的,而在南方,除了水稻、糯米之外還有了大量從中亞引進的紅薯等作物的栽種,預計不遠的將來,全國的糧食將是一個非常富足的狀態。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所有的王朝都會對農業投入非常的人力物力,王朝的穩固一直以來就是以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為基礎的,百姓的肚子關乎著人心,雖然有時候官府會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但一到災年,王朝仍然會拿出大批的糧食來進行賑災。
農業曾經是中國這個古老國家所有財富的來源,但這幾十年的大宋王朝已經大大的不同了,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從農民已經變成了工人和工匠,大量的工業產品被製造出來的同時,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大附加值的財富!
這些工業品先是在全國範圍內流通,在改善百姓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對社會的各階層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甚至一度有人認為,糧食可以不種,直接拿出工業品去海外換取大量的糧食,這是隨著大宋海外貿易的飛速發展分不開的。
但蕭明卻一定要發展農業,百姓吃飽飯並不是最終目的,他還要百姓吃的有營養,這樣才會使得人口大量的增加,人口生殖的速度是目前蕭明最需要的,那是因為他的大移民計劃,是要依托於整體中國人口的增加為依托的。
在目前大宋廣袤的國土上,大宋國民的人口數量仍然不足,經曆了兩次對金的戰爭之後,整個人口的基數到目前還沒有恢複到北宋徽宗朝的鼎盛時期,所以當下采取鼓勵生育,增加人口的政策是必須的!
廣袤的國土加上眾多的國民才是蕭明所需要的,當下這個時候,再以戶為標準的戶籍製度自然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了,所以蕭明頒布法令,禁止人口買賣,並且解放私奴製度,那些賣身到富貴人家做丫頭做奴婢的人全都要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