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項政策是疊加的,那些前往邊緣地區從事開荒的百姓仍然享受著免稅的待遇,這是一種雙補的政策,通過商業補償農業,同時使用農業補償工業,但他考慮還是要適當限製工業的發展速度,保留那些優質資產的工業,不至於被大量的粗爛工場衝擊。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治,大宋國慢慢的恢複了元氣,很多工場重新開工,鬧事地區的百姓漸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農民被分配到了一些奇怪的作物種子開始耕種,這些選擇新作物的農民可享受免稅的待遇!
商業也慢慢地恢複著,海外市場的大量物資和商人不斷的湧進大宋的國境,市場重新恢複了繁榮,一般百姓對這樣事情看得很清楚,很多人又開始了在家中供奉著蕭明的排位,蕭明的聲望再一次達到了頂峰!
同一時期,蕭明檢查自己不在的這兩年中朝廷官員的任職情況,這才發現了一個大問題,自己前往日本征伐的那一年,正好是大宋朝最隆重的一次春闈科舉考試,那一次考試可謂非常的成功,甚至造成了轟動。
一些轟動一時的才子全都考進了進士!這中間包括了楊萬裏、陸遊、辛棄疾、劉子羽、張邵、朱弁以及後世被稱為南宋四洪之首的洪皓等人!全是難得一見的國家棟梁,可是這些人在中了進士之後,竟然被高宗全部安排到了翰林院去當了編修!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這其中的陸九淵、陳亮、葉適、範成大、楊萬裏、尤袤、辛棄疾和洪皓等人都是主政一方,和治理地方的好苗子,看來對整個高宗朝留下的多年流弊已經到了不整頓不行的地步了!
於是蕭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朝廷官製改革,將內閣推舉法全麵鋪到了整個吏部的吏治上,勸退了不少老臣,也啟用了很多新人,像在地方上變現的很好的趙開等人,全都被委以重任成為京官,原來的一些不作為官僚全部被勸退!
而老臣當中當以呂頤浩、範宗伊為首,兩人本已年高,高宗時,作為內閣首輔無力改變皇帝的想法最後憤而辭職,這一次蕭明當政給了他們總顧問的閑差,一方麵讓他們在京城養老,一方麵還要他們幫他幫助自己把握內閣,但同一時間他則開始大量啟用新人。
軍方之內,王庶生病請辭,但被蕭明挽留,同時提舉劉琦,吳玠等人入主樞密院,吳玠之弟吳璘軍功卓著被任命為內衙太尉,蕭明讓他開始以原來的近衛軍的底子巡城司的人馬組建京城武裝警戒監察大隊!並向全國推行!
薛炳昌被蕭明免去了行人司的職務,卻委任他坐上了大宋皇家總商會的會長一職,專門用來指定全國的商業法律法規!並且給了他一個徽遒閣直學士的仕人名號!薛炳昌自然感恩戴德,自己的生意和財路不斷,蕭明還是很念香火之情的。
大宋朝現在勵精圖治整個氣象一新,而孝宗趙奢卻覺得並不太滿意,他是丁建鵬的徒弟,滿腦子都是民主和法製的想法,但當自己當皇帝後想法也有了一些變化,蕭明在這方麵還不便於直麵提醒,但他給趙奢送去了一本書,卻使得趙奢對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那本書就是蕭明上次前往美洲大陸的“梟龍號”上那名擅長丹青的水手工匠所繪的《諸番異誌錄》,手稿在蕭明回到首裏之後就找人專人刻板印刷了出來,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人第一次對北冰洋、白令海、阿留申群島和美洲大陸最早的文字和圖畫記錄了!
趙奢被上麵圖文並茂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住了,從開始了向往海外開疆的想法,蕭明正是要他對皇帝這個位子產生厭倦的情緒哪,所以私下裏委任趙奢為大洋海軍總指揮!經常讓他前往舟山,等地的海軍港口視察和巡航。
這個大洋海軍雖然仍屬於蕭明的私軍,但蕭明已經不能在堅持保留管轄權了,他將大洋海軍更名為大宋皇家大洋海軍,先從財政上解放下來,讓才是行政上的脫離,當然那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首先就是在軍事上讓整個樞密院成為獨立的軍事議會,並且受到整個內閣議會的約束,這就是蕭明往下要對內閣的改革。
而與此同時,大宋前往吐蕃動兵的韓世忠傳來好消息,經過了兩個夏季的幾次大型戰役攻勢,整個吐蕃王國的軍事實力已經瓦解,吐蕃王亡命遙遠的山國李查維王國,而韓世忠挾持了整個吐蕃王國的教派領袖。
從消息傳來的時間來看,不日之後韓世忠就將班師回朝,同時帶回來吐蕃國的宗教領袖名字叫做“勘察平措”的一名喇嘛活佛!
蕭明一聽自然非常高興,連人家達賴喇嘛都活捉了,隻要說服這位大喇嘛,那麼整個吐蕃就可以歸並與大宋的版圖,使得西南邊陲永為大宋的藩鎮,這可是不單單開疆擴土的事情,而是蕭明一直就想的民族融合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