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一直堅強的馬雲流淚了,在北京工作的這14個月裏,馬雲從來沒帶這些人去玩過。馬雲決定帶團隊去長城玩一次。第二天馬雲和他的團隊逛長城。來北京都一年了,大家總是在工作中,從沒有痛痛快快地玩一場,除了馬雲陪楊致遠去過一次長城之外,大家都沒有去過。
走在長城上麵,大家的心情特別沉重,沒有人能想通自己做了那麼多,為外經貿做了那麼多貢獻,卻一分錢都沒有賺到,連在北京的立足之地都沒有!記不清是誰,他們中的一個人突然號啕大哭,對著長城大聲喊:為什麼,為什麼……
在離開北京前的最後一個晚上,馬雲和這十幾個年輕人聚在了北京的一個小酒館。那天晚上下著很大的雪,眾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抱頭痛哭,最後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這群走南闖北的漢子們都回避著“離別”這個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的詞語。許多人都不記得那天晚上馬雲到底說了些什麼,也不知道第二天開始將要麵對怎樣的生活,但是那個晚上,酒是熱的,心是熱的,歌是熱的。
馬雲在湖畔花園的家中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並按照慣例對這一“重大事件”進行了全程錄像,他堅信這將有極大的曆史價值。
在這個資料片裏,光線昏暗的畫麵中,18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著慷慨激昂的馬雲,馬雲則站在一張桌子後,快速地發表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講。
馬雲激動地對創業成員說:“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著往前衝的時候,你們都不會慌了。你們拿著大刀,一直往前衝,十幾個人往前衝,有什麼好慌的?”
在這個“起事”會議上,“啟動資金必須是閑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錢,因為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隻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戰鬥”。
馬雲和他的夥伴把各自口袋裏的錢掏出來,籌了50萬元本錢。當時,馬雲讓團隊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沒有了退路,那麼在他們麵前也就隻剩下了一條路:不成功便成仁。10年過去了,互聯網行業經曆了寒冬,阿裏巴巴也遭遇了從海外遷回杭州的挫折,18位創業元老依然堅守在阿裏巴巴的各個位置上,幾年下來他們大多已經成為阿裏巴巴的核心骨幹。
馬雲不斷鼓動員工,“發令槍一響,你不可能有時間去看對手是怎麼跑的,你隻有一路狂奔”,又告誡員工“最大的失敗是放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時間”。他們每天16~18個小時野獸一般在馬雲家裏瘋狂工作。他們日夜不停地設計網頁,討論創意和構思,困了就席地而臥。鄰居們常覺得奇怪,這群人早晨六七點離開馬雲家,下午三四點又來了。
《商業周刊》記者回憶10年前在杭州一個居民區住宅裏找到阿裏巴巴,在記者驚異的目光中,阿裏巴巴的工作場景被形容為“麵積不大的住宅裏擠著20多個員工,地上到處都是鋪開的床單,空氣裏還有鞋子的味道”。記者當場驚訝得目瞪口呆!
(5)轉換團隊契約
創業家自認為有價值的方向,團隊中的人未必認同,團隊中的人員也許僅僅是礙於麵子才會堅持下去。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承諾,而實際上卻在觀望事業的走勢。將團隊成員連接到一起的介質決定了團隊的穩定性與拓展能力,創業家需要保障這個介質是可靠的,也就是建立適於長期創業要求的契約。從短期的經濟型契約轉變為長期的經濟與情感相融合的契約,是創業家轉換契約性質的基本方向。而這種轉換能否成功則取決於創業家演繹契約中所蘊含的理念的能力,即是否能將契約中所蘊含的理念通過企業行為準則的形式表達出來,並逐漸演化為團隊文化。
案例資料:索尼打通員工上升通道
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按照慣例走進職工餐廳與職工一起就餐、聊天。他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以培養員工的合作意識和與他們的良好關係。這天,盛田昭夫忽然發現一位年輕職工鬱鬱寡歡,滿腹心事,悶頭吃飯,誰也不理。於是,盛田昭夫就主動坐在這名員工對麵,與他攀談。幾杯酒下肚之後,這個員工終於開口了:“我畢業於東京大學,有一份待遇十分優厚的工作。但是,進入索尼之前,對索尼公司崇拜得發狂。當時,我認為我進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選擇。但是,現在才發現,我不是在為索尼工作,而是為課長幹活。坦率地說,我這位課長是個無能之輩,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動與建議都得課長批準。我自己的一些小發明與改進,課長不僅不支持,不解釋,還挖苦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野心。對我來說,這名課長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氣,心灰意冷。這就是索尼?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棄了那份優厚的工作來到這種地方!”這番話令盛田昭夫十分震驚,他想,類似的問題在公司內部員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應該關心他們的苦惱,了解他們的處境,不能堵塞他們的上進之路,於是產生了改革人事管理製度的想法。之後,索尼公司開始每周出版一次內部小報,刊登公司各部門的“求人廣告”,員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應聘,他們的上司無權阻止。另外,索尼原則上每隔兩年就讓員工調換一次工作,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力旺盛、幹勁十足的人才,不是讓他們被動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動地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在索尼公司實行內部招聘製度以後,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較中意的崗位,而且人力資源部門可以發現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問題。
6創業家與政治參與
企業已經步入了政治競爭的時代。
--愛潑斯坦
自然界是否真地害怕真空還有待人們更深入的探索,但對於企業而言,真空的生存環境無疑於死亡。任何企業都需要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資源,並將自己的產出經由社會力量實現其價值。政治是人類社會自我控製的力量,政府作為這種力量的代表擁有令人仰望的吸引力。即使是倡導清靜無為的宗教也在若即若離中保持與政治之間曖昧的關係,企業則更希望在政治的照護下獲得發展的自由空間。如果將政府也視為企業的一個客戶,這絕對是一個大客戶,維護同政府關係的任務一般是由企業的領導親自完成的。在中國的目前創業家群體中,有所成績者無不與政府的力量緊密相關,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是從國有或集體企業改製中轉變過來的。2001年7月1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建黨8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為民營企業家打開了入黨、參政議政的大門,企業界的政治熱情噴薄而出。
對於企業參與政治的原因,一般的歸納是為了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對於創業家是否也是如此呢?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創業家們似乎有超出經濟追求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