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上海6:上海,我從未離你這麼近】第一百一十七章(1 / 2)

媽媽來了上海後,日子開始變得很不一樣。

首先,米爾德恨不能將她所了解的房子周邊信息一下子全倒給了媽媽,別的地方暫且不管,附近的生活環境要盡快熟悉起來。來到陌生的城市,年輕人都需要適應不短的時間,何況是學習能力日漸衰退的家長們?

楊錦繡總是自信地說,自己又不老不癡呆,而且她喜歡上海,沒有問題。可她每次出門,看到頭頂幾層高架上“嗚啊嗚啊”喊著的汽車聲音,陌生的街道,不是正南正北的路向,就常常有心無力了。起初沒有米爾德陪著,她一個人不敢坐地鐵。

米爾德最擔心的還是媽媽的吃飯問題,像那種“媽媽來了夥食就大為改善”的普遍情況是不存在的,楊錦繡做的飯,即使最不挑食的人也要挑,即使最有教養的人也說不出恭維的話,除非是在荒島上餓了三天,否則是沒有人願意捧場的。

米爾德幫她下載了外賣訂餐的app,綁定了手機支付,設定好了送餐地址,可楊錦繡定了兩次就再也不定了,原因是,外賣油太大,沒營養,塑料盒子用久了也不健康,女人常吃這些身體和臉會一起垮掉。

“寶貝,你天天都吃這些嗎?”

“恩,大部分時間是。不過,後來甄真她們也會常做飯,我就蹭著吃。”

楊錦繡當下決定研究廚藝,就像別人家的媽媽那樣。菜市場和超市成了她最愛逛的地方,每天照著網上的教程學做菜,還買了好看的餐具。不過,她做的食物大都是賣相極好,就像餐廳裏擺在櫥窗的模型那樣,拍照發朋友圈是可以的,可吃起來,總覺得油鹽醬醋都在她做飯的時候集體休了假,或是打了起來,要麼淡的像水煮,要麼重的像醃鹹菜。

嚴格點說,楊錦繡做的菜雖然味道不佳,可至少是熟的,也沒有發生過外麵熟了裏麵還有冰渣子那樣的狀況,所以,米爾德還是很給媽媽麵子,好歹每頓都會賞光,讚美比上一次“有進步”。盡管,剩下的總是比吃進肚子的多。

“媽,我懷疑你照顧姥姥的這段時間,是她老人家在照顧你。”

“這你可是說對了。”楊錦繡也不否認,“我每次做飯她都在旁監督著,遇上她精神好,她就自己做了,我剝蔥剝蒜打下手。”

每當這個時候,米爾德發現媽媽總是會沉默一會兒,不知是不是想起了爸爸。

做了一段時間,媽媽的廚藝還是沒有長進,花樣倒是翻新了不少,開始拌沙拉,煎牛排,做壽司。楊錦繡不會做飯,但牛排這些向來做得還過得去,又十分會擺盤,總算是讓米爾德有了些期待。她每次采購完食材,在家精心準備一下午,米爾德通常還沒到家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媽媽發的東西,就知道晚上要吃什麼了。

楊錦繡晚飯向來吃的少,說老了不好消化,頂多吃幾片菜葉子,喝小碗的粥,或啃半個蘋果,半根香蕉。可米爾德忙一天很肚餓,有時在朋友圈一看到媽媽又發沙拉或清粥,她就會偷偷先在外麵吃一點解饞。

可是,有媽媽的日子總是開心和舒適的。新租的房子被楊錦繡收拾的很有腔調,還添進來不少小家俱,新培育了不少花草。自從能獨立出門後,宜家成了楊錦繡最常光顧的地方,彩瓷碗、玻璃花瓶、小桌子,花架,大鏡子,兩排書櫃,都被楊錦鏽搬到了家裏。她說,這些東西將來新房子也能用,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