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一條受傷的須鯨(2 / 2)

為防止迷向,需記好投餌區起點、終點和布設路線。此刻,上繁在“氣味語言”的誘惑下,紛紛出洞,爭先恐後地奔向附近的餌料堆。在手電的光環中觀察,捷足先登的,已鑽進餌料堆下受用;後進奔波的,正以衝刺的姿態爬向日標。有趣的是,在順風遠距餌料堆5-6米處的土鱉,也聞味出動。夜靜的山野,土鱉步聲“唰唰”,餌料堆倮磁石一般地吸引著四麵八方的爬行者。獵取是緊張迅速的,收獲是豐碩喜悅的,經過3-4小時的往複捕捉,一次可獵獲土鱉50多公斤。1984年,除售往外地外,僅縣藥材公司就收購土鱉2000公斤。

海上風箏——針良船

放針良船是長島沿邊垂釣的方式之一。它是單鉤釣發展的多鉤釣,是底線釣相對應的表層釣。長島縣海域寬闊,海岸線長146.14公裏,除冬季外,鯿魚(俗稱針良魚)分布廣,棲息時間長。所以,立在岸邊灘頭,借風放船,以船帶線攜鉤的“放風箏”垂釣法,在實現漁船機械化的今天,仍具有海島傳統的釣趣。

放針良船,既是富有情趣的體育活動,又是具有海獵特色的生產勞動,尤其是離退休的老年人,放針良船其樂無窮。針良船呈三角形,有桅檣,有篷帆。各種紅、黃、白、紫色的帆檣,在藍天碧海的襯托下,躍然悠蕩。隻要借上一篷好風,把鉤線帶出去,希冀總是伴隨著收獲。

針良船帶出的繩線長約百米,線上每隔1米綁一浮漂,兩漂之間拴著係長約0.3米的兩把針良魚鉤。最原始的浮漂是梧桐木,70年代更新為塑料泡沫,90年代選用海鷗翅的羽管。這種浮漂既輕韌、阻力少、又與環境協調,一端係手延繩,,一端拴有釣鉤,既可加大鉤距的間隙,又可防止亂線。

釣鉤的誘餌,以寄居蝦(俗稱走蚓、白住房)為最佳。實踐證明,這種餌料戀鉤、味道獨特。可以說,隻要揀到了“味”,即是等於獵到了魚。除此,海蛆、鷹爪蝦肉、蚯蚓的誘惑力也很理想。

放船,充滿著無限的情趣,也體現獵手高超的技術。潮流、風力、風向、漁場、船的走向要據實而定。不然,船要走歪道,甚至走回頭路。當針良船拖著長長的鉤線順風駛向大海時,針良魚陸續上鉤。此刻,魚在縱線兩側甩擺撒花,海麵蕩起團團漣漪,抖開無數波瀾。獵人的手上,產生陣陣快感。這令人渴望的信息,已在心中開始收獲。鉤線放完了,還要放上一段空線,以控製較遠的海區。

等魚的時刻也是幸福的。且不說海風、陽光、沙灘和岸邊的空氣會酬勞你什麼,隻說手中在握的魚線,緊繃繃、沉甸甸,打著“撲楞”的魚通過神經末梢讓你稱一稱分量;遙望數百米外,搖曳著、定置著、負著長長拖載的帆影,把你的渴望美化成收獲美。

拔線、收船是緊張而興奮的。收線、摘魚、理鉤,要穩中有序。剛剛摘下的魚在筐裏蹦,岸邊出水的魚往大海的懷裏鑽,遠處未露麵的魚在捉迷藏。一筐線,少則幾十條,多則百餘條,時而鉤鉤不走空,形成“一藤百瓜”之狀。希望,個個相連興奮,貫穿始終;緊張,忘卻自己。大凡放針良船的,都貪一個“早”字。早備餌料,早選獵場,早施放,早收場。這種居岸放牧、一日一潮的海獵活動,有趣、有癮,有勞、有逸,一舉多得,其樂無窮。

針良魚,味道鮮美,漁家多用其開鹵、包餃子、下麵條。特別是把剖腹除去內髒的針良魚鋪在箅子上,撒精鹽少許,蒸熟剔取刺骨所曬的魚米,晶潔細膩,可久存不減本味。島中多用其郵寄遠方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