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大頂洞見仙(2 / 2)

大頂洞口右側,有一矩形槽石,傳說是張果老的驢槽礓,槽頭的馬尾藻、海蒿子、龍須菜,隨波蕩浮,就像驢兒的草料;五頂洞口的潮間帶上,有兩個直徑0.7米、深0.5米的板岩石坑,坑內的卵石在海浪的衝刷中,不斷地旋轉滾動,把石坑磨得滴溜圓,傳說這是何仙姑舂米和搗藥的一對神臼。

人們總愛溢美自己的家鄉,難怪把斷裂的險山,浪蝕的岩洞,都和神仙糅和在一起。其實,這裏是大自然撰寫的一一頁頁地質史料。大自然美工師匠心獨運,鬼斧神工,留下千萬年的造化,卻被人們攬於一瞬。在這裏,軟者,被剝蝕;弱者,被淘汰;散者,被磨礪。隻有強者屹立,能者依存,八仙的精神永恒!

奇礁界石

海有石的奔突,岸有石的崢嶸。廟島群島,一島一嶼有風光,一礁一石有情趣。這裏的奇礁異石,是一尊尊天然的海岸雕塑,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倘若置身海濱,尋覓大自然的奧秘,體味鬼斧神工之奇力,會得到無限美的享受。這些奇石,或突兀群聚,孑然孤立,林紫浮翠,千姿百態。有的偉立於懸崖之下,有的亭亭立在灘岸之上,有的匍匐在碧波之中。老頭石、老婆石、將軍石、獅子石,香爐礁、佛爺礁、寶塔礁、望夫礁,海狗礓、鬼船礓、驢槽礓……或人形,或獸像,或景觀,或物狀,栩栩如生,獨具神韻。它們好像應愚公之邀,在這裏召開博覽會,給人無窮的遐想。

巧奪天工的寶塔礁,居寶塔門水道和長山水道的交彙處。高21米,寬5米不等。由於石英岩和板岩互層疊壓,長年風剝浪蝕,造型酷似寶塔。《登州府誌》載:“島外一石,突立波中,酷肖浮屠,為舟行出入門戶。”如今,這座海上的天然航標,被搬上屏幕,選進書畫,嵌入商標,成為長島的象征。

傍晚,火紅的落日恰置塔身的缺口處,一副“寶塔含珠”的美景赫然入目。有趣的是,寶塔礁與近在咫尺的小島巧妙地組成一犋犁把,當嗨滋(特殊氣象條件下島嶼的虛幻變形)生成時,遠遠望去,如牛拉犁,耕海不息,小島因名犁犋把島。

惟妙惟肖的望夫礁,高高立在南山長島北端的島角處,她凝神遠眺著海上的船蹤帆影。是目送丈夫出海,還是等待親人歸來?不知苦望了多少年,她把漁家女的癡情,融進了日出日落,默不作聲地編織著海戀嘚嘚故事。

哎高山島的北端,有兩根如劈如削的石柱拔海而立。高者39米,低著30米。遠遠望去,酷似碧海升起的兩葉石帆。每當風起浪卷,仿佛是輕舟快舸扯蓬鼓帆,破浪前進,當地漁民稱之為“兩個大桅”。

滄桑幾經巨變,海水有進有退。有的奇石美礁從水中“走”上岸來。南坨子島南岸距海10米處,友誼獅子石,從海上看,又似一頭雄獅坐臥在灘頭,在振鬣狂吼。這種一石多姿的奇觀,令人歎為觀止。

大黑山島北端的破半山下,有座石樓,這座空心結構的石樓,層節分明,登上高處“陽台”,令人心胸豁然。樓下的石橋、石桌、石凳、石床,方整有序。隨著潮漲、潮退,石樓成了“兩棲別墅”,供遊人消遣獵奇。有趣的是,在一個適宜的角度上看,石樓竟與對麵的大頂迎瞼相視,隨著觀望角度的轉移,邊走邊望,兩物就一對情人,在光天之下,擁抱接吻,可夠開放的。

長島的奇礁異石,與內陸風蝕、沙蝕、水蝕的怪石迥然不同。它雄渾粗獷,凸凹皺褶,玲瓏剔透。尤在風盛潮高之時,與驚濤駭浪頑強抗爭,不僅給人美的享受,且能得到力的啟迪。新兵入伍,老兵複員,幹部調動,依一方奇石,襯一片藍海,把自己和海島攝進一鏡,永記第二故鄉情。

這些礁石,沒有取寵的奴顏,沒有嘩眾的媚態,隻有一個赤裸裸的軀體,屹立在風口浪頭上,承受意誌的磨礪,顯示強者的抗爭精神。它們是漁民性格的寫照,海島姿態的縮影。

“砣磯石浪”,是砣磯島北部和西部岩岸的海蝕奇觀。分布在潮汐線上的石階、石台,係浪蝕條帶絹雲母千枚岩。其色,赤、黑、白、藍、黃、紫皆有;其紋,曲、直、長、短、粗、細俱全。由於水衝潮蝕,浪磨海噬,石壁被勾勒出多姿多彩的圖案。有的似彩雲追月,有的如行雲流水,有的若樹木的年輪,有的像工筆造型。遊人到此觀賞,恍如置身於海洋藝術回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