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的事傳開了,皇帝召他進宮領賞。王勇跪求道:“皇上,金銀財寶我不要,隻求聖上開恩,免俺媽媽一死。”皇帝日:“為何?”王勇把狸貓避鼠的經過稟報一番。皇帝大喜,對左右大臣說:“看來老者智多。”轉臉又對王勇說:“看你一片孝心,美德也,朕恩準。”從此後,人到60歲被活埋之旨才廢。
據考古工作者認定,這些殘存的墓穴,叫牟子墳,屬唐墓。均超出海平麵10米以上。“牟”,牟子、萊子的分支。長島最早的姓氏群落自唐朝天啟年間已進島定居。牟子墳為姓氏、地名考,提供了佐證。
祖宗樹
南長山島山東的趙王村南,有棵蒼勁道拔的古樹,學名小葉樸,當地人叫餑餑豆樹。樹高17米,樹幹周長5.45米,冠蓋如傘。
相傳元朝末年,安徽鳳陽有位王姓老人帶著兒、侄8人來到島上安家,他們打魚種田,日子過得十分紅火。有一年,老人身染重病,臥床不起。臨死前對守在炕邊的親人說:“你8個人萬不可分心,要抱成一團。”老人死後,弟兄們商量在老人的墳頭上各植一棵樹,以示對先輩的忠孝。後來,8棵小葉樸枝葉繁茂,長來長去,竟長到了一起,形成一本8叉的奇樹。無論多大的風雨,樹不晃,枝不斷,喜鵲在樹杈上絮了窩。從此,王姓後裔對其格外虔誠尊崇,稱為“祖宗樹”。
海上仙山的傳說
長島,地理位置獨特,自然風光秀麗,海上景觀名噪天下,自古就有“蓬萊、瀛州、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稱,亦有“曾在蓬壺伴眾仙”之詩句。
據傳,蓬萊仙山之說始於秦朝。那時,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欲想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時常攜妃帶臣四處周遊,尋求那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之藥。一次,他來到渤海南岸,登上臨海的丹崖山頂向北眺望,隻見海北雲霧繚繞,幾處島嶼時隱時現,神妙異常。始皇彙問:“此乃何處?”身邊一位方士隨口應答:“此乃仙山。”始皇又問:“仙山何名?”方士一時張口結舌,慌忙中見海邊生長一叢繁茂的蓬蒿藜草,此藜古人稱為“萊”。於是,方士無暇多思衝匢口答道:“仙山名蓬萊。”從此,這海上仙山神秘的色彩越來越濃,一直成為曆代皇祖求藥長生的仙境之地。
白居易詩雲:“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因此,你到了長島,便是入了仙境,成為古人夢寐以求的神仙。
銀杏樹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為古老的裸子植物。它與大熊貓一樣,為我國特產,有“活化石”之稱。
銀杏樹結的果實稱為白果。白果的果肉鮮嫩,炒食芳香可口。白果的核仁有收斂鎮咳的作用,故常用於治療哮喘、頭暈、耳鳴等病症。還有人用菜油浸白果治療肺結核取得良好療效。
目前,長島尚有3株銀杏樹,且均在舊廟址處。其中,砣磯島井口村2株,北長山島店子村1株。這些樹齡約500-800年的長壽樹,幹枯枝虯,矍鑠的老叟,頑強地延續著它的生命。有些老樹,本身就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故事。
相傳宋代末年,有一和尚來到砣磯島。見島上光禿荒涼,山上僅有的幾棵樹也被毀之一空。心想,欲要在島上紮根,延續子孫,必先植樹。為此,他特從大陸帶來許多樹種、樹苗。其中,把兩棵銀杏樹栽在龍王廟前後,並悉心照料。每年過“臘八”,和尚在臘八粥裏放進大棗、大豆和銀杏果,叫村裏的孩子來喝。數年後,兩株銀杏樹繁葉茂。據說,廟前的一棵是母樹,樹根長到海邊,伸進海底;廟後的一棵是公樹,樹根紮進霸王山下。
和尚死後,有家漁民蓋房,砍了廟後的一棵,未等砍倒,海上驟然風起浪湧,陸上飛沙走石。人們驚恐不安,認為動了龍王的靈根。砍樹的慌忙跪拜,培土保傷,發誓植樹育林。果然,風停糧平。從此,島上人們從老和尚栽樹中悟出了道理,把兩棵銀杏樹供為祖樹、神樹。家有三災八難的都求神樹保佑。
從那兒以後,不論是糧穀帶進的、海潮衝來的或是鳥兒傳播的草樹籽種,都在島上生根安家。幾年後,山上、海邊綠色蔥青。每當有人上山砍樹、割草時,鄧銀杏樹便簌簌落葉。人們會意,林茂草豐,漁家百興。所以,砣磯島素有植樹造林、綠化海島的光榮傳統。70年代,婦女林業隊曾有“荒山不綠化,姑娘不出嫁”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