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為動機惡劣目的卑鄙的謊言辯護。隻想強調一點:在一個遠非理想化的社會中,對一般性、策略性、為保護自己或他人而不得不為之的撒謊、虛偽,盡可能寬容或曰理解些吧。至少不要對幼小的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扮演道德大師的角色。
我這樣想或許是大謬不然的,但這並非撒謊,而是一點真實的感慨。
剪報三(節選):
……過去我曾以為,相對於肩負著種種人生、社會磨礪的成人而言,活動很少的老人或備受嗬護的孩子們的安全係數要大些。但當我有了個兒子以後,卻發現情形正好相反。比起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都強得多的成人,他們的不安全因素實際上還要大得多。且不說疾病抗禦、應付地震火災之類特異意外的能力,他們要差得多,就是一般性意外在他們身上的發生率,似乎也高得多。
兒子一歲多時,我在小區後的河邊釣魚。小保姆用嬰兒車推著他來看熱鬧,孩子高興起來,手一伸,腳一蹬,突然就從沒停穩當的嬰兒車裏翻出。小保姆措手不及,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從傾斜的岸坡上骨碌碌地滾向河中--幸好,水邊的草叢擋住了他。而全神於魚漂的我,在小保姆衝下土坡抱起孩子後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慶幸之後自然是後怕。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至今仍然清晰地體味得出那份後怕的滋味,並且時時於深夜臨睡或夜半夢醒時鑽入意識、令我情感痙攣的,是兒子五歲那年夏天,發生在夜間遊泳池裏的一瞬。
我用隻救生圈套住他,與他在淺水中嬉戲夠了,便將他帶到深水區,囑他坐在池沿別動,自己去遊上一個來回。
或許是父親的本能,或許是意識到某種疏忽,當我遊到泳池中間時,總覺得有什麼不對頭,便回頭搜尋他的蹤影。但我看見的隻有一隻空蕩蕩的救生圈!幸運的是遊泳池的水,清可見底,我才得以準確及時地抓住那兩條無力地掙紮於池底的胳膊。
事情就這麼防不勝防--我剛下水,無知的孩子便摘下救生圈,俯身向池中嬉水,於是,滑入了足以淹沒三個他高度的深水。而他身邊幾個大人竟誰也沒注意到這小狗般光溜溜的孩子的消失。如果不是我中途回顧一下,如果我發現異常沒能急速遊返並及時找見、救到他,結果可想而知。
摸著孩子冰涼而灌滿涼水的肚子,看著他那勉強擠出的在橙黃的燈光下分外慘淡的笑容,我的思維一片空白,無心揣測他那幼小的心靈此時正經曆著什麼樣的恐懼、什麼樣的驚疑與什麼樣的悲哀,腦海中隻有“差一點”三個字,風中皮蟲般反反複複地盤旋、抖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