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網站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渠道。
最新數據還顯示,大約1/10的社交網絡用戶曾發布自己拍攝的新聞視頻。所有在線新聞消費者中,11%的人員曾向新聞網站或博客提交自己製作的內容(包括視頻、照片、文章或評論觀點等)。
同樣重要的是,這些領域中的新聞職能已經發生了轉變。在社交網站甚至是許多僅提供數字內容的新聞網站上,新聞內容與其他所有類型的內容混雜在一起,人們會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無意中瀏覽到新聞內容。這意味著,新聞內容有機會被那些本來可能錯過這些內容的消費者看到,但這種機會基本上並不掌握在新聞機構自己手中。粉絲獲取的信息量大增,網紅帶來的生活化內容無疑更能吸引粉絲的關注。
在通過Facebook網站獲取新聞內容的消費者中,僅有1/3左右會關注一家新聞機構或一名新聞記者;在該網站上,消費者是通過好友共享的方式來獲取新聞內容的。
(2)電視行業並購成為潮流。
在地方電視台收購交易的背後,主要推動力來自於電視台能向有線電視公司收取的內容轉播費用正在提高。就電視節目而言,這些交易帶來的結果是,同一個市場上有更多的電視台是聯合運營的,它們共享的內容與以往相比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年初,全美範圍內的210個地方電視台,將近一半存在聯合服務協議,而在2011年僅為55個。同時,自主製作新聞廣播內容的電視台數量也有所減少。目前而言,還很難評估這種形勢發展最終將對消費者造成什麼影響;但對於電視台母公司來說,其經濟效益卻是毋庸置疑的。
垂涎已久的醫藥行業
隨著京東、淘寶等B2C商家進軍網購市場,一場醫藥行業的互聯網之旅就此開啟。而B2B作為一個企業互聯網貿易平台,其對於醫藥行業的發展也是一個新的趨勢,醫藥市場即將迎來一場“流通變革”。
(1)傳統醫藥流通模式的種種弊端日益顯露。藥品出廠後經過多級藥品批發商分銷配送,不但加劇了競爭,導致我國醫藥流通領域呈現“多、小、散、亂”的局麵,而且造成流通環節市場集中度低,藥品價格逐級“上跳”。
(2)中國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認為,醫藥業是最適合電子商務的行業之一。國外醫藥電子商務巨頭早已將目光瞄準中國。同時,國內商康醫藥網、華源醫藥網、海虹醫藥電子商務網等機構也開始介入B2B網絡交易平台,為醫藥流通模式改革做出多種嚐試。醫藥行業進軍B2B市場並非一帆風順,體製和盈利模式還有待完善,如何才能真正利用好這個平台是目前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被迫轉型的廣告行業
所有傳統廣告公司都在思考互聯網時代的生存問題。顯然,賴以生存的單一廣告的模式已經終結,它的內生動力和發展動力已經過時。未來,廣告公司需要思考互聯網時代的傳播邏輯,並且要用互聯網創意思維和互聯網技術來實現。
過去考驗廣告公司的是出大創意、拍大廣告片、做大平麵廣告的能力,在互聯網語境下,考驗的則是實時創意、互聯網語境的創意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能力。現在很多品牌都需要朋友圈轉發熱圖,網紅的信息更是靠朋友圈的傳播而位居霸主地位,要求製作HTML5、微電影、信息圖以及與當下熱點結合的傳播創意,這些都在考驗創意能力。新創意公司和內容主導的廣告公司還有很大的潛力。
另外,依托於程序化購買新精準技術,以優化互聯網廣告投放的技術公司也將成為新的市場。總的來說,互聯網語境+創意+技術+實效的協同才是互聯網+下的廣告公司的出路。
迅猛發展的視頻行業
互聯網產業將以創新的方式來梳理整個行業,“未來影視公司都將為BAT打工”,一語成箴。2014年,BAT巨頭們裹挾龐大的資本與渠道資源,將觸角伸向了星光閃耀的“影視圈”,開始攜網民的力量改變影視業。
網紅經濟下掀起的視頻熱潮火遍了各大視頻平台,從《簈絲男士》到《萬萬沒想到》,一係列與影視行業合作而火爆了的網絡劇備受粉絲關注。
2016年3月,阿裏巴巴推出“娛樂寶”,網民出資100元即可投資影視劇作品,包括《小時代3》《小時代4》《狼圖騰》《非法操作》等。投資項目對接國華人壽旗下的一款終身壽險,一年期,預計年收益為7%。該產品推出後24萬人預認購。更多人認為網紅利用視頻賺取了更多利潤,但不得不說,網紅經濟同時大大提升了視頻行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