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為網絡資源創造了市場價值使運營者獲得額外收入,在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紅隊伍當中,目前100萬數目的網紅隻不過是網紅經濟產物的開胃菜。
國外的網紅經濟走到了哪一步?
微信營銷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2016年進入了全新的全媒體營銷時代,網紅經濟、社群經濟成了營銷的新趨勢。自從“Papi醬”獲得1200萬元的投資之後,網紅發展勢頭迅猛,不少人發問:網紅經濟能紅多久?
國外比較成熟的網紅體係不外乎美國跟歐洲。歐洲博主、網紅的發展跟美國的比較類似,統稱“歐美現象”,他們使用的基本上是Facebook和博客。在起初三四年的時間裏,博主以發照片為主;他們自身都是很棒的內容製作者:高顏值、文案家及攝影家;依靠好看、好玩、好理解的創意和有趣、有料、有賣點的內容來賺廣告主的錢;和粉絲溝通主要通過視頻和圖片。但是,因為自媒體的發展,他們從2015年開始淡化自己的博客,但也並非完全退出。在Instagram成為歐洲網紅發布照片和日常活動的主打社交媒體平台後,很多博主會在Instagram更新,然後慢慢地減少博客的更新。
網紅經濟+互聯網+高科技
美國人特別是千禧一代十分依賴網絡,加上對新科技感覺靈敏,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尋求網絡途徑成名。隨著媒體形式的變革,他們開始轉戰視頻和直播平台,並不斷跨越大量的社交媒體。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手機應用和平台上一起發力,聯動媒體實現宣傳多元化,當然這樣的效果多數由團隊共同經營。所以,在歐洲,“網紅”也正成為新興的賺錢職業,有不少年輕人為之奮鬥,不過出名靠運氣,保持靠實力。
英國被稱為是歐洲“網紅”職業化的孵化園,除卻本國青年慕名應聘“網紅”,還有不少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前往英國,為的就是借助英國良好的網絡商業氛圍將“網紅”運營成一項事業。靠直播遊戲實況變身全球網絡首富的紅人PewDiePie就是英國“網紅”職業化的一個典範。而中國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中國網紅經濟的四大特征
(1)多元化。
網絡紅人簡稱網紅,可以是草根達人、意見領袖,也可以是明星、教授等知識分子,其身份並不局限於年齡職業,也不局限於漏胸賣萌。早期“網紅”的成名大多存在偶然性,但盤點近年的網絡紅人事件,比如天仙妹妹、奶茶妹妹、“網絡小胖”……從中不難看出“網絡推手”和“網絡水軍”們的蹤影。隨著自媒體的出現,公眾在其影響下接受的信息趨向碎片化、微閱讀及讀圖,網絡紅人根據自身優勢而從事的項目也趨向多元化及職業化:有在線直播美容化妝的微博主,有DIY烹飪各種美食的達人,有在國外生活傳遞外麵信息的大V,也有犀利點評時尚和娛樂的微信公眾號,網紅涉及的範圍更廣。比如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萬能的大熊等網紅將自製的內容推送至媒體便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2)視頻化。
國內短視頻的曆史其實並不久遠,一款不得不提的軟件就是:微視。這款軟件於2013年9月上線,2015年3月被宣布戰略放棄,雖然隻有不到兩年的壽命,卻用海量廣告砸出了號稱4500萬規模的用戶,並培養了短視頻領域的第一代UGC們,比如能扮醜、能賣萌、能搞怪的黃文煜。黃文煜坐擁幾百萬粉絲,當時還是一名大學生,工具雖然是簡單的手機,卻已經能解決拍攝、剪輯、配樂、上傳等一係列問題。兩三年之後,智能手機和Wifi普及,4G時代強勢升級,短視頻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早在N年前美國的各種達人就在Youtube視頻化了,美妝達人Michelle Phan都不知道火了多少年了,而中國的優酷土豆這麼多年也沒培養出一個達人,可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