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6上半年的內容創業爆發點或許在短視頻,圖文模式將遭遇嚴重瓶頸。

2015年,隨著微信的普遍推廣,接著就火起來了很多微信公號,比如石榴婆報告、嚴肅八卦、同道大叔……但是他們僅僅隻是短短地“火”了一下,就又漸漸遭到了“冷落”,看多了難免“疲勞”。如今,大部分人對圖文內容產生了審美疲勞,人們越來越喜歡看聲畫合一的視頻內容,拍攝長視頻則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也有一定的門檻,短視頻無疑是一個最佳的內容呈現類型。

數碼科技越來越發達,現在一台手機就可完成以拍攝、剪輯、分享的全部過程,視頻製作也逐漸草根,“全專業化”的工具已經將“視頻生產門檻降至曆史最低”。

從分發角度看,終端、平台、應用、社交網絡以及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也“為碎片化的視頻創造前所未有的消費場景”。

(4)Papi醬在視頻創作方麵具備專業化的優勢。

Papi醬的走紅說是偶然,也非偶然,其自身的積累不容小覷。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她確實極具表演才華,也具有創作劇本的能力,更加了解目前網民的心理訴求,基於以上幾點原因,再加上選擇了短視頻這種內容創作形式,Papi醬徹底火了。實際上,Papi醬一直都在為做一名網紅而準備,在天涯、豆瓣等社交平台都曾留下過足跡和照片,但並沒有紅起來;微博時代,她也曾和閨蜜合作經營一個微博賬號,但最後還是停更了。之後,她自己拍攝短視頻轉戰美拍和秒拍並逐步火起來;此後她又抓住機會,在微信上開設了微信公眾號,重新經營起了微博賬號,在視頻網站上進行內容的分發,這才成為如今這個大紅大火的紅人。實際上,各領域的大V或紅人的成長經曆都是類似的,都是多年積累的爆發,並非一朝一夕的偶然成功。

從女文青變成“諧星”?

Papi醬在網絡上的初始軌跡跟普通的女生有很多相同點。2013年,她還是個畫風正常的文藝女青年,甚至跟年輕時的蘇菲·瑪索有一絲相像。在天涯社區上開了一個名為“Papi的搭配誌”的帖子,上傳了不少日常衣服搭配的照片;評論大多讚揚她“是個美女”“很漂亮”,但沒有任何走紅的跡象。

2015年,Papi醬跟大學同學霍泥芳開始以名為“TCgirls愛吐槽”的微博賬號發表短視頻,此時的她完全拋開美女包袱,以浮誇的表情表演博得網友的紛紛點讚。

後來,Papi醬開始自己編輯視頻素材,以變聲形式發布原創的視頻內容。她的視頻讓不少網友高呼“說出了我的心聲”,也為Papi醬贏得了更高的人氣。現在,Papi醬被網友戲稱為“女版黃渤”。

接受投資後,Papi醬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1)個人IP化。個人IP化的最大局限在於需要長期生產優質內容,以保證存在感。但是,從Papi醬的短視頻更新頻率來看,一個人操刀每次不足五分鍾的短視頻的更新很是吃力,工作強度非常大。

(2)團隊化。顯然,接受投資之後,Papi醬將走團隊化運作路線,建立一個能夠打造她的團隊,不僅能解決個人創作才華枯竭的困境,也能夠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

Papi醬和羅輯思維這個自媒體先驅合作,相當於給自己找了一個廣告經紀公司。羅輯思維是目前國內最商業化的自媒體賬號,其在商業化方麵不可謂走得不遠。不過,隨著羅輯思維商業化的不斷加快,其影響力也在連年下降。這也是自媒體或媒體在尋求影響力變現時必然麵臨的結局。

據知名博主爆料,Papi醬已簽約Angelababy的經紀公司,無論是否屬實,這都是一個知名網紅最終會選擇的路,進入演藝圈,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