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公由階下囚升為座上賓,住進了高級賓館,穆公看他已經消瘦得像冰塊見了陽光,覺得這麼個模樣回去惹晉國人不高興,於是請惠公吃大飯,不是一般的大飯,是“七牢”,牛、羊、豬各一頭為一牢,“七牢”是招待國君的標準餐,晉惠公連吃了仨禮拜,渾身流油,案子上全是排骨頭,見了大肉就惡心——估計創下吉尼斯狼吞虎咽紀錄。等晉惠公喂飽了,到了冬天,趕過年前,秦國人送惠公回國,晉國眾大夫在太子圉帶領下於邊境迎接。晉惠公老臉嘿然一笑,說出國旅行真疲勞啊。隨即獻河西等地給秦國,兩年後太子圉入秦國做人質(總算說話算數了一次)。秦穆公將親女兒(不知好看不好看)嫁給晉國太子圉,又把河西五城還給晉國。韓原之戰這年晉國其實又發生了饑荒,同年戰後,秦國就又以粟相濟。秦穆公的一舉一行,真是讓人佩服,難怪他被列為春秋五霸之第四。當時華夏已是天子式微,諸侯侵伐,王道不通,但秦穆公並不唯利是圖,而是熱心公益,周濟饑寒,扶危定傾,扶立晉惠公,後又扶立幫助重耳,多次相助東鄰的晉國,其襟魄之偉大,高山仰止,清風一片,大可追擬齊桓公,至少超過芝麻心眼的晉獻公及其晉國孩子們數倍。

秦國這裏,雖然是周天子的故地,原本文明很高的地方,但周天子走後,犬戎等戎狄就更加湧入,該地殘留的周人與戎狄雜居,文化和經濟相對落後,人才也缺,秦穆公能戰敗晉國,實屬不易。成全他的,也要歸功於人格喪失的昏君晉惠公。等後來晉國晉文公稱霸後,秦國的影響就始終無法越過崤山以西。畢竟秦國的綜合國力不行,發展滯後,基礎差,龜縮西隅,威懾關中、隴右(即陝西和甘肅)的戎、羌部落而已。秦國後來力圖向東發展,但數戰多敗,終究不成,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晉惠公被釋放回國的消息傳來,有人勸晉大夫慶鄭趕緊逃跑。慶鄭說:“我陷國君於敗,國君敗而我不死,使國家失去刑罰尺度,不是人臣作風。”果然,惠公生怕慶鄭逃跑,不等回到都城裏,就先傳令把坐等領死的大夫慶鄭殺了。晉國未來能夠興其百年不衰的霸業,全是靠這些高風亮節的臣子啊!

晉國這次韓原戰敗,導致周圍的戎狄也小看它了,於是下一年,戎狄趁晉國新敗,起兵侵晉,奪取狐、廚、受鐸三地,渡過汾水,直打到昆都(看來晉國一仗給秦國敲打得不輕,半天緩不過來。晉國的母家梁國,四年後也被秦穆公滅掉)。

好在隨後的二十幾年,秦晉本土之間無戰事,確實做到了“秦晉之好”,晉國獲得喘息。

“注釋1”“垂棘之璧”產自山西潞城,當時叫垂棘。

“注釋2”但是國土麵積和滅國數量最多的,還是楚國,達四十多個;齊國其次,三十多個;晉國二十。

“注釋3”這年重耳的年紀有兩種說法,《左傳》說是十七歲,《史記》說是四十三歲。

“注釋4”“郤”念xì。

“注釋5”《詩經》裏說:“河水清且漣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就是說在周朝初年的黃河還是清的,可見當時森林覆蓋率很高。

“注釋6”《國語》:“命裏克汾陽之田百萬,命邳鄭以負蔡之田七十萬。”

“注釋7”同一時期,希臘英雄伊阿宋駕駛著“阿爾戈號”,往返兩千多公裏去黑海尋找金羊毛。

“注釋8”木殳(念mù shū),古代兵器,棒子一頭套著棱狀金屬。

“注釋9”《史記》秦穆公說:“我將以晉君祠上帝。”

§§第五章 晉文踐土(公元前645年—前6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