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惠公做了俘虜,這可是一等諸侯第一次當俘虜。晉國的一幫大夫暈菜了,丟了兵器,把頭發披散下來,拖泥帶水地跟著秦穆公的車隊後邊走,像一群要飯的那樣。秦穆公給跟煩了,就派人轟他們,說:“二三子怕啥個呢?你們國君跟我們去西邊轉轉,不會有什麼大事的。”晉國大夫趕緊抓住話茬:“好,說話算數。貴國君戴皇天、履後土,皇天後土可都聽見了。我們請在下風。”請在下風,是迎見君主的謙敬的說法,意思是等著在下風接晉惠公回來。這大約也是“接風”一詞的原始來源吧。

於是,秦穆公押著晉惠公返回老窩,像覓食的食肉恐龍叼回一截渾身硬泥的野豬。做好慷慨赴義準備的晉惠公擔心這四百裏路一完,小命也就到頭了。

春秋時代的獻俘慶功,大約是在祖廟裏進行,打掃好了,搞盛大的獻俘和祭祀告慰祖先的慶祝活動,可能還殺幾個俘虜,給祖先在天上咂摸咂摸滋味兒。

秦穆公當然不能白打勝仗,也要慶祝一下,他對手下人講,等明天一進城,餓就用晉惠公祭上帝啦。“注釋9”(上帝這個詞,商朝時候就有了,是商朝人崇拜的最高對象,管著風雨雷電。周朝人雖然崇拜的是天,但一樣聽上帝的話,周人的《詩經》中有很多“上帝”。後來明朝的傳教士湯若望先生為了讓基督教在頑固的中國人之間流行,就從古書裏翻出“上帝”這個易於接受的中國詞來譯他那個God。)周天子一聽說晉惠公要見上帝了,趕緊派人來說情,因為晉國是他的同姓。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晉惠公的老姐,聽說惠公被俘,心裏先是很痛快,因為惠公太不乖了。

晉惠公剛回國主持政府的時候,穆姬捎信囑咐他,我老公幫你獲得君位,以後,請你盡納群公子回國(包括重耳等五人),另外你還得照顧好咱爸的元妃賈君(沒生出孩子)。這兩條晉惠公都沒興趣,但是他覺得賈君姿色未衰,就把這個嫡母給“沒客拉夫”(make love)了。(跟獻公奪其爹的媳婦相映成趣。)

“唉,其去禽獸也幾希。”大失所望的穆公夫人穆姬今天看看倒黴的弟弟終於被英武的老公活捉了,自然籲出口悶氣。但是,聽說老公要把弟弟送給上帝當點心吃,穆姬非常悲痛,想起小時候領著弟弟的小手到郊外去玩,還有大哥申生,爹那時候整天忙著打仗泡妞,剩下姐弟寂寞地相依相靠,盛年一過,一切實在不能追想啦。於是穆姬的婦人之仁就引發起來了,越想越被自己感染,穆姬於是手拉了一幫小兒女,赤腳跑到台子上,踏上薪柴,準備自焚,提前見上帝去。她在台上,還拿出件喪服,叫人給城外路上的穆公送去,叫人傳話說:“上天降災,使我們兩國不以玉帛相見(玉帛是使者手持的禮物),而是幹戈相加,豈不哀哉。我弟弟死而我不能救他,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如果我弟弟早晨進城,我當晚死,晚上進城,我就早晨死。這件合體的喪服,你先穿戴好了,等進城之後,就給我哭喪用吧。”

穆公大吃一驚,怎麼辦呢?媳婦是晉國來的,正宗高貴的姬姓血統,下嫁到餓們西垂僻壤,穆公對媳婦十分敬畏。左右為難的秦穆公決定,先把晉惠公關押在城外的靈台——因為一進城,看見俘虜,估計老百姓的鮮雞蛋就要打在惠公臉上了。

浴血奮戰的臣僚們不同意了,要求進城,邊說邊從懷裏也摸出兩枚捂臭了的雞蛋。

穆公心說你們真看不出個眉眼高低啊——咱們秦國人真夠直脾氣,是得跟見風使舵的晉國人學學了。穆公說:“捉晉惠公,目的是回來的時候高興一下,結果變成鬧喪事,那還有什麼用?而且晉大夫一路上愁眉苦臉,想這樣感動我,說出皇天後土的話來要挾我,我不顧他們的憂戚,就會加重他們的憤怒,自食其言,就違背天地。眾怒難任,背天不祥,餓看還是適可而止吧……”

公子縶說:“我說還是殺了吧,要不,他又重整人馬,跟咱作對了。”穆公沒話。臣僚第二號人物公孫枝說:“不可。我們已經令大國晉戰敗受恥,又殺掉他國君來加重這種恥恨,那麼,兒子想著為戰死的爹報仇,臣子為君報仇,別說秦國,哪個諸侯受得了這樣啊?晉國是滅不了的,卻殺其君,隻能釀成大惡。所謂‘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不要招惹災禍,不要仗恃他國之亂,也不為已甚,不要一再結恨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