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太子(世子)帶兵在外,很容易招老爹嫉妒,就像丈夫和妻子同在一個公司一個部門工作,或者打小長大的好朋友一塊辦公司,很容易傷和氣。太子在外帶兵,需要調度軍隊,就必須有相當自主獨斷權,遇上事情如果派人去都城請示老爹,那就影響自己的軍中權威,如果不請示,那就有點不給老爹麵子。時間久了,矛盾就會積累。而且,兒子比老子能打仗,比老子還有人緣,很容易讓老子感覺自己沒用了,於是非不肯咽這口氣。世子申生帶兵打仗,最早參與消滅三個“軟柿子”,後又獨立討伐東山皋落氏,當時的大夫裏克就不同意,說這不是太子所適合做的事情,太子不應該打仗或參政,應該好好修身養性,靜等老爹百年之後。如果打仗,請示老爹則在軍中無威,不請示就又不孝,所以國君嗣子不可率兵。唐朝的太子李誦,他老師王叔文就勸他不要自作聰明幹預政事。太子應該閉門學習,唯一要做的就是一門心思關心老爹的身體,展現自己俯首帖耳的孝道,使老爹倍受感動,樂意把皇位賞給他。
而世子申生靠自己的實力掙君位,反倒事與願違,老晉獻公本來心眼就小,是個摳門兒,自己勤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能給自己的競爭對手。要給還是給驪姬的兒子奚齊。奚齊這時候還是個白癡一樣的孩子,跟小動物一樣,所以沒有人那麼討厭他,寧可給他也比給申生樂意。
於是老晉獻公就和驪姬達成默契,共同抵製世子。工於心計的驪姬清楚了獻公的心思,也就有恃無恐,她對遠在曲沃鎮守的世子申生傳聖旨說:你爸爸獻公昨夜做夢,夢見你死去的媽媽齊薑了。你趕緊祭奠一下你媽媽吧。(鬼欲求食,就會顯夢。)
於是太子在曲沃祭祀。按照周朝規定,祭祀用完的祭肉、祭酒,需要送給老爹晉獻公,去讓老爹也嚐嚐。於是送去了。獻公因這會兒正在郊外田獵,一連玩了六天,祭肉和酒被驪姬放在宮中存著。一禮拜後,獻公扛著野驢犀牛高高興興回來了。驪姬就在肉裏邊放了點耗子藥,又拿鴆鳥尾巴在祭酒裏泡了半天,然後端上來給獻公吃。獻公按禮儀先把祭酒灑在地上祭地,結果一澆下去,土地爺受不了,地麵直起泡,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獻公覺得很奇怪,也不敢吃肉了,叫人把肉分給狗吃,狗當場吐沫死亡,又分給旁邊的宦官吃。宦官哭著吃了(他也看見狗的下場了),不一會兒,蹬腿兒斃命。好哇!世子要造反啦!要殺我老頭子啦!獻公和驪姬倆人像演戲似的,當著旁邊大臣,驪姬趕緊對下麵的台詞,哭訴說,都是我們娘倆不好。老爺您寵信我們娘倆,引得世子不滿,想要您老人家的命,都是我們害苦了您啊,我看,還是讓我們娘倆自刎以謝世子吧,嗚嗚——
按《左傳》記載,晉獻公立刻殺掉世子申生的老師杜原款,又傳令到世子軍隊駐地,逼迫世子自殺。其實鴆毒屬於生物毒劑,過一宿就會失去活性,毒性就沒了,當時人應該知道,這祭肉和酒都已經送來六天了,其毒怎麼會是申生下的呢?晉獻公能不明白這個嗎?
見到都城派人來叫世子申生自殺,申生的幕僚趕緊跑來議論。有的勸申生說:“世子啊,最好您去找主公辯白一下,主公一定能明辨是非的。”申生說:“我爹沒有驪姨娘,寢食都不踏實,我又不討我爹喜歡,如果我爹再治罪了我驪姨娘,他身邊就沒人了,落得太孤苦了。所以我不想找驪姨娘分辯。”
旁人又說:“那您就逃跑吧,天地之大,都知道您的令名,去哪裏都會有人接納的。”
申生說:“我如果逃走了,是向天下彰示我爹的短處。我不願意讓咱們晉國被人笑話。”
於是,公元前656年,晉國世子申生自縊於曲沃,愁悶地離開了這個無法容身的人間。誰讓他生在君王家呢?在這樣的處境下,他又能怎麼辦呢?
如果世子申生的故事寫到中學課本裏去,語文老師講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批判申生了,說他有階級局限性,沒膽量跟命運抗爭。其實申生之死,是為了維護大局,避免了晉國剛剛勃興的事業,被內亂所扼殺。我崇敬申生,絲毫不認為他是懦夫。申生的死,維護了父親的統治核心和晉國繼續安定發展。並且他的死,客觀上打擊了驪姬勢力,贏得大臣們普遍同情,為兩個弟弟創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世子在曲沃一死,接下來就是重耳和夷吾了。驪姬又誣告重耳和夷吾也都參與了祭肉撒毒事件,具體就是知情不報。晉獻公非常樂意相信這一無證據指控,立馬派人要殺重耳和夷吾。這兩個公子都不傻,聞風就卷行李跑到各自的封邑。重耳逃到蒲城(在邊境上),夷吾則逃至屈城,在那裏忐忑不安、一夕三驚地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