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麵朝南方,黃河在其右側(這一小段黃河成西南向東北流向),楚三軍從南邊殺來。於是晉三軍向右移動,晉下軍緊挨著黃河,往東是中軍。下軍和中軍都往右邊黃河跑,兩軍為了爭搶黃河岸邊的渡船,還互相打起來了。一些搶上船的人,拔船就要跑,下邊一大群人,泡在水裏,攀著船舷,就要往上爬。船上的人非不讓他們上來,生怕把船給壓沉了,於是揮劍就朝船弦上亂砍,頓時,血淋淋的手指像無數小魚掉到船裏,船上兵士們一捧一捧把它們拋進黃河(嗬嗬,駭人聽聞)。
因為先穀昨天說不用戒備,“多備何為!”於是下軍、中軍就沒有戒備,此時爭船互殺。而上軍將士會與上軍佐郤克事先派鞏朔、韓穿在敖山前設下七道埋伏,算是多了戒備,因伏軍存在,楚軍不敢逼近,下軍得以從容列成陣勢。
下軍位置在晉三軍最東,離黃河最遠。楚國三軍這時正向晉三軍殺來,其中楚左軍由唐侯帶領,外加潘黨的遊闕(機動戰車)四十乘,一起朝晉士會、郤克的上軍殺來。晉上軍雖然已經列陣,但是懼怕待會楚三軍全來攻擊自己,於是,士會親自殿後,節節阻擊楚軍,晉上軍得以不敗,安然撤退。
而下、中兩軍在爭相奪船逃跑中,被水淹,被楚軍殺,死者無數。
此次,在黃河岸邊邲地的晉楚之戰,上距城濮之戰三十六年,楚莊王一雪先王前恥,一戰而霸。
這次戰鬥沒有什麼好講的,因為晉軍主要任務是逃竄,但是在逃竄過程中,卻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當時中軍、下軍都在逃竄,下軍離河最近,同時遭受楚右軍攻擊,晉國下軍中的小將荀瑩,被楚軍俘獲。他的爹荀首(下軍大夫)本來已經逃到黃河船上了,聽說兒子被楚俘,心疼得不行,立刻下船登岸,招呼了自己荀氏家族私屬兵卒幾百人,都下船,一起向楚右軍反攻。荀大爹(荀首)在下軍人緣還不錯,很多好不容易逃上船的下軍士兵,聞訊也下船,跟隨荀大爹反身殺人楚軍。
荀大爹當即與楚右軍遭遇,他開始向楚軍射擊,但是他特別逗,每次摸出一支好箭,就留著不用,插進駕駛員後腰的箭袋裏,而是先拿普通的箭用。駕駛員急了:“大爹,你也太摳門了,咱們晉國老家的董澤,有無數的蒲柳,可以造無數的好箭,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兒子還要不要了,您還這麼省著!”
荀大爹嗬嗬一樂,說:“我必須省出好箭,射死敵將,好交換回我的兒子啊。”說完,果然尋找到楚將連尹襄老,趕緊抽出好箭,一箭把他射死,下車搶了他的屍體,隨後穿插尋找,又射傷並活捉了楚莊王的兒子穀臣。荀大爹掰手指頭算了算賬,覺得夠數了,夠換回我兒子了,趕緊急馳而去。
這是我見過的最有趣的戰鬥場麵了,令人發笑。隻是苦了那個被荀大爹射死的楚將連尹襄老,連尹襄老也不是外人,就是四大美女夏姬被楚莊王抓獲後,賞賜給他當了老婆。連尹襄老剛死了前任媳婦,續弦了這個狐媚子不到一年,沒怎麼享用,自己就這麼陣亡了,都是這狐媚子“克”的。
荀大爹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他的封邑在智,所以他開創了智氏,智氏子孫後來也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家族。
這是逃跑中的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是那個把衣甲掛在樹梢上,迷惑了追兵,從而從樹林裏逃跑的晉將趙旃(召盟為名,實際去挑戰的搗蛋鬼)。他從樹林裏繞出來之後,好嘛,看見自己的戰友們正在撒丫子往黃河邊逃跑呢,趙旃特高興,覺得自己給晉軍的搗蛋成功了,活該,誰讓你們不批我當卿的。沒等高興完,後麵楚軍“汪汪”地攆著屁股追上來了,趙旃喊:“媽呀等等,等等,我也跑——!”光著腳丫子也跑。正好看見前麵有戰友逢大夫的一輛戰車。趙旃趕緊喊:“逢大夫,逢大夫,逢大爺!救命啊!——”
逢大夫的戰車上正載著自己的倆兒子,他事先命令倆兒子,不許往回頭看,否則你一回頭看,有人求救,那就不好辦了。倆孩子不懂事,偏回頭看,一看正瞧見趙旃在後麵光著腳喊救命呢,倆孩子說:“爹,他後麵喊你呢,你是逢大夫吧!”
逢大爹氣得給倆孩子一人一嘴巴,氣得要命:“你倆就死在這兒吧。看準那棵樹了嗎?回頭我去那兒給你倆收屍。”
逢大爹讓倆孩子下車——車不能載人太多,多了就跑不快,都得給楚兵追上——倆孩子哭著下去後,逢大爹讓趙旃呼哧呼哧地爬上車來,開車逃跑了。次日,逢大爹來戰場收屍,倆孩子都死在那樹下了。倆孩子都挺聽話,臨死爬到樹下,等著爹來收屍,而且還摞在一起,便於找到。
《世說新語》裏邊也有類似的故事可以跟這個參照著看,司徒王朗,跟華歆坐船出行,後邊有個逃命的人請求搭船,王朗趕緊讓上船,華歆不同意,但拗不過,還是答應了。果然,後麵有仇家追殺,紛紛往船上射箭。王朗又趕緊說,快把這人攆下去吧,要不連累了咱們。華歆說,剛才我不同意就是怕這個,現在上來了,你怎麼能再攆下去。最後,這條船還是逃掉了追殺。世人以此定華歆與王朗的高下。
然而春秋逢大夫的故事卻沒有太多人傳為一段美談或苦談,所以錄在這裏,供來者感慨。
晉軍最後一個逃跑中的故事,是一幫戰車兵,車子陷在土坑裏了,怎麼推也推不出去,楚國的追兵上來了,看晉國人推車,越看越著急,心說你們晉國人真笨啊,把倆車軲轆中間那個當車閘用的橫木卸下去,不就好推了嘛。楚國人就教晉國人怎麼摘車閘。好不容易車子從坑裏出來了,馬卻累得不行,蹣跚著走不動,楚國人幫人幫到底,教晉國人如何把大旗收卷起來放在車上,這樣可以減小風的阻力。晉國人終於可以跑掉了,臨別還回頭跟楚兵們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
這可惡的晉國人說話太可氣了,意思是:“我們不像你們偉大的上邦楚國經常敗兵潰散,所以這麼知道逃跑。逃跑是你們的長項,所以擅長怎麼在逃跑中拉車卷旗。”嗬嗬。
總體上看,春秋的軍事戰鬥,都是這樣很有古風的,乃至是迂拙的,並不殘酷。打仗點到而止。仗打起來,都是正規的陣地戰,不搞詐謀,雙方擺好戰車,鳴鼓一衝,誰勝了算誰。跟古希臘的步兵方陣一樣,是敲著鼓正步走前進的。發生上述的幫忙推車故事,不是不可能。而且實際上,楚莊王以仁義為懷,快到黃昏的時候就命令大軍停止進攻,停止對渡河的晉軍繼續壓迫,使得晉三軍有一晚和一夜的時間,慢慢渡河而去,實現“敦刻爾克”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