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洛水——就是曹植寫《洛神賦》的洛水——之後的楚莊王興衝衝地押著陸渾俘虜,在中原碧樹青青的美好原野上,回奔自己統治的故國。齊桓公早死了,宋襄公早死了,晉文公早死了,楚成王早死了,秦穆公也死了,多麼好的出世際遇,天下還有誰堪與爭鋒,這時候的楚莊王取天下如同拾起一隻草芥那麼簡單容易,他甚至從鏡子裏可以照見年輕有為的自己赫然已是華夏的霸主,然而當他走到鏡子後麵去抓取,迎接他的是國內權臣鬥越椒冰冷的箭雨。

當年,楚國還是彈丸小國的時候,有一任楚子名叫熊儀(是楚武王的爺爺)。熊儀有個兒子叫鬥伯比,沒有繼承王位,當了大夫,封邑在鬥邑,因此得氏為“鬥氏”。又因為熊儀也自號“若敖”,所以鬥伯比開創的鬥氏也叫“若敖氏”。鬥氏(若敖氏)作為王族的分支,在隨後好幾代楚王時期都包攬了最重要的官職。其中,鬥伯比扶助楚武王攻服隨國,鬥氏的鬥祁又擔任了楚武王創設的令尹的職務,是第一任令尹。到了楚文王時,曾經有兩個人先後擔任令尹,都不是鬥氏的,但鬥氏幫著楚成王殺滅了亂國的子元(就是霸主桃花夫人息媯的那位爺)。楚成王得到權柄後,就叫鬥氏的老虎奶喂大的“鬥穀於菟”擔任令尹,鬥穀於菟字子文,就是令尹子玉。他毀家讚助成王,成為楚國曆史上最為德高望重的聖人,後代令尹高不可攀的偶像。子文做了三十多年的令尹,隨後讓位給“將星”子玉(本名成得臣),但也是鬥氏家族的。

令尹子玉死後,楚成王又叫子上擔任令尹(就是城濮之戰中踢右前鋒的),這就是令尹子上。“子上”是他的字,他的名字是鬥勃,所以他其實也是鬥氏的。到了下一任的楚穆王,楚穆王叫子玉的兒子成大心擔任令尹,成大心死後,弟弟成嘉接著當令尹。這當然也都是鬥氏的,鬥氏成了宰相專業戶了。不過,楚穆王看了這幫人已經開始心煩了,借機殺掉其中一個(即司馬子西,城濮之戰左前鋒,名叫鬥申宜,字子西,也是鬥氏的)。

隨即到了楚莊王即位,成嘉繼續做令尹,到楚莊王三年時成嘉死掉,令尹子文(鬥穀於菟)的兒子鬥般接任令尹,並且以子文的侄子鬥越椒做司馬,當然這倆也都是鬥氏的。

關於這個鬥越椒,他爸爸是從前令尹子文的弟弟,即司馬子良。他剛生下來的時候,長得狀似熊虎、聲若豺狼。子文看了,就說:“必須殺了他,這個孩子,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如果不殺,將來毀滅鬥氏的一定是他。”但是他弟弟子良不聽,雖然哥哥又說出“狼子野心”之類的成語,但那都是宿命論調,不聽。子文大為憂戚,臨死時候,把自己的直係族人聚在一起,說:“等未來鬥越椒一執政,你們趕緊跑,否則就完蛋了。不過,我估計還是會被滅族。如果人的在天之靈也要吃祭祀的東西的話,那若敖氏的鬼以後怕是要餓肚子了!”

總之,可以看得出來,自楚武王到楚莊王以來曆任大王,下麵的令尹乃至司馬,都幾乎是由鬥氏的人來包攬。可以說楚國有一半的江山是鬥氏打下的,但是鬥氏和試圖加強王權的楚王之間的矛盾也已經日益不可調和。如今楚莊王更是怕鬥氏專權,就在滅掉庸國後,聽了蔿賈的勸說,殺了令尹鬥般,提拔司馬鬥越椒做了令尹,而以蔿賈擔任司馬。這相當於是任用自己喜歡的蔿賈來給鬥越椒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