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俗話說,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我們在熱烈預祝大良造西線大捷的前提下,祝願大良造明哲保身,功成速退,建立起比秦穆公時代五羊皮大夫百裏奚更加完美的功業。好,再次感謝您今天接受我們的采訪。
鞅:改革無止境,政策要延續,說功成身退,很難啊。一退,改革就要流產啦。
左更:近來,輿論界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對大良造經常說三道四,勸他退休。大良造對這種現象表示出高度的氣憤。我們的口號是,老樹可以開新花,老狗可以學習新遊戲。不是大良造要適應傳統,而是傳統必須適應大良造。
瀟:好吧。謝謝。
鞅:謝謝。
左更:謝謝采訪。
四
陝西的“八百裏秦川”平原,自西向東,依渭水蜿蜒而成。秦川正中段兒,渭水北岸,五陵原南,就是秦都鹹陽。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鹹陽背靠五陵原,是一塊黃土高地,貴胄子弟們登高馳車的樂遊之場。他們因為經常在五陵原玩兒,得名“五陵少年”,白居易所謂“五陵年少爭纏頭”,就是他們逛妓院的熱鬧場麵。
鹹陽城的渭水對麵,則是後來的名城長安,在戰國時代還是一片綠色郊野。
公元前340年,馬陵之戰次年,秦國大良造商鞅趁魏國馬陵新敗,向秦孝公請戰:
“主公,河西之地自古以來就是秦國的領土,是秦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先君秦穆公在世時,曾經百戰經營。但是數十年前,魏國卻趁我國尚未改革,國家貧弱之際,悍然發動侵略戰爭,占我河西領土,傷我邊民,掠我財富。自從改革以來,我們一再提出最強烈的抗議,敦促魏國盡快改正曆史錯誤,但是魏國一意孤行,現在我們除了進攻別無辦法。”
於是同年商鞅統兵進攻西河之地——這是秦晉大峽穀以西,陝西東緣的一長條南北縱向的土地,諸多城邑要塞,三百年前,秦晉反複爭奪,上世紀末吳起為魏國奪回這個地方,並且鎮守二十年。如今吳起已乘黃鶴去,魏人隻好在這裏修起長城。魏惠王(魏罌,已稱王五年)看見商鞅來伐,命令公子印馳赴西河抵抗。公子印,看名字就知道是個國君宗族,任人唯親來的,金玉其外,肚內草包,打仗其實不行,學問道德卻是一流。
魏公子印抵達西河前線,在魏長城駐紮下來,感到空前的無所事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冬日感觸,使他酒興大發。這時商鞅寫來帛書:“尊敬的公子印將軍,我知道貴國去年馬陵新敗,實在不是再動幹戈的時候。而且我二十年前在魏國等機會的時候,與公子您乃莫逆之交,一起探討過頭上偉大的星空和人生無窮的愁悶。日夜不絕如縷,時光偷度,想不到今天我們卻是在疆場相會。今天的你我,是否還追憶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使我們彼此休戰?請讓我恭敬地請求您,我們雙方罷兵,結盟而去吧。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呼喚,濤聲依舊不見了當初的夜晚。”
公子印猶豫,部將說,商鞅沒安好心。公子印說,那就等等看吧。
過了沒多久,商鞅拔起大軍,掉轉車轅,準備回師。公子印樂了,也拔營回國。
走出不很遠,商鞅又送來書信:“在這個陪著楓葉飄零的晚秋,才知道你是我一生的好友,看著你遠走,我淚往心裏流,相逢也隻是在夢中——”
公子印忍不住了,說:“好吧,既然都撤軍了,和平了,那我去見見商鞅吧,吃頓飯,敘敘舊。”
不聽眾將勸阻的公子印於是帶了幾個保鏢,欣然赴會,喝了幾圈酒,商鞅就翻臉不認人了,也不講credibility了,一聲號令,伏兵齊出,拿下公子印。保鏢全都掉了腦袋。商鞅揮兵猛攻已然群龍無首的魏師。魏軍主力都是拿固定工資的,隻求保命要緊(如果命沒了,工資也就沒了)。秦軍銳士一邊砍殺,一邊掐著指頭算數,八個九個,合六十畝地啦,再砍三個人頭,加上次兩個,回家當小地主啦。
魏人背靠黃河,無法逃跑回國,隻好留下一堆人頭,讓它停泊在楓橋邊,再也登不上回家的客船,隻在遙遠親人的盼望中,保存著那一張笑臉。
魏軍又大批死掉,加上東線桂陵、馬陵被齊人殺掉十多萬,魏惠王的夜晚從此被惡夢霸占。他那馬蹄形的版圖,其西邊的左半蹄,被咬掉了一大塊。魏惠王在大梁恨恨地說:“吾恨未聽公叔痤之言。”
他指的是,當初沒有采納公叔痤的遺言,以商鞅為相;抑或是采納公叔痤的遺言,殺掉商鞅?這我們就不知道了。
商鞅大破魏軍,收得西河一些城邑要塞,秦孝公因為其功大,賜商鞅商於十五個城邑,縱橫四百多裏,從陝西的東南角,綿延到河南西部,是秦國東向進入河南中原的戰略前沿。把封地設在秦國東部,給國家帶來的好處是,商鞅為了守住自己的封邑群,就必須更加賣力地向東征戰擴地。商鞅得了這塊商於十五城封地,同時被賜號“商君”。“君”就是一種諸侯國內最高的爵位,僅比國君低一級,代成君、孟嚐君之流,都是“君”。這種“君”,也就是所謂封君,承包一大塊可世襲的土地,仿佛國中之國,這是從前春秋分封製時的做法,如今戰國個別還有沿用,但通常是以國君的哥們子弟做封君。商鞅成為戰國第一個布衣封君。秦孝公對商鞅恩寵有加。
兩年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為了進一步表達對商鞅的寵信,幹脆臥床不起,重病等死,“芳齡”才四十出頭。
商鞅被叫到病床,秦孝公說:“商君啊……現在社會上流行一股新的思潮。”
“請問主君,是什麼思潮?”
“就是禪讓主義啊,天下為公,不是一姓之天下,賢能的人海內矚目,所以我打算把國君的位子禪讓給你。”
商鞅聽罷,有沒有五雷轟頂、兩股戰戰、汗流浹背,不得而知。不過,他確實公而無私,謝絕秦孝公的美意,扶立“太子駟”為新的國君。
於是秦孝公死去,太子駟即位,大號秦惠文君。秦惠文君(太子駟)就是那個曾經犯法導致老師被割鼻子的。秦惠文君(太子駟)說,嘿嘿,商鞅!大良造!商君!哈!這回有你好看的了!
秦惠文君的老師,沒鼻子的公子虔(貴族),在家裏貓了十年之後,現在也捂著鼻子蹦出來了,積極揭發檢舉商鞅的造反企圖:“商鞅,乃是魏國派來的臥底特務、野心家、陰謀家,蠱惑先君,專攬朝政,妄圖一舉顛覆秦國偉大政權,證據十二分確鑿,不信抓來審問。”
秦惠文君說:“好,逮捕商鞅,審問取證!”
商鞅聽到風聲,趕緊一級戒備,在武警保護下,撒腿往東線國境上跑,半路住旅館,要拿出身份證登記,商鞅不敢拿,說丟了。
旅店經理講:“那不行,沒有身份證,不許入住,現在掃黃打非,查的緊著呢!”
商鞅急了:“英雄啊!你放我住進去吧!”
旅館經理:“放過你?你給我一個放你的理由先!”
“你給我一個不放的理由先!”
“商君有法,不交驗身份證,不是強盜,就是亡人,查到了,旅館經理要連坐!我怎麼敢放你住?!”
商鞅欲哭無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心說這法律執行力度怎麼這麼強啊!邊辟野外都這麼嚴格。隻好露宿野外,在馬車裏睡覺,也沒法洗澡了。
好不容易跑到了邊境上,商鞅對著魏國城池喊:“喂——我是商鞅,秦國的商鞅,也是魏國的商鞅——喂!——他們說我是你們的特務,我沒處去了,放我進去!——我把我老媽送給你們當人質!”
魏國人立刻緊張,報告領導,城邑領導名叫襄疵,一想,秦國人如狼似虎,他們的通緝犯,我們怎麼敢收藏,而且商鞅沒少殺傷我邊防軍,還欺騙捕殺了我們的公子印,他死了活該!於是派人對商鞅說:“你從前曾經欺騙公子印,我無法知道你現在說的降魏,是不是又騙人。老母當人質也不管用。”
商鞅走投無路,隻好折向南去,回到自己的根據地,商於十五個城的封地。
商鞅在老窩蹲了幾天,風聲越來越緊,秦惠文君(太子駟)絕對沒有饒恕他的意思。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第二天,眼圈青腫的商鞅召集私人武裝,說:咱們造反吧!換個賢的國君!
從前的功名全不要了,商鞅的造反軍矛頭指向中央,向北攻打陝西華縣。獲得政府軍增援的秦國邊防軍,以其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拿提成之師、有本賞門檻目標任務(一場戰鬥必須砍幾百個人頭的保底基數)之師,把商鞅擊得粉碎,五花大綁地捉拿回到鹹陽複命。
在商鞅被勒死那一刻,他望著鹹陽上空的白雲,在想什麼呢?這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時光,也許不是他出將入相的威風,帶劍封侯的豪情,二十二年為秦國繪製改革藍圖的嘔心瀝血,東破強魏時的群情激昂,而是二十二年前,他在魏國的相府裏,以一個見習主管的身份,整日裏和其他門客們一起,投壺鬥棋、煮酒談天時的悠閑時光。
一半是雍容的雪,一半是奔騰的江。來不及想太多,在秋風宕蕩的黃昏,死神拎著一條潔白的繩子,繞過千千萬萬的小路,找到了商鞅囚禁的房門,拉起了他,把這個離家太遠的孩子,帶到更遠更加無窮的地方。
商鞅以身殉其改革,按照大官僚的死法(被縊死),似乎還不夠讓人解氣。於是秦惠文君批準把商鞅的屍體,套在五輛馬車上,一分為五。商鞅以五馬分屍的形式,被拉到全國示眾,以警戒國民。這是他最後一次走訪民間,巡視他所治理出來的蒸蒸日上的國家。
春天的晨光,用細小的拳頭,穿過樹影,向馬車上商鞅的身體,商鞅的脊背,輕輕捶過。不管是好脾氣的農夫,還是欲壑難填的商人,在秦國大地,都被輕純的晨風梳理了,他們埋頭不想,而商鞅更無言地走向更遠。
商鞅雖死,但新法沒有死。秦國在西陲崛起,這是法家的大成功,是商鞅的紀念碑!
五
商鞅死去這年,公元前338年,歐洲地中海畔希臘地區北部崛起的馬其頓王國,在國王腓力二世領導下,南下進攻希臘諸城邦,一番大激戰,滅掉了偉大的希臘。
關於馬其頓、希臘、波斯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囉唆一下。
在我們春秋時代的後期,亞洲中部的伊朗高原上迅速崛起了一個民族——波斯。第一屆波斯王居魯士,卜任的時候,正是春秋中後期的楚靈王上任的那年。隨後,在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三代領導人帶領下,波斯人南征北戰,建立了嶄新的波斯帝國。這個帝國憑借強大的武力一舉終結了三大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波斯人是如何終結這三大文明的,我不想細說了,總之,這些綿延了四五千年的古代文明,竟然隨著波斯的入侵而完全熄滅了,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的春秋時代末期。
中國的文明,雖然起步晚於其他三大古文明,但憑借其西側高原荒漠以及雪山絕域的保護,一如既往的流傳不息。
波斯滅掉三大古文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大陸的龐大帝國,西至埃及,東到印度。波斯帝國的地毯,通過當時的早期絲綢之路,送到了春秋時代的中國。波斯人同時也驚歎於中國所傳來的絲綢。但波斯沒有選擇進攻中國,而是向西直接威脅歐洲,與希臘人展開了四十年的長期惡戰,史稱“希波戰爭”,時間開始於公元前479年,也就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敗亡的時候。
波斯王大流士倚仗新組建的海軍和幾十萬陸軍,從亞洲向歐洲地中海畔希臘城邦的希臘人發動恐嚇,索取“土和水”。希臘人則把波斯使者投入井裏,讓他自己去拿。接著,希臘人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先以一萬餘人擊敗波斯十萬大軍,是為馬拉鬆戰役,報捷者從馬拉鬆戰場奔跑四十多公裏把喜訊傳到雅典然後累死。接著發生溫泉關戰役,希臘城邦南部的斯巴達士兵以區區三百人遏製波斯二十萬大軍的進攻,三百驍勇善戰的勇士堅守關隘三天三夜,直至全部陣亡,其慘烈和悲壯聞名中西。
“希波戰爭”最終以波斯失利而告終,保衛了歐洲東部的希臘文明,扼製了波斯人的擴張,迅速崛起的波斯也走向下坡路。這一段慨而慷的曆史,被一個叫作希羅多德的希臘流浪漢記錄成冊。這位希羅多德因為作風問題(寫黃色小說)被祖國驅逐,在世界各地遊浪,采集曆史見聞,終於寫成了偉大的History一書,成為西方的曆史之父。
緊接著,到了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我們的戰國初期,三家忙著分晉的時候,希臘半島也搞起了內戰,雅典和斯巴達兩大陣營互相打起來,爆發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璀璨繁榮的希臘城邦抵抗不住驍勇堅毅的南方斯巴達人(在希臘半島南部,也是雅典邦國之一,野蠻好鬥,有點類似我們的楚國)。雅典投降。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戰火燃遍了希臘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得整個希臘由盛轉衰。等著被北部的馬其頓王國所征服。
馬其頓王國是希臘的終結者。馬其頓也是希臘城邦國家之一,位於希臘北部,但卻被希臘人視為蠻族。這和秦國有著絕妙的相似。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有辦法,搞了一些類似商鞅的社會軍事化、戰時法製化改革,走向帝國擴張之路。希臘地區最負盛名的學者、思想家、別人活著是為了吃飯而他吃飯是為了活著的亞裏士多德先生,也像同時期的商鞅那樣,跑到馬其頓來幫忙,當了馬其頓王子亞曆山大的老師,教授他《形而上學》和《植物學》。
亞曆山大接受老師的栽培,學習哲學、政治、倫理,以及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當時常人難以接觸的一流學問。
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大搞軍事化,對外擴張,在希臘半島引起了一片驚慌。在公元前338年,商鞅去世的那一年,希臘城邦的“幫主”在雅典組織了一個反馬其頓同盟,但這個同盟毫無作用,雅典雖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卻無法在陸地上拔去馬其頓陸軍的一根毫毛。當馬其頓大軍節節南下時,希臘反馬其頓同盟軍根本受不了訓練有素、行動如一人的“馬其頓方陣”衝擊。在凱洛尼亞城附近,雅典聯軍慘敗,戰死千餘人,一多半人被俘。在此戰鬥中,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年僅十八歲的兒子亞曆山大大出風頭,擊潰了希臘盟軍中最精銳的底比斯神聖軍團,正式敲響了希臘城邦的喪鍾。
次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親自主持召開了“泛希臘會議”,相當於秦始皇登基,宣布了自己的希臘霸主地位,璀璨的希臘文明到此over(結束)。希臘城邦國家從此並入馬其頓王國了。希臘城邦的興起和告吹,基本和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同步。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不滿足於統有地中海北岸的這些希臘城邦,還想雄心勃勃地向東攻打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波斯帝國。波斯人在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的領導下,建立起地跨亞非兩洲龐大的波斯帝國,吞滅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至今已經有兩百年曆史。但是曆史並沒有給予腓力二世更多時間,他由於移情別戀而被失寵了的老“同誌”(同性戀情人)當胸刺死。於是,二十一歲的王子亞曆山大登上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對老爹留下的異母兄弟,進行了細致的清洗,全部誅殺。
公元前334年(商鞅死後第四年),二十一歲的亞曆山大繼承父親遺誌,開始遠征波斯,他帶著三萬五千希臘聯軍,其中步兵以老爹創造的“馬其頓方陣”為主,騎兵以希臘帖撒裏亞騎兵為主,還有他最精銳的馬其頓近衛騎兵,從他所控製的希臘地區出發,東渡博斯普魯斯海峽,踏上亞洲的土地,開始進攻波斯(當時中國還沒有騎兵)。他如此酷愛遠征,以至於一直到死都沒有時間回到老家希臘。
這時的波斯帝國從北非埃及、西亞、中亞一直到南亞印度,縱橫一萬裏,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其廣袤的國土和四千萬人口,比當時的中國更盛大,財力資源豐富無比,這也是招致亞曆山大興兵遠征的原因。亞曆山大看中的就是它的財富。
波斯邊疆省份的三位總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駙馬,聯兵四萬人,迎戰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如此堅強可怕,騎兵如此迅速凶猛,第一次衝鋒就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亞曆山大親率近衛騎兵衝鋒,手刃兩位波斯總督,自己的頭盔和帽纓也被其中一位波斯總督的戰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總督在亞曆山大身後偷襲時被亞曆山大的部將殺死。
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亞曆山大沒有急於向東進攻,而是揮師南下非洲,征服埃及(這裏也是波斯的殖民地)。埃及人因痛恨波斯人統治,痛痛快快地投降了亞曆山大,宣布亞曆山大為法老和阿蒙神之子。側翼安全了之後,亞曆山大才向東渡過底格裏斯河,與波斯主力會戰。
波斯皇帝大流士i世集結了一百萬步兵,四萬騎兵,兩百輛安裝了大鐮刀的戰車和十五頭大象,展開高拉美加會戰(當然這個步兵數據被誇大了,應該不會超過戰國時代經常動用的二三十萬規模)。為了方便戰車和騎兵衝擊,他還鏟平了高拉美加的地麵,決心在這裏拚死一戰。
亞曆山大的馬其頓、希臘士兵不到五萬人馬,其主體的軍容嚴整的“馬其頓方陣”是重裝步兵,是從從前的希臘方陣改良來的,士兵全身披掛著青銅頭盔、胸鎧和脛甲(護腿),手持盾牌、利劍和長矛,武器分量比波斯人手中的短劍要沉重得多。亞曆山大以自己的重裝步兵方陣居中,左右兩翼是輕裝步兵和騎兵,亞曆山大親自指揮右翼,以右翼首先發起進攻。
波斯人把大象和五十輛戰車又突出在最前方,騎兵放在第一線,步兵放在第二線,皇族部隊居中。左右兩翼都安排了突擊用的騎兵,另外左翼有五十輛戰車,右翼有一百輛戰車。
大流士命令左翼騎兵出動攻擊,迎戰亞曆山大的右翼攻擊部隊。大流士又擔心對方的右翼進攻部隊離開鏟平地域,會使戰車失去作用,就匆忙改命戰車衝向亞曆山大的中心步兵方陣,但被馬其頓方陣軍用標槍和弓箭打退,衝至方陣的戰車則被步兵方陣主動放至陣中,然後分割合殲。
波斯戰車進攻時,大流士又調近衛禦林軍騎兵再次攻擊馬其頓軍的右翼,導致波斯軍正麵薄弱。就在這時,亞曆山大看準敵陣中央出現的漏洞,親自率騎兵向波斯人的中軍衝鋒,步兵方陣也挺著長矛跟進。大流士三世大驚,眼看敵人接近自己的鼻子,居然轉身逃離戰場,其他二十四個部族看到皇帝逃跑,立刻大亂,騎兵、戰車和大象踐踏著步兵,爭相逃命,傷亡不計其數。馬其頓人從後麵趕殺過來,大獲全勝。
亞曆山大以僅僅傷亡數百人的代價,殲滅波斯軍十萬至三十萬不等。這場戰役發生在西亞兩河流域,亞曆山大乘勝南下奪取兩河流域的名城巴比倫,隨後又占領波斯都城蘇薩,摧毀大流士政權。他對波斯財富垂涎三尺的豔羨如願以償,擄掠的金銀和其他戰利品無數,光是用於馱運財寶回希臘的騾子大約就有兩萬頭,駱駝五千隻。
皇帝大流士三世在被追擊中遭到部將謀殺,波斯帝國土崩瓦解。波斯帝國是個曇花一現的、跨地域的、多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巨大怪物,根本就很難一心抗擊外侮。亞曆山大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前希臘人幾百年不能實現的願望,吞滅波斯帝國。作為歐洲人,他第一次在亞洲稱強。波斯滅亡了,但是波斯這個詞沒有消亡,一直到了漢唐時代,中國人還管中亞、西亞的外國人叫作波斯人。
接著,亞曆山大繼續東進,目標是波斯在南亞的殖民地——富庶的印度。亞曆山大一路攻毀堅城,還動用了高達一百五十英尺的攻城塔,最終占領了印度河流域,企圖進一步征服恒河流域。但是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