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追回來,陽處父還是很有腦子的,是典型圓滑善變的晉國人。
孟明等人坐船逃遁回國,被秦穆公接下,一時無話。
到了這年年底冬天,南方江漢流域郢都裏的楚成王,在位已經四十五年了,城濮之戰敗後也五年了,這時見重耳死了,就命令尹子上(原城濮之戰中踢右邊鋒的,接替子玉為令尹)帶兵北伐陳國和蔡國。這倆在城濮之戰後的踐土之盟本來是追隨晉國的,見此時楚軍來伐,而他們本來是在城濮之戰中參加楚國隊踢後衛的,陳、蔡當即都宣布改回去接著為楚國踢球了。
晉襄公聞訊,當即派大夫陽處父率兵再次去打蔡國,把蔡國打回來。陽處父就是在河邊把左馬解下來誘孟明回來的那位,為人聰明,是晉國第一號聰明人。他率兵到了蔡國,楚令尹子上這時候收複了陳、蔡,又西行去打鄭國呢,想讓鄭國也回來踢球,結果他在鄭國還吃了敗仗。聽說晉軍出現在蔡國,子上當即調頭去救蔡。
於是,陽處父的晉軍和子上的楚軍,在蔡國境內,隔河對峙。雙方對峙了很久,互相都不出戰,事情變得無聊起來。陽處父倒沒有像諸葛亮那樣送女人衣裳去激將,不過,他一樣是很狡猾的。他打算撤軍,因為糧食已經吃光了。但是撤退是最敏感的事情,弄不好,敵人追殺上來,就不能全身而退了。於是,陽處父下戰書給楚令尹子上。陽處父說:“你們有兩個選擇,一是我軍後退三十裏,你們過河來,咱們交上一戰;第二呢,是你們後退三十裏,我們過河去,打上一場。總之,不要這麼幹瞪眼對峙了。”
子上覺得,自己過河交戰的話,剛渡一半,陽處父揮晉師開殺,就吃大虧了。不如自己後退三十裏,讓晉軍過河來。於是楚軍後退三十裏,退完以後,等了大半天,卻沒動靜。一打聽,原來,晉軍卷旗裹甲撤退回國了,並且宣稱把楚軍打退了三十裏,楚軍逃遁了。哈哈,氣死人了。
(兵不厭詐從這個時代,就逐漸變厲害了,世道開始澆漓、人心慢慢不古。從前打仗是觀兵,非常文雅,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古風了,伏擊戰已經出現了。)
子上回國後,楚成王聽取了彙報,勉勵了一番,不在話下。
這時候,楚成王在位四十五年,人也五十多了,這年紀的人,考慮死以後的事比活著的多。其實,早在兩三年前,楚成王就覺得是時候了,想把長子商臣立為太子。這麼大的事,當然得去跟令尹谘詢。當時令尹子上心想,你不問我還要跟你說呢,趕緊發表意見道:我聽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兮——您現在歲數還不算太大,您現在覺得商臣是合適的太子人選,但是您是一個有著很多愛的人兒,說不定以後寵愛了別人,到時候想換太子兮,就怕出亂子兮。
成王權衡再三,還是立了這個最不應該立的大兒子商臣做太子。令尹子上堅持反對意見,覺得楚國的風俗迷信不同於中原,中原諸侯立長子天經地義,楚國卻適合立小兒子,立長子不吉利。長子一不小心就會被小兒子殺害篡位(小兒子壞啊)。但楚成王不愛聽這類話,因為他本人就是取代哥哥即位的。
太子商臣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拋開人品的因素,商臣應比較有才幹,他後來一上台就連滅好幾國。但是太子商臣的麵相很不好,滿臉橫肉,蜜蜂眼,豺狼嗓,一看就是個狠人。令尹子上在回答楚成王的谘詢時,還針對這些毛病對商臣進行了人身攻擊,說他狼子野心。
商臣聽到子上對楚成王講的這些話,惱了,就跟老師商量。這老師也不是什麼好老師,滿肚子壞水,說等我找機會幫你幹掉子上。
今年年底,子上被陽處父騙,從蔡國收兵回國了。商臣的老師就教商臣誣陷子上私通晉國。
商臣就跑去對父親楚成王講:“子上私通晉國,收了晉國人賄賂,不然他為什麼會對晉軍退避三十裏呢?”
楚成王一聽,就把令尹子上宰了。(有個敵國就是好啊,想給誰捏造罪名的時候就方便了。)楚成王宰完令尹子上之後冷靜一想,覺得還是太子把自己給蒙了,非常後悔,於是開始恨太子。不久,到了下一年,公元前626年,楚成王發現自己小媳婦生的王子職非常順眼,於是就打算廢掉商臣,把王子職調上來。
太子商臣聽到一絲風聲,但是吃不準,就又找狗頭老師請教。老師揉揉肚子,教了他一個投石問路的辦法。楚成王有個妹妹是出名的傻大姐,嫁到了江國,名字就叫江羋,這時候正好來郢都娘家串門。太子商臣把江姑媽請到太子宮吃飯,上了三道菜之後,商臣就不接菜了,而是讓仆人直接把菜罐子放在江姑媽前麵。江姑媽吃菜,旁邊太子商臣就跟左右的三陪女捂著嘴偷樂,拿眼睛擠咕江姑媽。江姑媽糊裏糊塗地看看衣服扣,又拿手擦擦臉,沒有問題啊。江姑媽就問:“你個小兔崽子,樂啥兮?”太子商臣不理她話茬,樂得更凶了。江姑媽把罐子一摔:“好你個有爹生沒娘教的王八崽子兮!活該你爹想廢了你!早晚拍死你個王八蛋!”說完,江姑媽站起來把所有能摔的東西全部砸光,氣衝衝地拎著裙子罵罵咧咧出門上了車。剩下呆若木雞的太子在那出冷汗。
商臣趕緊又請來老師。老師說:“我的小爺,估計您以後要給王子職磕頭,可以嗎?”
商臣說:“就他那小子,門兒兮都沒有。”
老師問:“那您逃走兮,怎麼樣?”
商臣說:“不好啊,外國妹妹不好看些。”
老師把聲音壓低:“小爺,一不做,二不休,您把你爹做了,行不行兮?”
商臣臉上肉一橫,馬蜂眼一凸,說:“沒問題耶!胡鬧搗蛋小爺我可是有一手兮。”
於是商臣連夜召集東宮私人衛戍部隊,打開武器庫,把自己的狗腿子們頂盔掛甲地武裝起來。說話的不要,偷偷地開門,大夥摸著黑往楚王宮圍過去了。楚成王正在琢磨著怎麼跟晉國人打仗,聽外邊撲哧撲哧好像好多人在切西瓜,心想,這也不是熟西瓜的時節啊。正想說,就看倆西瓜似的人頭從窗子外邊飛進來了,沒等站起來,太子商臣一夥人捏著繩子黑壓壓進屋了。楚成王大叫:“你們幹兮個啥!”
商臣說:“爹,我們給您送終升仙兮。說完把繩子扔老爹的腳下了。”
楚成王半天說不出話來,兩邊打手上來就把繩子給他掛勳章似的掛脖子上了。楚成王說:“等等。”
商臣問:“還有啥話,有話兮快說。”
楚成王要求死之前煮一隻熊掌吃,別餓著肚子上路。
據說熊掌不容易熟,商臣看出爹想拖延時間等候救援,就亮出豺狼嗓子說:“爹,天上的熊掌香著哩,您老就留著點肚子吧。”示意左右人動手,楚成王老眼一瞪:“我看誰敢!”
然後,成王自己拿起繩子,拋到房梁上,係了個扣,跳上去,一代梟雄,就這麼老來橫死了。
太子商臣登上王位,是為楚穆王。楚穆王叫來大臣們,給老爹商量個諡號。定了個楚靈王,靈是“亂而不損”,不是好詞。停屍房裏的楚成王不答應,眼死活不肯合上,後來改諡楚成王,表示安民立政,成王的眼睛才開心地閉上。(“死不瞑目”的出處。)
縱觀楚成王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勝利的一生,可惜他卻沒有評上春秋五霸,隻怪同時代英雄太多,齊桓、晉文、秦穆都給他趕上了。和這些頂尖高手周旋,楚成王的光輝被掩蓋住了。漢朝學者評的春秋五霸排名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居然硬把楚成王早年的手下敗將宋襄公給偷著塞進去了,實在讓人不服氣,而且書上說的是“或日”,也不知道誰說,氣死人兮。
作為桃花夫人的二兒子,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滅國不下二十個,使楚國麵積率先達到了“楚地千裏”,泓水之戰後,他實際上已成為中原霸主,各國都向他臣服通好,達五六年之久,可惜史家似乎並沒怎麼注意這一時期。他應該是可以列名霸主的,如果宋襄公都可以的話。
另外,有人說,楚成王這是打內戰。但我覺得打打內戰好啊,中國幅員遼闊,各種族各地域發展差異非常大,正是有齊、楚、晉、秦這些忙忙碌碌的諸侯連年不休的兼並戰,促進了各地文化的融合和漢民族的統一壯大,使中原人的血液裏摻和進楚人的強悍、吳越的堅忍和秦晉的機變。各位先烈,各位恐龍,你們鞠躬盡瘁地打仗,你們辛苦了!
五
崤之戰次年,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發動宮廷政變,把沒有吃到熊掌的楚成王縊死,結束了他四十六年的輝煌統治。(這幾年,諸侯首腦大換血,魯國圓滑的魯僖公也病死了。)
至此,五大恐龍(含準恐龍楚成王),真的就剩西陲秦穆公這孤獨一枝了。
可是秦穆公正在西邊大發其愁呢。在去年時,他的三軍精銳全部在崤山升天,他心中又急又悶,寢食俱廢。隨後聽說三位大帥金蟬脫殼,龍歸大海了,秦穆公方才泣極而喜。左右請殺三帥,以正其喪軍之罪,秦穆公說:“咱們秦國的這一筐土豆,扒拉來扒拉去,就這麼仨好的了,殺了還找誰去啊?”
穆公老爺子穿著素服(白的),弓腰迎於郊外,在大河邊對孟明三人哭道:“餓違背蹇叔勸諫,以至於二三子受辱於前敵,都是餓的罪啊。‘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是我貪心太大,害了你們。餓不能因為誰長了個針眼就掩蓋他的大德,百裏孟明啊,你繼續當總司令吧,我不撤你。”有情有義的話使聽者無不動容。秦穆公對孟明愈加禮敬。孟明本來準備回到秦國受戮,看見秦穆公對自己信任有加,感愧萬分,唯圖報效。
兩年後,公元前625年,總司令孟明帶他的兩個舊軍長,以兩百乘兵車伐晉,欲雪崤山之恥。秦晉這一對“之好”的國家,現在也要不好了。
晉襄公任命先且居(先軫之子)為中軍將、趙衰為佐,迎秦兵於境上。先軫的兒子先且居也是牛人,指揮晉軍猛衝,硬碰硬地迎擊秦軍。晉國猛將狼覃曾經被先軫降過職,滿肚子都是意見,臨陣時刻,他率少量從屬猛轟秦軍,戰死於陣前。當時的戰場範圍不大,晉國人全看見了,大受鼓舞,一擁而上,秦師不能敵,大敗而歸。晉國人把這次狼狽而逃的秦軍戲稱為“拜賜之師”。拜賜是對孟明的嘲諷,孟明當年逃跑的時候,曾在黃河船上說過:“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當年冬日,晉襄公命元帥先且居彙同宋、陳、鄭三國之師攻入秦境,取其汪邑而還,作為對秦軍這次來侵的報複。
至此,晉襄公三敗秦師。秦國常敗將軍孟明這回急了,作為秦國執政官,他施惠於民,撫恤陣亡將士家屬,每日操練軍隊,砥礪士民鬥誌。所謂哀兵必勝,晉國元老趙衰聽說之後,就對晉襄公和大夫們說:“秦軍憤怒已極,如果他們再來,一定要回避。孟明知道警懼又增修德政,不可對當啊。”趙衰又念了兩句詩來增強自己的論點。
果然次年,秦軍再次出動。秦穆公親率兵車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孟明下令焚毀全部渡船,以示背水一戰,誓死克敵。秦軍逐次躍進突擊,攻取王官城(今山西西南部聞喜西)。晉軍不敢貿然出戰,等待中央命令,晉襄公按趙衰既有建議,於是命令晉軍向主要關隘收縮,抑製秦軍進攻空間,其他避而不戰。(這個決策是有深度的,如果出城野戰,一旦受挫,則崤之戰的勝利之威和霸主之氣勢,就一下子削弱很多。不戰,也就不會敗。另外,晉襄公這人能力不錯,就是命短了點兒,執政合計七年。)
秦軍在堅壁清野的晉國轉了一圈,突然想起從前的崤山了。於是從茅津渡渡過黃河,來到南岸崤地,秦穆公在當年的戰場為死難將士收殮白骨,堆土樹立標記,宰牛殺馬,舉行祭奠儀式。秦穆公素服,親自祭奠,將士無不落淚,哀動三軍,鳥獸為之淒惻。為了反省自己當年的錯誤,秦穆公再次麵對大軍公開檢討,這便是載於《尚書》中的《秦誓》。秦穆公隨後班師回國。
敢於正視自己過失的秦穆公,無愧於春秋五霸之第四,失敗麵前,不遷怒於人,也不諉過於天,更沒有歇斯底裏,而是鼓舞鬥誌,勵精圖治。穆公用人能夠持一,孟明在崤山戰敗之後,眾大夫請殺孟明,秦穆公不受眾議幹擾,超乎尋常地信任孟明,照舊讓他總領三軍;孟明第二次戰敗後,秦穆公堅持用他不變。孟明的知遇圖報之心可以想象!秦國君臣同仇敵愾,秦軍怒衝霄漢,終於令晉國人震恐,關門躲避其鋒芒。《左傳》上念了好幾句《詩經》的話,讚揚秦穆公這裏能用人持一。秦穆公文采也不錯,說話也常引用《詩經》。
秦穆公與孟明,良好的君臣際會,龍虎風雲,成就了千古英雄人物。次年,公元前623年,秦國西向出兵,以迅雷之速,用不到一年時間,滅掉西戎十二國,西向開疆一千餘裏,控製甘肅寧夏,秦穆公遂霸西戎,成為了我們春秋五霸的第四。
而同時的晉國正在遭遇不幸,下一年,公元前622年,晉襄公第六年,晉國老一輩元勳:趙衰、胥臣、欒枝、先且居(先軫之子)同年全部逝世(狐偃則在此前已死)。晉國的將星曳著流光四下隕落,國人大慟,晉國這一年的流行樂,是哀樂。
然而更遺憾的是,下一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也逝世了,時年在位三十九年。時間正是他獨霸西戎的兩年後。一整個五大恐龍的時代,就此離開了我們。
秦穆公遂霸西戎,但是秦的勢力終究無法進入中原,也不曾召聚諸侯。所以,秦穆公隻是西部霸主,不過,“霸”原本就是指地方霸主,如果是全國的,就叫作王了。劉備占取西川,當時人在《世說新語》上也號稱他為霸,所以,秦穆公列入“五霸”之儕,可以接受。[注釋2]
秦穆公的成功,在於善於引納人才,百裏奚、蹇叔、公孫枝、孟明、丕豹都是外國人,輔他取滅西戎的智囊“由餘”也是外國人。秦穆公長期扶助晉國,扶立晉惠公、晉文公,使得晉國勃興而成為抵禦南方強楚的中流砥柱,秦穆公還參加了城濮之戰,於中原之穩定,亦有功焉。秦穆公的文學水平也不錯,曾經向重耳賦《詩經》多首,侃侃自如,作為一個荒遠西陲的人,實在難得。他給士兵開大會的時候,談到寬容、嫉妒、誠實這些話題,聽者津津有味。總之,秦穆公絕不是個大老粗,他學問很深,是春秋五霸中文采最好的。
秦國位於西部偏僻之地,本地人才很少。秦穆公主要依靠的百裏奚和蹇叔,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是老頭子,且已經死了。百裏奚的兒子孟明又支撐了一陣,在孟明執政末期又誆來個西戎的由餘當作智囊,幫助秦國取滅西戎。秦國本地子車氏的三個兒子,車奄息、車仲行、車針虎,都是秦國之“良”,意思就是傑出的人,但是秦穆公死時,估計是他的兒子為了表孝心,或者如蘇東坡所臆測說是這子車氏的三個“良人”感覺恩主死了,再活著也沒意思了,總之,這三個“良人”等一百七十七人全部給秦穆公做了殉葬。這種開曆史倒車的做法,即使當時的人都感覺不可思議,《詩經》的《黃鳥》中表現了秦國人對這三良的哀挽,說願意用一百個人來換其中一良。
秦國本來就人才匱乏,又這麼一殉葬,秦國大觸黴頭,又退回到穆公之前的蒙昧時代,秦穆公的霸業真是曇花一現,霸權終結於公元前621年。以後的春秋就沒他們秦國什麼事了。這主要是秦國人才匱乏所導致。而晉國晉文公死後,晉大夫依舊人才濟濟,霸業持久不衰。
[注釋1]轒轀在《孫子兵法》中有提到,“修櫓轒轀,三月乃成”,即製造周期三個月。
[注釋2]事實上,當我們回顧齊桓公時,齊桓公的霸業也偏在東隅,車轍未能履及黃土高原;晉文公稱霸,也隻在山西、河南,勢力無以達到東海。而且兩人都不曾染指楚國的本土,更不曾飲馬長江,一睹南半個中國之盛。所以,“霸”字都是局域性的。不過,從局域地盤的大小來講,秦穆公能控製和影響的,也太小了。所以,實際上春秋五霸,不足五個,隻有齊桓公和晉文公算是真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