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和大哥都死了,開始輪到二公子重耳出頭了。他的黨人狐突(重耳的媽媽是大狐,狐突是大狐的爸爸,屬於外戚)抓緊在都城裏搞串聯,試圖給重耳賺些吆喝。他們一夥人跑到大夫裏克家裏來,做裏克的統戰工作。裏克的這一票投給誰,變得至關重要。自從裏克上次答應采取“中立”態度,遭到孤立的申生隨即自殺,自殺表示死的人對活人的不饒恕,相當於打了裏克一記耳光。前申生黨裏克非常慚愧,其副手丕鄭父也勸他,說您當初不應該講“中立”,您應該裝糊塗,不懂優施的歌詞,這樣,驪姬摸不清你的態度,就不敢輕易對世子申生下手了。您加緊活動,多樹世子黨羽,老晉獻公都拿你沒辦法的。
大夫裏克看見“重耳幫”的人來了,這個外強而內無主意的將軍很快又被說服了,答應殺掉晉獻公的接班人小孩子奚齊,向“寡婦驪姬幫”發難,給二公子重耳鋪路。隨即又喊來三公子夷吾的黨人。但是前麵已經說了,裏克的老戰友荀息大夫,已經接受先君托孤,死命要保奚齊這孩子了。
這時世子奚齊正給爹守靈呢。裏克準備在靈堂裏發難,事先給荀息寫了一封信,說:
DearMr。XunXi,
Wearegoodfriends,andIdon'twanttoseethatyoudietogetherwithXiQi,whomIamdeterminedtokillinthemortuary。
Bestregards
Lick
651B。C。
荀息看了信,回複說:“我已經答應先君了,你要動手,隨便你,我有死可也。”
裏克看荀息這麼擰,自己也仁至義盡了,對得起朋友了。於是裏克派出最擅長殺小孩的武林高手,化裝成舉招魂幡的,混在晉獻公的靈堂裏。這一天又祭奠,荀息百方戒備,用犀牛皮盾牌護住奚齊,跪在棺材前麵。等荀息開始焚香祭奠,眾人大哭,情緒混亂之際,刺客刷地抽出青銅寶劍,一劍穿盾而刺奚齊於非命,死年十一歲。旁邊有侍衛,仗劍來救,沒走兩招,也被一劍釘死。
裏克待在家裏等消息,聽說已經得手了,“重耳幫”“夷吾幫”的人都跑來彈冠相慶。忽然又聽說老荀息牛脾氣犯了,又把驪姬的妹妹生的卓子立為嗣君,大家非常懊惱,好似聽見股市下跌的消息。
消息說的沒錯,與此同時,荀息幫也正在開會,討論對付前申生黨裏克和“重耳幫”“夷吾幫”的辦法,神情沮喪的驪姬抱著日本女孩兒卓子也來旁聽。晉獻公從前的同性戀朋友梁五同誌首先發言,說:“既然裏克敢殺了我們的小主公奚齊——(說到這,旁邊驪姬趕緊掉淚),俗話說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以掃帚疙瘩還板磚頭,咱們就不能找人殺他裏克嗎?”
荀息說:“剛才這位同誌發言很精辟,但是我不想去殺裏克。要殺我早就殺了。人誰不想為善,誰不如我。我受先君囑托對奚齊忠心不二,我能說不許別人對他的舊主忠心耿耿嗎?所以我隻有自殺而已。”
梁五氣得美臉都歪了。晉獻公生前另一位同誌——東關嬖五趕緊打圓場,請荀大夫還是不要死,奉卓子為君吧。荀息隻能答應,隨即散會。
梁五同誌笑話荀息沒出息,從前假虞滅虢時自吹算無遺策,現在剛接手奚齊就輸了,還裝縮頭烏龜,真沒出息!梁五回家以後立刻請出了一位嘉賓——晉國武術界高手屠岸夷先生——山西武術界人才真多啊。梁五命令他,明天給先君出喪,順便也給小主公奚齊出喪——小主公沒來得及給大主公出喪,自己也趕著同赴黃泉了——請你屠岸夷懷揣利刃埋伏在城門,見到高鼻梁大個頭穿筆挺西服的裏克先生走過,殺無赦。
屠岸夷這人卻是個武林敗類,回去就跟自己的朋友商量該不該殺裏克。結論是不該殺,因為裏克所保的重耳,是晉國的救世主,殺了裏克,落下千古罵名。
於是,屠岸夷找裏克報信,實話實說了。次日出喪,裏克借故不去,而是從自己家裏把私甲部隊拉出來,趁城裏空虛,攻打朝宮。城外發喪的聽說了,草草弄完,趕緊回擊。梁五同誌帶著兵兜殺裏克後路,不料到了城門口,屠岸夷嗖地投出一把短矛,正好把鼻子從梁五同誌美麗的臉蛋上蹭下去了。梁五捂著鼻子叫喚:“你有沒有搞錯!我高鼻梁,但我沒穿西服啊!”
屠岸夷貓著腰把短矛撿回來,說:“鴨哥,對不住嘍,您這鼻梁就很高啊。”
梁五罵道:“但是我沒穿西服啊,看見沒!”
這時候,重耳幫、夷吾幫的黨人大夫,各率家甲,一起來捅梁五。梁五無奈,可惜我這細皮嫩肉的臉蛋了,舉起劍,自己把自己捅死了。
裏克這時候已經搶進朝堂,剛要咆哮,看見老大夫荀息麵色凜凜穩坐在正中書案後麵,懷裏抱著卓子。透過四散找旮旯奔藏的宮人身影,聽見卓子的哭聲。裏克在殿中央站定,朗誦道:“XunSir,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
荀息說:“用不著你提醒我,該死的時候我自然會死。主公屍骨未寒,我不信,你還要連殺主公兩個骨肉嗎?”
裏克說:“Eh,whocanrevengePrinceShen?”
屠岸夷說:“我來給申生公子報仇——”揚矛出手,荀息舉肘護主,哪裏護得了,飛矛像運載火箭一樣,把應聲斃命的卓子運載上了西天。老荀息立刻急了,掄寶劍就下來拚命,左衝右突,餘烈可怖。眾人不理他,衝到後宮去殺驪姬。荀息一聲長嘯:獻公!老臣無能,有辱使命。說完,自刎身亡。
荀息為了一句承諾,不惜獻出自己的性命,更可貴的是,他並不反對別人也去實現自己的承諾和忠誠。
驪姬的下場據說是被鞭打而死,總之是死了。至於卓子的媽媽,估計也活不了,雖然她是無辜的。
六
主子都被殺完了,大地幹淨了。突然沒有人管,大家放假三天,絳城(今山西絳縣)裏的人感覺到了生命的無法承受之輕。
但,不管做了多少糊塗事,不管屈死了多少含恨的鬼,地球總還要拿一個白天去交換另一個白天的運轉。大恐龍晉國也總需要一個吃人的腦袋。國家棟梁們擦幹朝堂上的血跡,又開始商量迎立國君的事啦。
“前申生黨”裏克、“重耳幫”和“夷吾幫”,一致同意,沒得說,國君還得讓重耳當。大家派屠岸夷到翟國接公子重耳回來即位。屠岸夷一看自己越來越受重視了,趕緊跑到翟國興衝衝地對重耳說:“人民都等您回去安定局勢呢。”
重耳被寺人披蒲城追殺後,就跑去了翟國。“翟”通“狄”,翟國是狄人的國度。翟國沒有什麼固定版圖,狄人在山西中部北部和河北地區逐草而居,重耳來到這裏,就像郭靖和母親流落大漠草原,過著沒有空氣汙染的生活,說好很多地方都好,說不好,個別也有不好。重耳居一晃已經在翟國待了五年了。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唯獨鄉音還沒有改變,他接過屠岸夷帶來的邀請信,說:“喔要和喔的智囊們商量一下。”
重耳人緣比較好,從小喜歡跟高學曆的人來往,晉國一時的俊才,狐偃、趙衰、賈佗、先軫、魏仇之輩,跟重耳過從緊密。這幫人氣值頂高的“政蟲”,撇家棄子跑到翟國追隨重耳了。政蟲們打開邀請函,嗬,朝中群臣名字都在上邊呢。
狐偃是狐突的兒子,人很聰明,長著個狐狸的鼻子,他嗅出了國內政局未安,認為,夷吾幫和舊驪姬幫的勢力還是剪不斷理又亂,所以不要回去為好。
重耳的其他智囊們一研究,也認為現在還不能利令智昏,國內連死三君,回去也是湊數,再想出來就沒那麼容易了。重耳本來膽子就小,在狄國也比較樂不思蜀,就婉言對屠岸夷說:“喔得罪了父親逃亡在外,已經很是不孝。父親死了以後,喔又沒有回去參加葬禮盡兒子的義務,哪有臉麵繼承君位?國內的公子還多,請大臣們另立新君。”
事實證明重耳過於謹慎而錯失了良機。既然他不願意回去,國內“夷吾幫”的分子就來勁了,裏克隻好派人到梁國去接夷吾。三公子夷吾這幾年日子也不好過,一直被死去的老父親通緝追殺,最早他也想逃到世外桃源的翟國去。但是,給夷吾幫閑的一幫政蟲們不想去翟國,因為重耳已經去了,我們也去,給人感覺是和重耳密謀好了去的,造反的帽子就更摘不下去了。夷吾被迫退而求其次,跑去了梁國(就是陝西韓城一帶,在黃河西岸,附近有黃河龍門,兩岸懸崖峭壁,驚濤駭人,過了這裏,水麵突然寬展,有黃河衝破龍門而出的傳說。梁國也是贏姓,附庸於秦,後來被秦穆公所滅)。
三公子夷吾也在梁國娶了個公主,生了個兒子,然後摟著老婆孩子天天望眼欲穿地等著有人理他,終於晉國使者來了,好期待啊。聽使者說明來意,夷吾以手加額,重耳色迷心竅,天授晉國與我啊。他的狗腿子郤芮[注釋4]比他冷靜,說現在朝裏是前申生黨裏克說了算,咱要想不受製於人,非得假借秦國虎威不可。
秦穆公(贏姓,名任好)目前在秦國管事,他即位時間是晉獻公假虞滅虢的前一年,即位後四年,就得了個名臣百裏奚,但是中原諸侯從來不跟地處西偏的他交往。正著急呢,這一天,晉三公子夷吾的使者帶著美玉和求援信來找他了。穆公是個老實巴交的陝西小夥子,他請出七十多歲的國家級珍稀老幹部百裏奚,說:“餓見的世麵少,您老給說道說道吧。”
百裏奚說:“夷吾和重耳,都是你的妻弟,你幫誰都一樣。自從你的妻兄申生死了,晉國浩劫不斷,如果你能定立晉國社稷,那就是樹德取霸的開端啊。”
秦穆公聽完挺來勁,說:“那餓應該怎麼辦?”
百裏奚交代公族子弟“公子縶”當使者,去給倆公子號號脈。公子縶先到翟國見了重耳,說:“鄙國國君早慕您的大名,如果承您看重,鄙國願意發出兵車送您回晉國。”趙衰說:“這麼回去可不光彩。”重耳於是不卑不亢地拒絕了秦國的好意,說“我一個逃亡在外的二流子,怎麼敢辱上國的車馬而違背我先君的意願呢?”
秦使者公子縶又跑到梁國(陝西韓城),三公子夷吾一看投資商過來考察了,趕緊諂笑公關,撒謊說要把河西之地送給秦國做賄賂。秦穆公和百裏奚聽完公子縶彙報,都覺得重耳賢義,像個領導樣。使者公子縶卻說“可是我們不能幫重耳,重耳人國,將不可限量,這可是對我們秦國最大的削弱。我們秦國為了向東發展,必須借助河西五城做跳板。還是幫夷吾吧。”秦穆公說:“餓看還是你的智商高,就是太便宜了夷吾這娃子了。”
秦穆公親發兵車三百乘到梁國,接三公子夷吾坐在駕駛副座上,讓夷吾的大秘書呂飴甥和狗腿子郤芮坐後麵的車,一行人往東走,直奔晉南地區的絳城。這時候,隊伍前麵聽說齊桓公也來了。這可了不得了,我們山西人聽說過霸王龍齊桓公的威名,但覺得那是分外遙遠的事情,這時候,齊桓公他老人家七十歲高齡,聽說晉國有亂,就親自坐車顛簸三千裏到了山西臨汾附近,來看晉國情況。夷吾和秦穆公正在惶恐,怎麼半路殺出這麼個程咬金啊。這時候前麵來報,齊桓公派大夫隰朋在路邊迎候。隰朋走上來施禮,說下臣奉桓公命令,願意和秦國共同護送三公子夷吾回晉。不一會兒,周天子襄王的天使也來了,鬆了口氣的夷吾終於到了晉郊。三公子夷吾心說:“這回我的譜可是擺得夠大了。”(其實大家那是給死去的老晉獻公麵子。)
前呼後擁的夷吾被留守國內的實權派大臣前申生黨裏克、丕鄭父等人和“重耳幫”的狐突等人以及夷吾本幫迎接入朝,同年(公元前650年)即位,是為晉惠公。
七
晉惠公上台之後怎麼大搞白色恐怖和“肅反運動”,我們先留下不說。這裏需要介紹一下秦國的情況。
秦國這個地方,現在叫作陝西,早在兩百多萬年前,從西伯利亞吹來一股冷風,飄浮著許多黃色的塵埃,逐漸降落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堆積成厚厚的一層,就是黃土高原,堆積最厚達到幾百米。黃河流經這片黃土高原,攜帶的黃土使河水渾黃,得名黃河,但是,至少在春秋時代以前,黃河水並不十分渾濁,黃土高原也是植被茂密,水土牢靠。樹木豐草的根係緊固著黃土,雨水不易把大量黃土衝進河去。[注釋5]
那時候吹的黃土風,比現在北京的沙塵暴有營養,那是來自歐亞大陸深處最肥沃的表層土,富含鉀和磷,所以很快培養起繁茂蔽日的森林。《尚書》說:“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就是讚美這塊黃土地是塊肥地。據說就是現在也是播種後隻施一次肥,莊稼根本不用人管,到時候收就好了。這也是後來的秦軍強盛的原因之一,大量農閑時間可以用來組織打仗。
這片肥沃土地上最早的人類活動,不知是什麼時候。但西安半坡村遺址發現了六千年前的粟粒和白菜、芥菜的種子。很多三角形、長條形、圓柱形骨質、石質箭頭,還說明半坡人是狩獵好手。那裏還出土了很多彩陶,最有名的是“人麵魚紋彩盆”,中學曆史課本上有。人麵魚,表示希望孩子生得像魚子那麼多。而這裏出現的第一個名人,就是“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的黃帝先生——咱們所有人的名譽祖先。黃壤千裏,滿野彌望,黃帝的名字就來自陝西的這塊黃土地。
黃帝部落率領族人從陝北沿洛河南遷,到達了陝西中部的關中平原。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和太行山南麓向東北,進入山西,傳說黃帝在東遷過程中創造了舟車。在山西夏縣,黃帝遇到了嫘祖,把她泡到手之後結成百年之好,傳說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族人繼續向東北方向遷移,最後到達今日河北涿鹿附近,他們對這片一望無際的原野十分滿意,便在這裏定居下來。
逆黃帝的遷徙路線而看,河北、山西、陝西的版圖從東到西依次排列,依次往南錯出一塊,很像美國別克車的標誌——三枚熒光閃閃的狗牙。
黃帝部落在河北涿鹿的發展引起山東人的不滿,蚩尤率領東夷趕到涿鹿來爭奪高下,並且把腦袋掉在了那裏。也有一種說法是黃帝在山西的解州殺死了蚩尤,解州是關羽的老家,目前有全國最大的關帝廟,解州還盛產鹵鹽,是古山西的富裕地方。
傳說黃帝活了一百一十八歲,出巡時死了,回老家安葬,在今日陝西黃陵縣橋山,後人在那裏修了黃帝陵。
陝西的另一個名人是後稷,就是大周的先祖。至今陝西關中平原,還普遍種植黃米,稱之為“稷”(山西也有,比小米粒兒扁且黏)。後稷小時候就喜歡種麻和種豆。
至於後稷的母親薑螈,還留下了一點古跡,據說彬縣“履跡坪”的巨人腳印,就是她腳踩的那個,並且生下後稷。彬縣城東五公裏還有薑嫄墓。
大周朝西周時的中心是豐鎬地區,位於西安附近,那裏還有三王廟和三公廟,是祭拜文武成王和周公、召公、薑太公的。
滋潤了大周文明的渭河從西向東,流貫陝西,是陝西人的母親河,兩岸形成極大的衝積平原,稱為渭河平原。(山西的母親河則是汾水,南北流向,二者都是黃河的支流。)渭河平原沿著渭河兩岸鋪展,東西長三百公裏,南北寬數十公裏,東寬西窄。因為後來秦國在這裏,所以渭河也被叫作“秦川”,這塊東西三百公裏長的渭河平原也叫“八百裏秦川”。渭河平原(或者叫八百裏秦川)是一塊耕作了七千至八千年的黃土地,而且是沒有產生土地肥力遞減現象的耕地,在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個奇跡。
這是因為這片黃土的奇特之處在於,黃土顆粒具備自行肥效能力,其顆粒疏鬆,相互間有孔隙,顆粒上還有柱狀紋,可以形成“毛細虹吸現象”,猶如海綿,把蘊藏在深層土壤中的養料提升到頂層,頂層養分被莊稼消耗光了,下邊還可以繼續“虹吸”上去,供植物根部吸收。所以,渭河平原連續耕種七千年但肥力不減。
渭河平原(或者叫八百裏秦川),沿渭河兩岸鋪展,雖然很大,但四麵盡頭都是群山包圍,所以它實際是在一個巨大的盆地中。西麵和北麵高地群山流來的渭水、涇水、洛水等大河,又為平原提高了充沛的水源,隻要人工多修些水渠,就可以灌溉大麵積的黃土地。從海拔上講,盆地中的這個渭河平原不過海拔五百米而已,比中原高不了多少。
這塊渭河平原的四麵群山中,後代陸續修了一些關城,其東有函穀關,西南有大散關,北有蕭關,東南有武關,山川險隘,以為屏障,故此地古來號稱“四塞之固”。後來蘇秦稱這裏為天府。後來漢高祖劉邦因之而成帝業。因為四麵都是關,所以這塊東西三百公裏的渭河平原(八百裏秦川),到戰國時也就被叫作“關中”,至今仍有這個叫法,“關中”,或者關中平原。
後來果真成就了帝王之業的陝西秦國,據說它的君族的始祖叫大業,大業的媽媽在郊外吃了玄鳥的蛋,就生下了大業(又一例母係氏族小孩不知道爹是誰的例子)。大業的兒子伯益曾經幫助大禹治水,又給大舜訓鳥,大舜賜他贏姓。伯益屬於東夷族人,其贏姓宗族也在東方。大禹建立了夏朝,到了夏朝末年,東夷人商湯開始進攻夏桀,東夷族贏姓的伯益的後代,名叫費昌,就侍奉商湯,給商湯當駕駛員(商湯也是東夷族,但是子姓)。商湯戰敗夏桀,建立商朝。費昌的後裔因此長期在商朝做官,到了商朝末期的商紂王時候,費昌的後裔中的飛廉、惡來父子,還成了紂王的寵臣。周武王隨即伐紂,滅掉紂王,也殺了惡來。但飛廉暫時沒有死。
周武王建立大周朝,到了周成王時,周武王的弟弟管叔等三監與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作亂,舉兵討伐周公旦。周公旦滅掉他們。而飛廉也參與了這次暴亂,失敗後逃到東夷地區的奄國(曲阜地區)。
周公於是東征東夷,三年戰鬥,最終殺到奄國,將奄國滅掉,逃在奄國這裏抵抗周公的飛廉自殺。
隨後周公把奄國改名為魯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而原奄國的東夷人(含東夷人贏姓的飛廉的宗族),被周公都給遷去了陝西西部的邾吾居住,叫他們在那裏抵禦戎人,世代做周王西方的守衛者。
飛廉的宗人待在邾吾,傳到飛廉的四世孫時,其中有個叫造父的,因為善於開車,就當了周朝當時第五任天子周穆王的司機,因為給領導開車,甚受寵幸,據說拉著周穆王開快車,及時平定了一次遠方叛亂。周穆王很高興,把造父封在了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因封地得氏為趙。這也是趙氏的起源。趙有奔跑的意思。
飛廉的另一係子孫,傳到了“非子”,則替周朝第七任的周孝王養馬,也賜給封邑,叫秦邑(在今甘肅天水市秦亭鄉),做了秦邑大夫。這就是秦的起點。
所以,秦和趙,這兩氏,都屬於贏姓,最遠祖的老祖宗是伯益(被舜賜姓贏)。姓和氏是不一樣的,姓是家族的,宗族的,而氏是因封地而得的。其遠祖是贏姓的伯益,近祖是飛廉。所以,秦君族以及跟隨的秦人,其實本是東夷人,從奄國那裏遷到西邊來的。到了西邊,自然也不可避免跟本地戎狄的野蠻人有婚姻。
因為造父很受天子寵愛,名頭也大,造父為趙氏,於是晚於造父的秦邑大夫非子,也冒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