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6世紀,炎帝的石耜耕種著中原大地,中原以西的陝西黃河上遊是黃帝的遊牧部族在放牧綿羊,蚩尤則在東邊泰山淮河一帶抓魚。這大河上下,從西向東的三個首領,終於冤家路窄,互相鬥毆起來,堅韌不拔的黃帝發動涿鹿戰役、阪泉戰役,通吃了另外兩家。蚩尤被捉住後切掉了腦袋,炎帝就不知所終了。
但蚩尤畢竟是齊魯大地上最早的英雄,黃帝跟他打仗,黃帝九戰九負。但這位勇猛的東夷人——據說“獸身人語、銅頭鐵額”,最終還是敗給了黃帝。
東夷族人才輩出,除了蚩尤,接下來很有名的就是那個射掉九個太陽的後羿(嫦娥的老公),此後就是大舜。舜就不用說了。往後又有商湯,也是東夷部族的君長,他人主中原,滅掉夏桀,建立了商朝。
東夷實際指東部沿海土著,人民特點是善射(如後羿),好勇(如蚩尤),有仁心(如大舜),並且喜歡養豬。大汶口墳墓裏出土了好多陪葬的豬頭。養豬就說明他們不遷徙,豬的四個小腿兒,是沒法逐草而居的。既然不遷徙,說明東夷族的農業文明也不會落後。古代拆字先生分析“夷”這個字,“從大從弓”,“弓”就是這些東夷人善射的寫照。
東夷的文明程度其實很領先,他們製作的黑陶又光又亮又薄,勝過華夏的紅陶,這是因為他們發明了快輪轉盤製作陶坯。他們的青銅冶煉技術似乎也早於華夏而萌發。並且東夷人也建有很多國家,其中的奄國一度還是商的都城。有人拿墨西哥人的八卦太陽曆做證據,說東夷人穿過白令海峽,成為印第安人的始祖,倘如此,那簡直就更值得驕傲了。
然而值得驕傲的、善射又仁義的東夷族一直卻遭受華夏絞殺,夏、商時候,東夷族就不斷挨揍,紂王臨破產前,還在揮動主力跟東夷幹仗。經過長期興兵,東夷族被壓縮到山東東部濰水流域和偏南部,到了周武王伐紂建立大周以後,東夷受商朝舊勢力(殷頑,哈哈)慫恿而造反,大周政府軍在老幹部周公帶領下東征,三年苦戰,把東夷族進一步打壓到山東最南部和蘇北交境地區,南退到淮河下遊流域。
東夷撤退所出讓的山東中北部被分封給了薑子牙,以東夷的舊國蒲姑國為其核心的地區,都城為臨淄。又把東征功臣周公的兒子伯禽封到魯國,以原東夷舊國奄國為核心地區,都城曲阜(原是奄城)。這大約是公元前1050年的事情,距離蚩尤時代已經過去一千五百年了。
齊、魯都是當時被分封出的大國,二者也等大同強,不過,雖然齊、魯都是封出的大國,但始受封時都各自不過百公裏方圓,周朝天子怕諸侯們羽翼豐滿尾大不掉,所以很多封國都不過一個縣大小,山東境內據說就有七十多個各姓諸侯。很多諸侯小的隻有三十裏方圓,還不如現在一個縣大。(同時期希臘地區也都是小的城邦國家,與中國的區別是這些城邦上麵沒有一個“周天子”,這些城邦國家也都是小國寡民,總數有兩百多,最大的雅典也不過五十公裏方圓,雅典城內才五六萬人。而在邊長四十公裏的弗西斯地區,竟然有二十二個城邦國家。)
最初的齊魯大地,靜悄悄的,有大片綠色森林覆蓋著。孤島一樣的城邑被林嶂包圍,人們晚上睡覺能聽見狐狸豺狼的號叫,以及呦呦的鹿鳴。後來,東周時代,於東周的春秋時期,因為天子勢弱了,管不了諸侯了,齊、魯開始兼並周邊的親戚小國,人們拚命開荒,拚命生孩子,到了戰國時,齊國則已有千裏之地,其雞鳴狗吠之聲可以相聞,直傳到四境,說明不但大,人口密度也很大了,山東的人氣越來越旺了。
齊國領土南靠泰山,西有黃河,北鄰大海,此三麵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其東麵雖臨東夷殘部如萊國,但構不成威脅。它的西邊是河南北部的衛國,衛國是從前商朝都城地區,人比較衰,不怎麼跟鄰居打仗。所以,可以與齊國一爭雄風的是魯國。以泰山、汶水一線為界,向南是魯國,麵積雖小一點,但土地比齊國肥沃,實力並不弱,北依泰山,東臨大海,南邊是淮河下遊的東夷,有點討厭,但都是小國,不足掛齒。唯獨西南邊的宋國(河南東部)因為爭奪良田常跟魯國互相揪頭發打架。
周公的兒子到了魯國,受他爸爸周公影響,有點文人脾氣,生搬硬套一些他爸爸的禮儀治國方針。魯國本是東夷的奄國,在周公三年東征時被滅掉的,很多人都遷去了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但本地還殘留了很多東夷人。但這些魯國舊民的東夷稟性,被周公的兒子花了三年時間狠狠地整改過來了(“變俗”),嚴格刻板的周禮大獲流行,講求親情禮義、和和美美,大家學習互相作揖磕頭,在山水秀麗資源富足的魯國,過著束手束腳、不鹹不淡的日子。
而齊國則走了薑子牙式的武人治國路線,尊重當地地理文化特點,不拘一格地大力搞活經濟。更古時海平麵高,發生過海侵現象,所以齊國多鹽堿地,人民也少,搞農業沒什麼優勢,薑子牙就發展商工之業,鼓勵婦女織造,刺激器皿手工藝生產銷售,又開發魚鹽之利,發展商業流通以補充農業的不足,吸引得外來人都遷徙而來,國力開始蒸蒸日上。薑子牙又簡化周禮,因循保留了東夷人的尚武精神,於是後來齊國不停地欺負魯國。齊國後來出了個大能人管仲,魯國出了大聖人孔子,毫不奇怪。
周公有一次還和薑子牙座談,周公說我兒子在魯國講“親親上恩”,就是對親戚們好,叫親戚們都當官,求個和睦安穩,君主也多親戚做輔翼而君位穩固,薑子牙於是推測說乳:“照這樣,魯國從此就要削弱了。”薑子牙又說:“我在齊國是‘尊賢上功’,就是任用能人,崇尚事功。”周公也推測說:“魯國雖然會削弱,但後世擁有齊國的,也肯定不是你們老薑家了。”果然,齊國日漸強大,以至於稱霸於諸侯,但它重用的能人野心也大,君位傳到第二十四代就被田成子竊據了。魯國日益削弱,窩窩囊囊地倒混了三十四代。
魯國人物,一直比較窩囊。魯國的窩囊,在諸侯之中也是少有的。春秋時代第一任在崗的國君是魯隱公,當位十一年,就被手下大臣羽文殺了;春秋時代最後一任魯哀公則遠逃蠻荒的越國,在勾踐家的籬笆下麵政治避難,隨即客死。中間的幾位魯君也沒運氣,比如倒數第三的魯昭公,也是流亡八年,埋在了山西。最值得同情的是這時候正在執政的魯隱公的弟弟魯桓公,則死在了大舅子齊襄公的手裏。
魯桓公即位在公元前711年(鄭莊公三十三年),魯桓公重色,當官多年求未得,小妾雖然有幾個,正宗愛情鳥一直還沒來到。按照貴族同姓不婚的原則,姬姓的魯國君一般到薑姓的齊國君族那裏去討媳婦。齊國的齊僖公打算把二公主文薑嫁給鄭莊公的英雄兒子公子忽,公子忽謝絕了。魯桓公就人棄我取,派人去齊國要文薑。齊僖公認為齊、魯兩國從祖上薑子牙和周伯禽起,就是門當戶對的高幹,又怕女兒砸在手裏,雖然魯桓公長相接近男恐龍,還是應允了吧。
於是老眸哢嚓的魯桓公把如花似玉的春秋第一位風騷美少女文薑迎娶回了曲阜老窩。
魯桓公捧著頂著娶回來的年輕美眉文薑,不料卻是個風月老手,在家當閨女時,就跟同父異母的哥哥你抱我啃。這麼一個大美女,天生麗質不知珍惜,公子忽沒娶她當老婆,就算對了。
文薑和哥哥亂來,他們的老爹齊僖公應該知道但是不管,因為齊國的風尚就是不重周禮。當初薑子牙因地製宜,順應東夷人習俗,簡化周禮,保持了齊國很多原初天性。《詩經·十五·國風》裏邊,一般都是男的泡女的,唯獨《齊風》裏的女孩大白天跑到男方家裏熱乎,天亮才走。說明齊國女子癡情外露,有盛唐風格。
美女文薑嫁魯桓公時,是他爸爸(齊僖公)親自送她到魯國來的。魯國的老朽們編的《春秋》就為這事挑理,說公女出嫁,按無所不包的《周禮》要求,應該派下卿護送,國君親自來送,不合禮啊。就是老百姓的婚禮,父母也是把女兒送出家門就行了,表示對夫家的尊重。當爸的一直送到了夫家的屋子裏,這算哪一出啊!
文薑來到魯國,給這個迂腐的國家帶來一股清新自由的空氣。按《詩經》描寫,她經常在眾人陪同之下,駕著華麗的馬車,高仰著臉兒,趕著雄壯整齊的馬兒,在曲阜城外大道上,無拘無束、自在無憂地遊走,很有唐朝公主的自由潑辣風格,或者像那個不守規矩、愛闖紅燈、警察滿世界追她的英國王妃戴安娜。並且,文薑不擺什麼貴族架子,態度和藹、歡聲笑語不斷,和群眾有說有笑,輕鬆隨和,更讓人聯想到英國的戴王妃。文薑身上,充分體現了齊國女子果敢大膽,沒有周禮束縛的天性。
過了十年,文薑跟魯桓公生下的小孩(安德魯王子?)已經到打醬油的年紀了,爸爸媽媽的感情上卻出事了(哈哈!更像英國王室了)。那時候,紀國七國混戰一完,老爹齊僖公命也完了,把位子正好傳給文薑的哥哥,是為齊襄公。齊襄公一看自己跟妹夫魯桓公平起平坐了,立刻就邀請後者來到臨淄進行國事訪問,並且要帶媳婦。(國事訪問要帶媳婦,那時候就有了。)
魯桓公出發前,魯國講禮的大臣聽說過文薑的緋聞,就勸說道:“女的呢,應該住在丈夫家裏,男的呢,應該跟妻子一屋,這就是禮。不要亂動,一動,違了這個禮,就出問題。”意思是不要帶文薑去。魯桓公漫應了一聲,依舊挎著媳婦文薑,很牛氣地來到齊國臨淄國賓館住下。
不料,就在夜裏,發生了桃色事件,即,作風很差的齊襄公跟美女文薑再次風雨同床了。
因為媳婦一夜沒歸宿,桓公就知道不是好事。老實人急脾氣一上來,就跟武大郎一樣莽撞了,後者不就買了把菜刀嗎!魯桓公於是也跟夫人大發雷霆,要死要活地喊,還把帽子摔在地上。
文薑於是哭哭啼啼地向哥哥訴委屈,說我夫君把我大罵了一通,再不許我出門了。
齊襄公又心疼,又害怕。害怕的是,如果魯桓公回國後刀兵相見,再拉來鄭國幫忙,自己就難對付了。他老爹的死不就是因為受了魯鄭聯軍打擊嗎?
於是齊襄公就產生了西門慶殺人的惡念,定下毒計,在下一輪宴會上,魯桓公被灌得爛醉,由齊公子彭生扶醉人回館驛休息。公子彭生大約是個力士,或者桓公太弱不禁風,結果是被公子彭生一扶,就鬧了個“拉肋而死”。
“拉肋而死”是怎麼個死法,不知道,還好,不是被草藥毒死的,因為有外傷,屬於“他殺”,一目了然。
二
短山上空徘徊不去的白雲,把魯桓公客死臨淄的好消息,送回了魯國人耳朵中。講禮的魯國人遭受奇恥大辱,氣得吃不下飯去,說:“你們真是不講理啊,讓我們主公戴著綠帽子往黃泉趕路。吵著興兵報仇的有,說先辦後事的有。魯國大臣碰了幾次頭,決定先挽回麵子要緊,請求齊襄公懲辦凶手,免得諸侯笑話我們。”
齊襄公原本就是墮落的一代,沒什麼高尚信仰,一切圍繞自己利益,齊襄公命令公子彭生殺魯桓公,兔死狗烹,齊襄公就把彭生當替罪羊殺了。彭生臨死還不服,號了半天才死。
魯國人把自己的死國君靈柩從他大舅子那兒迎接回來,就拜文薑生的兒子做繼任的魯莊公。莊公一般是比較有成就的君主的諡號,比如鄭莊、楚莊之類。魯莊公在位三十五年,也夠長的,期間魯國的國力還算可以。
因為眾怒難犯,國母文薑夫人把丈夫克死了,不敢再回南邊的魯國,待在齊國呢,又人言可畏。於是她就取了個中庸之道,跑到齊、魯兩國邊境上的一個魯國小邑待著去,猶猶豫豫。兒子魯莊公說:“媽你怎麼不回來了?”於是就在小邑給他媽媽築了個離宮,在那涼快著,不時派使臣問候問候她,送點奢侈品。
齊襄公隨後又娶了個老婆,是周天子的閨女,周閨女命短,過了沒一年就悶悶不樂地死了。(一個人的一生,就這麼一句話就完了。)老婆死了,齊襄公又沒人管了,就跑到邊境上去找漂亮妹妹文薑。史書《春秋》上說,夫人薑氏會齊侯於哪兒哪兒哪兒。這一個會字,據說是有講究的,暗示那不是什麼好會,作風有問題。這就是魯國人故意把文薑幹的不合禮的事,給抖落出來,留在史書裏,好叫人看熱鬧。
另有史料,後來齊桓公說齊襄公在位時,“高台廣池,湛樂飲酒,田獵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唯女是崇”,整個一個花花公子形象。不過,齊桓公後來也是這樣,齊國整個的風俗就是奢侈,直到漢代還有人說“齊俗奢侈”,可見其風俗綿延。
花花公子齊襄公當國君日久,覺得也應該幹點事業,別讓人光覺得自己是個泡妞高手。正這時候,機會來了,中原地區鄭莊公死後因為爭奪嗣位而大亂了好一陣的鄭國,派使者來,說我們鄭國又換國君啦。
原來公子忽(就是拒絕娶文薑的那個鄭昭公)奪回君位沒三年,手下大將高渠彌造反了(高渠彌也不是外人,就是十多年前,長葛之戰裏邊率領鄭國軍隊出場打敗周桓王的明星運動員)。鄭莊公當初想提拔高渠彌當卿,時為世子的公子忽反對,於是就沒提拔。如今高渠彌見公子忽做了國君,心中怨恨兼恐懼,索性就刺殺了公子忽。
齊襄公聽說高渠彌犯上作亂殺了國君,就高興了,發出請帖,邀請高渠彌帶著新立的國君(也是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來齊國會會。
高渠彌正怕諸侯各國不承認自己的新君,一見大齊國前來示愛,趕忙跑去結盟。
盟會上,剛要歃血,齊襄公突然翻臉了,說:“亂臣賊子在此,還不快給我拿下。”甲士們上去就把鄭公給殺了,然後把明星隊員高渠彌給辦了個車裂。
車裂是古代死刑中最殘酷的一級,俗稱五馬分屍,把一個整的人向五個方向揪,揪成海星那樣,最後揪成五塊兒。齊襄公殺高渠彌殺得這麼誇張,是為了給自己做廣告、造造聲勢,讓天下諸侯都曉得他把鄭國的壞蛋揪死了。
新君被殺,鄭國人倒也沒話可說,祭足於是又迎立另一個公子當國君(老鄭莊公的兒子真多啊,禁得起這麼一茬茬地殺)。
齊襄公替國際上主持完了這個正義,匡扶了鄭國社稷,心花怒放。
這時候,文薑的大姐宣薑,另一個美女兼掃帚星,又把她所嫁去的衛國掃得家破人亡了。
(咳,齊僖公老爹養這麼倆活寶。文薑和宣薑,齊國英雄的兩個小姐妹,都有傾人之國的魅力。)
美女宣薑所嫁到的衛國也是個不俗的國家。衛和齊、魯一樣,都是大國,封地比別人大,周天子給這仨國定的軍隊編製也大,並且授權可以征伐鄰近小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齊、魯在山東可以抵禦東夷,衛國在河南北部的原商王朝王畿地區,需要彈壓野心不死的殷民殘存勢力。
住在淇水岸邊今河南北部淇縣一帶的朝歌城裏的國君衛宣公,是個老淫棍。先前,他把他爹的小媳婦泡到手,生下一個兒子叫急子,急子老實巴交,偷著從小寄養在民間。
等急子長大了,先國君衛莊公和衛桓公、州籲都相繼死了,衛宣公作為衛桓公的弟弟即位了,他就把急子接到宮裏,到了該給急子說媳婦的時候,就把齊國大美女文薑的姐姐宣薑聘來了。
宣薑還沒過門,衛宣公又變主意了,因為他聽說沒過門的兒媳婦是個絕色佳麗。他想了想,禁不住老流哈喇子,就在黃河岸上築了個享樂用的台子,然後老衛宣公背著急子,自己跑到台子上等著。等宣薑一來,被誑上台,找不到新郎官,發現的卻是老公公一雙色眯眯的三角眼。老公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這個女孩不簡單,雪白的臉蛋,顫動的嘴唇,一抹微峰送爽的小酥胸,於是老衛就摸上來了。(此處少寫六十字。)宣薑也沒辦法,就在淇水之上,解開衣帶,跟老公公浪漫開了,幕天席地,大有野趣。
而朝歌城裏衛宣公的老婆,也就是急子的媽(兼衛宣公的爹的妾),見老公又有二奶了,自己失寵,氣得要命,上吊勒死了。
急子看見媽沒了,老爹跟自己沒上門的媳婦好上了,並且隨後連生倆孩子,大的叫子壽,小的叫子朔。急子一看這形勢,可真成急孩子了,心說:爹,您把這一家子搞得都不知道該怎麼論輩分了。
急子著急,衛宣公覺得沒趣,討厭自己的兒子。二奶宣薑的小兒子(子朔)也憋足勁四處說急子的壞話。宣薑為了小兒子(子朔)的前途考慮,也希望急子早死,因為急子的媽是正夫人,急子是國家理所應當的繼承人。
既然大家都想急子死,衛宣公就吩咐他到齊國出差,同時命令刺客在邊境河邊埋伏,一看見拿著白牛尾巴的使節就給殺了。
不料這個陰謀給宣薑的大兒子打聽出來了,這個大兒子(子壽)是個善主,他弟弟子朔有多壞,當哥哥的他就有多好,於是急急忙忙給急子通風報信。
急子聽同父異母的子壽說完,點點頭講,我知道了。但他不肯躲避。可能長期精神受刺激太大,急子萬念俱灰,說:“我如果逃了,我爹和你媽就要沾上惡名,我不能置爹媽名譽於不顧,寧可自己死。”
道義麵前,子壽也不願輸給急子,打算替死。於是就把急子灌醉,他取了急子的白牛尾巴跑到河邊,埋伏在那裏的刺客看見牛尾巴,如期跳出,把這個當仁不讓的子壽誤作急子給殺了。
真急子酒醒找不見子壽,問明左右,連忙追到河邊,跟那幫刺客打聽,刺客明白過來剛才殺錯了,說:“哦謝謝啊,真的在這兒呢。”就把真急子也照單收殺了。
衛宣公桌上一天擺上來兩隻兒子的人頭,二奶宣薑和小兒子(子朔)都樂了,哄著衛宣公立了小兒子(子朔)做繼承人。宣公呢,也不知道是該樂還是該哭,一閉眼總是噩夢,沒半個月也就薨掉了。
如願以償的宣薑小兒子(子朔)見老爹死了,就歡天喜地地即位做大衛國的主人,號稱衛惠公。
可是衛惠公下麵的幹部群眾都不服,過了四年,就發動政變,把衛惠公打出了國,廢掉了他媽宣薑,然後另立急子的弟弟做了國君。
衛惠公被打出國,無處可去,想了想,就跑到媽媽的娘家齊國去了。
齊襄公一見大妹妹的兒子來了,高興得不得了,說:“外甥啊,怎麼坐著這麼一輛破車來了,是看不起我國嗎?”
衛惠公哭笑不得地說明來意,希望大舅借他點車馬回國翻本兒。正想出國際風頭的齊襄公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立刻發出英雄帖,準備武力護送衛惠公回國複辟。
齊襄公聯絡齊、魯、宋、陳、蔡五國兵馬,帶上外甥衛惠公,往西邊四百裏外的衛國殺去了。
剛剛政變奪取衛惠公政權的衛公子(急子弟弟),見衛惠公的大舅領著五國兵車殺氣騰騰過來討伐了,趕忙向周天子求救。這裏有人粗暴幹涉他國內政了!
這時的時間是公元前688年,魯莊公即位的第六年,齊襄公在位的第十年。這時周桓王已經死了,兒子周莊王在位。周莊王接到衛國急報,召群臣議論。有人說出兵相救,有人說不可,別忘了上次周桓王出兵,結果肩膀挨了鄭國一箭,讓天下諸侯笑話,咱還是眯著點兒裝縮頭烏龜吧。
正猶豫間,一個利欲熏心的小官名叫子突,拍胸脯叫喚要領兵一試。周莊王給了他百十輛兵車,出去跟齊襄公的五國聯軍相毆,結果給對方揍得片甲不留。
銳不可當的齊襄公趾高氣揚帶著的五國大兵開進衛國,扶著一半齊國血統的外甥衛惠公複辟了,接茬管著衛國。而那個屁股還沒坐熱的衛公子,也沒受什麼難為,被放了一馬,跑洛陽找天子周莊王訴苦去了。
三
至此,齊襄公繼滅了鄭國新君(積1分),又複辟了衛國國君(再積1分),中間隨手把他老爹總打也打不下來的齊東南一百裏的紀國給滅了,打通了齊國向淮水下遊東夷諸小國侵略的必經之路。齊襄公總積三分,向曆史證明他不隻會泡妹妹。吹吹打打、鑼鼓喧天的齊襄公可謂誌得意滿,心花怒放,為了獎勵一下自己,下一年,他就又去邊境上會了會文薑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