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忍不住笑出聲來:“你是剛從山頂洞下來的嗎?怎麼穿得這麼亂七八糟啊?”
“我穿的這是一套黃土風情,閣下想聽嗎?”
“有話請講。”
“即使全是黃土也會因烘燒技巧不同而有紅陶、黑陶、白陶、灰陶、彩陶的目感差異。我的鞋襪顏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燒的印紋紅陶,胎色較深,堅固耐用,是貯藏糧食的好罐子。我的小護膝褲顏色稍暗,像是風味獨特的細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紙,再經打磨,漆黑光亮。毛線衣的顏色稍淺,像是柔順細膩的網紋白陶,胎製細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而我背包的顏色內深外淺,並點綴著紫玉飾品,則像是獸紋彩陶,表麵刻上花卉圖案,嵌上豬紋、狗紋、龍紋、虎紋、月亮、太陽,氣勢磅礴,剽悍豪放,是國家一級文物!”
嫘祖愣了半晌,輕輕咬著發梢,這家夥也太能說會道了:“照你這麼說,那我穿的就是青山文化了?”
“在下願聞其詳。”
“即使全是青山,也會因天候狀況和冷、熱、深、淺、秋的環境而有差異。我的鞋襪顏色很深,像是太行山的鬆嶺,深沉憂鬱。絲羅裙顏色稍淺,又有點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陰冷詭譎。上衫絹衣的顏色更淺,像是江南溫柔婉轉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紗羅挎包顏色外深內淺,並且有綺錦的碎花背帶,就像是長白山頂的天池,岸邊跑上幾頭小花鹿,並有雲海縹緲的倒影,栩栩如生,柔弱無骨,乖巧可愛。”
黃帝驚訝得下巴差點掉地上:“我遠離西北的蒼涼而投在中原低矮的村落裏盤旋不前,遇上你這樣冰雪聰明的女子,舌頭變得踉踉蹌蹌,柔情讓人滿麵通紅……你願意和我一起分享花開花落嗎?從此結為連心伉儷。”
“那,那要先請你把你黃土風情的水罐先還給我呀!”
黃帝趕緊把嫘祖汲水的水瓶交給她手裏。
嫘祖這時候撲哧笑了一下:“等一下,我頭發亂亂的了,你先拿一下。”
嫘祖把象牙梳子摘下來,交給黃帝,揚起素手,重新盤繞自己的發辮。黃帝看見那白皙的梳柄上還刻有星紋水草,象征著嫘祖的審美情趣。而她的臂環隨著胳膊的一舉一動,在陽光下叮叮作響。
當夜色深沉,晚風像被裝在半滿的水瓶子裏,湧動著綠色的星光,黃帝和嫘祖已經成為春天中幸福的一員,留下咕嘟著嘴的應龍和大夥,獨自在水畔數著星星露宿。[注釋5]
四
五千年前黃帝和嫘祖的婚姻形式,比七千年前神農時代的歡樂穀野合、走訪婚,又進化了,開始出現一夫一妻相對固定。但要注意的是,這裏卻是新郎嫁到新娘家族,不僅維持著相對固定的性生活關係,而且男子還參加女方氏族的生產活動和撫養子女,子女知其母亦知其生身父親。但生下的孩子歸女方家族所有,孩子和爹都在女方家當“工蟻”,我們管這個叫作“對偶婚”(類似倒插門)。
同時出現了夫妻合葬的墳墓,標誌著個體家庭的成熟(以往都是氏族集體生活,性生活在野合和走訪中隨意性地解決,走訪婚並不能算結婚)。不過,男生、女生在形成對偶結婚以前的青春歲月裏,還是要去野合的。所以,對偶結婚的這兩口,都不是童男處女。
但是結婚以後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倒插門一進來,進了女家,立刻就要改名,可以隨便被媳婦毆打和責罵,媳婦家的人也可以打罵他,甚至可以殺了他,地位跟奴仆一樣。媳婦還可以到外邊再找幾個老公,屬於一女多夫,就像現在包二奶那樣,當時叫包二爺。最後生下的女孩留在女家,男孩則當工蟻,成年以後嫁出去。這仍是母係氏族的社會。
在湖南某些漢族地區,至今還有對偶婚風俗:女子成年不出嫁,隻招贅男子上門,成婚時由女家備酒宴客,宣布正式結婚,生下兒女,應屬於女方,他們的財產,隻有他們的女兒有繼承權,生下男孩將來長大成人,也是像父親一樣,被別家招婿。同時結婚以後,男女都可以自由去愛上別的男人或女人,數目是一個或兩個。同時結婚以後,男女都可以自由去愛上別的男人或女人,數目是一個或兩個,那男子稱為“夥計公”,女人稱為“夥計婆”。嗬嗬。
所以,雖然叫“對偶婚”,但並不對等,丈夫地位低,混得好的,死後可以和媳婦葬在一起,混得不好的,死後得歸葬本出身氏族。所以這一時期的夫妻合葬墓,還不是主流。丈夫一直到死,沒落任何財產。他死後留下的遺產,都被女方家族的兄弟姐妹瓜分。丈夫從嫁來一直到死,不管創造多少財富,都沒有支配權,都歸女方家族擁有,包括丈夫幫忙生下的小孩。如果生下是女孩,就留在女家,長大以後也不離開本家族,等著從外邊娶來男生陪他。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當“工蟻”,跟他爹一起幹活。當然女方家族也會把他們生出的男孩嫁出去,雖然這個男孩會很倒黴,但為了維持各個家族的平衡發展必須如此,人們也就不想那麼多了。這就像幾千年後常說的那句話“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那時是“嫁出去的男孩,潑出去的泥”。
但男性的勢力開始成長,與河東吼獅們開始對抗。男子雖然依附於對方的家族,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但畢竟已經較為穩定地進入了母係家庭(引“郎”入室),取得一個立足點,由此為父權製的發展打進一個楔子,往後就是奪權的事了。男人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個漫長的鬥爭過程。隨著農業工具技術的發展和深耕的要求,體力的更強的男人越來越多地從利潤不高的漁獵方麵轉入到農業,取代女子成為農業勞作的主體,而誰控製著農業,當然誰就是老大。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和農業收益的不斷提高,男人不斷從狩獵行業分流到農業來,貢獻日益巨大。從女耕(淺耕)女織男子狩獵,變成了男耕女織。後來,隨著進入青銅時代,青銅出現,青銅器等技術,也很好地武裝了男人。這就像電腦製圖可以使得畫家失去對繪畫的壟斷,新技術也使女人失去了對生產生活的很多壟斷。你手再巧,也不如我的青銅的工具巧,女人的心靈手巧越發不在新技術前麵具備優勢了。而且男的也在長期摸索中發現,沒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於是對於女性的生殖崇拜,也開始降溫了。
人口的發展也使得打架越來越有必要,這也給男人提供了舞台,狩獵的武器與經驗很好地武裝了男人,使他們更善於打架——從別的部族掠奪財富。於是,男子在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打架業中日益居於主導地位,他不能喪失他所創造和經營的財富,他要守著自己的這些財富,而不要把自己嫁到女方家族去,而且生下的孩子必須歸他,姓他的姓,把財產一直在男性血統中傳遞。
於是,越來越有骨氣的男子,開始不肯出嫁到女方家去了,但是女的也不願意嫁過來,所以男人采取搶婚和買賣婚的形式。“婚”字從“昏”,表示晚上行動(搶劫)。侯寶林說相聲,說要嘣嘣嘣衝新娘子身上放三箭,以及古羅馬新郎抱新娘進門檻,都是古代搶婚的遺跡——搶來的新娘自然是放在麻袋裏抱著進家門的。
搶婚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真搶,為此不惜發動戰爭。如居住在美洲的某些印第安人,為了掠奪妻子,經常發動戰爭,成群結夥出發,到外部落殺男奪女,占以為妻,這是當地人結婚的重要途徑。
另一種是假搶,一般是先議定,再以搶婚形式完婚。清朝時期苗人去女家迎娶的時候,女家召集親友列械環衛,等新郎新衣黑麵,乘馬持械,鼓吹至女家,雙方就械鬥。女方家長率領親戚拿起武器錘擊來犯之新郎。新郎單人直取虎穴,徑入屋中,夾婦上馬,疾乘而驅走。後邊女方父母持械,大呼親友,一同追趕,實在追不上,“怒而歸”。
新媳婦在途中還“故作墜馬狀三”——假裝三次跳馬逃跑,新郎夾之上馬三次,還要把新娘子走過的足跡掩埋,防止女方家族追擊時發現。等新媳婦一進門,新郎的虎狼一樣的弟弟們,立刻把新娘絆倒,拿繩子捆起來。媽呀,這哪是結婚啊。這也反映了男子想在家庭中奪取領導地位,是經曆了多少艱辛險阻的奮鬥啊。現在的女權獨立運動,隻上街喊口號,不拿出點搶婚(搶男的)的做法,怎麼能見成效啊!
這種假搶,其實也是從前真搶的遺跡。
有搶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風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有些民族還編成哭嫁歌。另一種形式是逃婚,結了婚,女子很快回娘家去,死活不肯再過來,像釘在娘家一樣。直到生下孩子,有的生子也不歸夫家。彝族過去有所謂“子生十歲而不見父”,孩子十歲了,還不肯交到夫家去。現代的福建惠安女,還有這樣的結婚以後不入居男人家的遺風。
除了搶以外,男子跟河東吼獅搏鬥的另一種辦法是買賣婚,要想娶進妻子,必須付出一筆代價,或者金錢,或者糧、布、牛和首飾等財產。這東西後來演變成了彩禮,其數量多少依姑娘的年齡、容貌和生育能力而定。反正男人在社會上角色越來越重要,占有的“錢”越來越多,用這種花錢的辦法就比搶文明多了。現代社會雖然沒有買賣婚了,但車、房這些招搖之物,可以誘來女生,一樣是夫權社會下男人迫使女人嫁過來的好辦法。
買賣婚的聘金不限於一次交齊,可幾代交畢(為了最終能成為家庭主導,男子給女家交幾代錢,也可以啊)。買媳婦的錢不夠就分期付款,把牛啊、羊啊、米啊什麼的,一年交上一批給女家去,媳婦卻先領回來。現在的非洲就有這種情況。過去瑤民結婚,新郎派人去迎娶,新娘閉門拒之,良久,新郎的人把銀幣從門隙塞進去,大門開了。但是臥室的門還不開(新娘還在裏麵負隅頑抗)。新郎的人再敲門,再塞銀幣,門才開了,又磨蹭半天,直到新郎黔驢技窮,荷包空空,新娘才勉勉強強跟著走。這也是買賣婚的遺跡。
“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說明妻子是買來的財產。
富人能花錢買妻,而窮人就買不起,隻能以勞役的形式支付彩禮,上門去當女婿,若幹年後再將妻子接回來,從夫而居。這是以勞役的方式進行分期付款。
從女性為婚姻和家庭的主導,到男性為婚姻家庭主導,是一個漫長的鬥爭過程。最終,發生根本逆轉,女子出嫁到男家,同著男人轉,生下孩子姓男人家的姓,是男人家的財產,給男家傳宗接代用,財富永遠在男性一脈中傳遞,這就是父係社會了,在四千年前。
男人與女人的鬥爭,從活著打到死了,從天上打到地下,一直到墳墓裏邊都是。最初母係社會時,都是男女分開單個地葬,沒有夫妻。後來,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略微出現了夫妻,表現在地下,男子鑽到女子的棺材裏了,成為一夫一妻的形式,但是女子仍然是主導,是把男子娶來家裏的。但既然男子已經鑽進了女方棺材了(女方家庭了)——棺材就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要不怎麼說婚姻就是墳墓呢——那就已經鑽入了女方家族,剩下就是如何奪權的事了。後來,男人的經濟地位不斷在升高,開始搶婚、買婚,逼迫女子嫁到他家來,體現在棺材裏就是女性住進了男姓家族的棺材,這個大男子在棺材中還要盡量伸手伸腳,多占一點地方,讓旁邊的妻子側身躺著,盡量蜷曲著,以示自己是家庭的主導和偉大的主勞力。並且丈夫可以多娶,體現在地底下,女子在棺材裏從一個變成兩個,圍著老公睡,而且老公是直著身子,媳婦們側彎著。這也就是父係社會了。
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還是女性為主導的“對偶婚”流行,所以我們可以發誓,黃帝不是通過搶婚娶到嫘祖的(更可能是嫘祖搶了他)。黃帝多半是在遷徙途中經過夏縣,這個外省青年,於是入贅到了嫘祖家,聽嫘祖的部族擺布。不過由於黃帝很牛,有很多特異功能,長著一副龍顏,很快就降服了嫘祖所在部族,改向黃帝俯首聽命了(期間可能黃帝還打了嫘祖)。這也並不奇怪,黃帝時代(五千年前),就是男權向女權奪權鬥爭的過渡時代。
五
這位光風霽月型的大美女嫘祖,她還發明了養蠶(夏縣出土了我國五千年前的半枚蠶繭化石,證明了嫘祖養蠶的傳說多半屬實)。於是人們在麻衣的基礎上,就有了絲衣。這個技術在四千年後終於傳到了歐洲。
黃帝領略了嫘祖的絲綢,接下來就營建自己的新房。更早的房子,都不大,半地穴,地上的部分,圓形的有點類似小蒙古包,方形的則是方錐體,且全是單間的,沒有家庭,大家都去歡樂穀解決性需求。過去即使有大房,也隻是村子中央廣場上的那一幢,是同誌們過集體生活(比如開會時候用的),是大隊辦公室。每個單間房子的門,都朝向這個大隊辦公室,而不是朝著太陽。
黃帝這時,人們主要還是住半地穴的坑屋,但有一些成功人士則把一撮撮“地麵式”的建築開始凸現在大地叢林之上。結構由單間變成了多間,甚至包括客廳和多間臥室。一般叫“前堂後室”,進門是個古代大客廳,常在一百五十平米甚至更大,穿過客廳,後邊是三四個臥室,是黃帝嫘祖及孩子們的住所。客廳左右兩邊,還有小屋子——大約是小保姆住的。
這些大房子的結構是這樣的:地基上豎起四根粗大的木柱,但是木柱之間的牆都是木骨泥牆,不結實,不負責承重,隻起遮蔽風雨的作用。承重主要靠牆體裏的幾根柱子。這種建築理念在中國後代一直被繼承著。屋簷外伸出很長,也需要什麼東西支著,所以在屋外往往再設一圈柱子,以支撐屋簷,同時形成簷下散水的簷廊。
黃帝蓋房子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1.平好地基,再鋪墊幹燥的草泥,其上抹砂漿。牆不是平地起的,而是先在地上挖槽再築牆。四周挖好牆壁的基槽。房子南邊再挖窖穴。
2.開始殺人,五千年前開始出現祭奠房子的人牲,把body(遺體)埋在牆基下麵,有這哥們在下麵托著,牆不怕狂風洪水。如果闊氣的話,房基下邊也挖坑埋一個人牲。
3.豎立木柱,從前柱子是插栽在坑裏的,現在柱子在地麵,柱下墊以石頭。大木柱間距是一米三根,中間還有小木柱,都是支撐房頂用的。木柱之間填蘆葦,每隔一個手掌寬再綁一橫木條(以藤條捆紮),使整個牆壁固結在一起。
4.殺人,把人頭削掉皮,洗洗幹淨,念完咒以後,塞在牆壁裏。所殺的人都是部族衝突的俘虜,或者部族內部的volunteer(誌願者),他們覺得住在牆壁裏比住在屋子裏好,而且保住一家人的平安,值得。
5.把草拌泥抹在牆壁內外,注意把人頭抹進去。牆麵再用沙漿抹出美麗光滑的牆皮。
6.用木架搭起屋頂,屋頂是兩麵坡或三四麵坡的,依舊再加草拌泥。這時還沒有瓦。
7.內部裝修。地麵用沙漿抹它幾層,再用黏土、陶粒、料薑石,燒製成古代水泥,鋪在地上,水泥遇到水變成膠結材料,堅硬平整,色澤光亮,呈青黑色,是古代的地板。
8.再做方形灶台一到三個,以及擋火的短牆。還可以再做高出地麵半米的實心土床。
9.內部同理修牆,隔出客廳和小室。小室每間十到二十平米,裏邊放上罐、缽、盆、壺、杯、蓋、碗、甕和陶製的紡輪。有的小室不預備住人,是儲藏室,甕裏裝上糧食,牆根放上石彈丸和石鏟、石斧、石刀等等,弓箭掛在柱子上。[注釋6]
好了,黃帝和嫘祖拿著鑰匙入住新居了,新婚燕爾。他們的長方形三百平米的大新房子,在叢林的包圍下熠熠閃光,這是家庭開始出現的標誌。既然生活這麼美好,黃帝就在嫘祖家樂不思蜀地住下了。不過,村裏的主流還都是傳統的單間小房子,說明很多人還沒有固定的老婆。
不過不用害怕,這種大房子和小房子之間,往往挖溝隔著。把那些光棍的壞蛋擋在外麵。整個小村的外圍,也有六至八米寬、五至六米深的大防衛溝(大壕溝),保護著我們。溝的外邊,是人們玩泥巴製陶的窯場,以及祖先們居住的地方——集體公墓,未來村裏的幸福男女們,都將埋在溫暖的這裏。
六
黃帝在山西南部盤桓了一段時間,頗有一些勢力,把親族們四處安置,擴大在這一地區影響。靠著自身的勤奮努力和部族朋友無私幫助,他把打獵的武器改良成能夠打人,一有時間就演習幹戈,實力迅速激增。黃帝還發明了足球,球裏邊裝的是雞毛,據說是讓軍隊操練用的。不過當時沒有專門軍隊,隻是些蠻漢罷了。[注釋7]
接著,他穿穀道越過太行山,向東遷徙到河北省北部,河北涿鹿一帶。在這裏,他聽說西部炎帝神農氏的後代共工氏,跟東方的蚩尤打起來了。
東方的山東省,是東夷人的天下,以鳳鳥為象征。神農、黃帝這些西部華夏族,以什麼為圖騰,則不明確。
東夷族的很多陶器都像鳥,立鳥揚著脖子,是好看的酒壺(五千年前的山東省已經和我國其他地區一樣,開始釀酒,因為糧食多得吃不了了)。五千年前還把好的石頭琢磨成玉器,東夷人的玉器也多鳥形,去台灣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得見。
東夷人崇拜鳥,同時善射(比如後來有射日英雄後羿)。古代拆字先生把“夷”拆成“大”和“弓”,大弓,說明這些東夷人善射。他們射擊的時候,在箭尾巴上拴上絲線,這樣箭是帶著絲射出去的,可以回收。這倒不是東夷人小氣,而是順著絲,容易找到落到亂草叢中的傷鳥。這是古代的GPS,全球定位係統。同樣辦法可以應用在魚身上,用箭尾的絲繩把中箭的魚從水裏拎出來(類似捕鯨)。
東夷人文明發達,表現在發明和使用快輪旋轉製陶技術,所以陶器圓整光滑,比西部好,而且可以做得很薄。東夷人最喜歡做一種薄如蛋殼的黑陶,叫蛋殼陶,壁殼隻有一毫米甚至不到一毫米厚,外表漆黑黝亮,還雕刻著竹節、波浪的文飾。一尺高的蛋殼陶器,卻隻有一個雞蛋重,堪稱絕世精品。這麼輕薄的泥陶是怎麼拿進陶窯裏去的呢?
東夷人以蚩尤為首領,弟兄八十一人,役龍使豹,呼風喚雨,很酷的,並且據說他們“銅頭鐵額”,吃沙和石子,因此有人說他們是古代最早的金屬冶煉者。
蚩尤他們也唱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歌詞大意是——
嗜血森林醒來的早晨
任何侵略都成為可能
我用古老的咒語重溫
吟唱靈魂序曲尋根
麵對魔界的邪吻,不被汙染的轉身
我們半獸人的靈魂翻滾
回憶獸化的過程
我們半獸人的眼神單純
並非貪婪著永恒,隻對暴力忠誠
對不起,翻譯錯了,這是周傑倫的歌曲(不過跟蚩尤也差不多,都聽不懂)。蚩尤唱的,意思是他們怎麼砍竹子,怎麼做成東夷弓,然後把古代憤怒的子彈,射到進犯者的肚子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