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古神跡(46億—約5000年前)(3 / 3)

偉大的神農氏還專門預備了遠古的農貿市場(圖3),各種采集來的好東西,自家製作的好東西,都可以在農貿市場進行交換,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農貿市場裏有賣鳥蛋、賣魚的,還有賣動物皮子的。皮子可以做成衣服,夏天正著穿(毛朝外),涼快,冬天反著穿(毛朝裏),暖和。在七千年前的農貿市場,還開始賣植物纖維的衣服了,更加時尚和暢銷。

這個農貿市場也是很好的尋找異性partner的地點。如果你賣的蕨菜比較好,長得也比較酷,沒準就能找到你在古時候的“野蠻女友”了。她正在農貿市場地攤上賣飲料呢!(植物根莖泡水,賣給遠路口渴的你。)這可是地道的野蠻女友啊!

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你拎著打狗棍,背著一筐大麻走(注意,你背筐的方法跟現在不太一樣,是用帶子繃在前額,從兩耳下伸到後背,拉著那裏的筐,很多古人因此在頭骨留下了印痕)。

你走過去放下筐子,把采集來的大麻和葛藤,交給這位野蠻女友,換來她的飲料。你給她的大麻不是吸食的。大麻是一種很有用的經濟作物,大麻的葉子可以煮菜粥吃,籽可以煮籽作粥吃,麻杆可以燒火,麻皮可以剝了做衣服穿,是製作衣服的原料——人們對麻可真夠狠的。而吸食的大麻毒品隻是產白印度的某一變種。

你把大麻交給了她,這個賣飲料的女孩。她直勾勾地對著你打望了一陣,覺得你這貨色還不錯,就衝你放電,要你的聯係方法。注意,這時是母係社會,女的占主導,是女的泡男的。但你是個有骨氣的男生,特別是你發現這個女孩牙齒有點暴,一笑就不好看了。於是你借故跑開,氣得她做出王老五欲搶親的姿勢。

你繼續走了不遠,另一個賣衣服的女孩進入了你的視野。賣衣服的這個女孩,手很巧,纖細的手指是你的最愛。為了避免亂發蓬蓬,她頭頂上梳起了一個螺殼樣的烏髻,還有一隻魚骨梳斜插在那裏。

我需要再聲明一遍,不是你挑她,是她挑你。如果她覺得你符合她的style,就會衝你笑一笑,同時在收到你的大麻,送給你她製作的衣服後,她就暗示你去她家。

然後你就跟著這個女孩直接去她家——千萬不要害羞,因為別人也是這麼幹的。路上你看見那個賣飲料的女孩,後麵也跟著一個帥哥呢。是她泡來的。

古代的女孩手很巧,你的女友也不例外,她回到自己的家(坑屋),在坑屋前,就把大麻、葛藤剝皮,捶擊,放在水裏浸漚,這些植物的皮就鬆散了。泡上一陣兒,再放進一些礦物質配方,使其脫膠,變成麻絲。接著把絲劈分出來,一段一段撚接起來,就成了長長的麻線。建議你要幫她一起撚,這樣可以在勞動中建立友誼。而撚的辦法是要借助紡輪。當時已經有陶製的紡輪,可以在旋轉中加線,撚成長長的麻線。這紡輪隻有一個銅錢大,樣子也像個銅錢,中間的小眼插個竹簽子,簽子的頂上係上幾條麻絲,利用紡輪在懸墜狀態下旋轉時的重力和扭力,把幾綹麻絲擰成結實的一根長麻線。紡輪越重,擰成的麻線越細,反之越粗。當時的人們已經無意識地用地球引力來造福自己了。(這個紡輪也是這個女孩的最愛,將來死後都要放在棺材裏的。)

後邊的工作更需要你幫忙,就是織布。織布說白了就是把麻線分成經線、緯線,相互垂直地排列起來,就是布了。經線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係在你的腰際。女孩拿著緯線,在經線上來回穿梭編織(有點讓人聯想起小時候的女子跳皮筋)。這樣就把布織出來了,布的幅麵很窄(相當於你的腰寬),比較稀疏,每平方厘米中約有經線十根,緯線有二十六至二十八根,比現在農家的家織布還稀疏點,線條偏粗,但是沒關係,這畢竟是你們勞動的成果。如果你的這個“野蠻女友”天資聰穎,她還可以在穿梭編織緯線的時候,做出種種回紋、斜紋的暗花來。

七千年前的布,一根都沒有保存下來,隻是在一些出土陶器上發現了布紋痕跡。這是製陶的時候,把布墊在了泥罐子下麵,印上的。

有了布,就可以做衣服了,這就不用我教了。七千年前的女孩自會做衣服。

不過,因為麻絲織成布的幅麵的寬度很窄(隻相當於你的腰寬),所以她隻能把幾條布拚並起來做衣服。於是當時的“裙子”,都是前後兩片,每片各自用幾幅布拚成,一片蔽前,一片遮後,兩片之間開縫,導致大腿很容易露出來。男女們都穿這種“旗袍”式的裙子,誰也別笑話誰。這個傳統一直到四千年後大周朝初年時,才把前後兩片,合為一個圓筒,成了當時所謂的“衣”。但是褲子,還要更晚才出現。

當你們為了衣服工作了一天,已到夜色深沉的時分,晚風輕輕地歎息著,搖動著月光,你和這個野蠻女孩,互相擁抱著,在她的小屋子裏,已經成為月亮下最幸福的一對兒。從開在這坑屋房頂的窗戶,你們一起數著天上的星星(窗戶都在屋頂,大約方便做飯的煙冒出去,以及避免狼從窗戶裏跳進來吧)。

你在這個女孩家裏睡覺,沒有任何人會幹涉,男生在女生家睡覺這時候天經地義。不要怕她爸爸。事實上這個女孩沒有父親(她倒是會有一個母親,一起生活。但她母親和她一樣,也是這樣生活的,所以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哈哈)。那個時代,有母無父,不知婚姻,不成夫妻家庭,人們都是合族而居,集體生活,村落由單間小房子(坑屋)組成,每個坑屋裏邊隻住著一個女孩或一個男孩,這意味大家都沒有固定的老婆,沒有固定的夫妻家庭,大家都去歡樂穀解決性需求,或者在女孩的單間房子裏“走訪”。當時村落中的血緣關係是以母線為線索,女性主導著這個社會。母女一脈傳承,是村落內各血族的主體。

因為是女性做主導,所以,男生被泡來以後,千萬不要以為會被招為固定的“駙馬”。雙方隻是結成偶然的一對兒。倆人好上半年一年,女生隨時都可能把男生換作別人,男人隻是過客。事實上,當時的女人包攬了采集、紡織、製陶、製衣和培植莊稼等主要工作。在培植莊稼過程中擔任敲碎土塊、育種、播種、除草、收割、加工糧食的幾乎所有角色,而男人隻負責打獵。確保家族衣食無憂的是女人,女人是七千年前社會的主導。於是女人在兩性關係中,也是主導者。在她們看來,男人隻是她的一個“性玩物”,玩一下而已,幫她生產下一代的。用完了以後,就把男人甩開了。等想的時候,再找回來。時間不固定,對象也不固定。人們都是單住,自己獨有坑屋,但女性常把男朋友泡來,帶到坑屋裏過夜(不久再換),而沒有固定的夫妻。等生了孩子,孩子跟著媽媽在坑屋裏過。當然,媽媽還會不斷再泡來情人。總之,神農氏時代的女生都“花心”,手上把著一串男伴侶,並且經常胡亂拋棄,經常更換男伴侶。男人擔任這種“玩物”的苦惱角色,有三百萬年之久,直到四五千年前才發生逆轉。男人掌權的曆史,比女人掌權,要短得多。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連神農氏本人都可能是女性。

下麵我們到七千年前的小村外的墳地去看一下。既然地麵上沒有結婚者,沒有一輩子固定的夫妻家庭,於是墳地也就沒有夫妻合葬。人們在墳地裏都是住單間,而且男女葬者分成兩大區,所有的男人葬在一個區,女人葬在一個區,排列井然有序,就像男女衛生間一樣。“衛生間”裏的每一個人都是住單間,也有哥幾個、姐幾個住一個坑的,但男女絕不摻一起。為了節省地方並且方便挖坑,當時人多是喜歡在墳裏蹲著。

能住在這樣的公共墓地裏,是一種榮譽,那些幹了壞事或者得了惡疾的人,是進不了“祖墳”的,也沒人給他“燒紙”。那些摔死、燒死、淹死、野獸咬死、夭折,以及交通事故而死(當然這類比較少)的人,也不許進來。對於公認的壞蛋則還要趴著躺在墓裏,以示與眾不同、特立孤行,後來這個待遇也給了俘虜來的戰俘。

墳墓裏的隨葬品都比較簡單,多是糧食,供死人在陰間吃。也有豬、狗、猴什麼的,給死人提供動物蛋白。做飯用的陶罐、吃飯用的缽盆,也都放進去。這是死人在墳裏起來做飯時候用的。南方人愛吃魚,就放進去魚。四川有個家夥,死後口咬兩條大魚尾巴,象征著有吃不完的魚。

現在一些原始部族,在下葬的時候,人們就唱起挽歌:“你去吧,那是你的媽媽、舅舅住的地方,安心住在那裏吧,不要回來。”這也形象地反映了當時母係氏族社會的實質:去找媽媽、舅舅,他們是陽間和陰間裏的家族主宰者,而無所謂爸爸。他的爸爸,作為別人家的舅舅,隻在這家族裏住過幾天而已。

神農氏跟他的夫人“聽襖”生下一個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火神)。祝融被驅逐到長江流域,生下了共工(水神)。共工的兒子術器生有異相,頭頂平整如削,另外一個兒子叫後土,乃土地之神。後土生下噎鳴,噎鳴有十二個孩子,他們是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名字都像蒙古人了!)等十二個少爺,分掌十二屬相。後土還有位孫兒,就是誇父。這都是荒誕不經的《山海經》裏講的神話。但我們手頭沒有比這更不像神話的史料了。

總之,這一群兒孫裏邊,知名的就是“祝融、共工、誇父”三位,還有一個“榆罔”先生,是神農氏的嫡係真傳第七代玄孫,一說是第十七代玄孫,他跟黃帝是同一時代的人!(我看第二十七代都不止。)

神農氏還有幾個閨女,都沒得到好。其中一個閨女跟“赤鬆子”先生(當時的宇航員)私奔了,倆人一起得道成仙。還有一個閨女很漂亮,叫瑤姬,夢中遇見一位英俊的白馬王子,於是得相思病死了。死後變成了瑤草,開著一種黃色的小花。據說世間的女子隻要吃了瑤草的果子,就能令男子愛之發狂。後來她在巫山上落戶,曾送給治水英雄大禹一本水力學專著。到了楚頃襄王時候,瑤姬變成了巫山神女,成為了楚襄王的性幻想對象,和老楚發生了一段夢中交合。神農氏還有一個最小的姑娘,也最著名,那就是“精衛”小姐了,她的本名叫女娃,不知怎的,從大西部跑到東邊的大海裏遊泳,因為沒想到大海比陝西的渭水還寬,體力不支,給淹死了。於是她變成了一隻白腦袋白嘴紅爪子而體形像烏鴉的鳥,就叫精衛,跑到山上,銜來木棍石子,往東海裏丟,要把大海給填滿。這就是陶淵明作詩所說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精衛填海,銜著西山的木石,去填汪洋的東海,想把壞大海給活活堵死,有誌氣。隻是這裏填滿一個海,隔壁勢必又冒出一個海,怎麼辦呢?你不讓它冒,那麼多的海水去哪裏呢?

神農氏的女兒們都沒得善終,大約反映了遠古女孩紅顏壽短的事實吧。為中國扶農、扶貧做出重大貢獻的神農氏的後代,大約就是這個情況。

七千年前神農時代母係氏族的人們,脫離了原始的狩獵打魚,過著男人耕種而食、女孩織麻而衣的樸素生活,沒有戰爭,沒有焦慮,其樂融融,難怪被莊子、孔子無限向往呢。這個小國寡民的美好時代又持續了兩千多年,直到五千年前,一個遊牧部落名叫“黃帝”的人,打破了它的安寧。我們先暫不說它。

七千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亞洲、非洲、歐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石器文明,這裏麵最佼佼者是在亞洲西部(我是說全世界的最佼佼者)!

就像中華民族誕生於亞洲大陸的東部,蘇美爾人(Sumerians)生活在亞洲的西部,那裏有一個“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故稱“兩河流域”,音譯為“美索不達米平原”——就是小天王周傑倫唱“我對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平原”的地方——小天王的史前野蠻女友把她對小天王的愛寫在了史前的兩河流域。

蘇美爾人,從七千年前起就生活在兩河流域,時間上與我們的神農氏齊頭並進,但是成就更勝一籌。七千年前的蘇美爾人已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意思就是說,他們有了金屬!就是我們的神農氏最渴望的金屬!就是因為缺這個,神農氏才沒有從餐飲的“蒸汽革命”中發明古代蒸汽機(嗬嗬,假的)。

如今,在兩河流域,出土了蘇美爾人七千年前的銅珠、銅線,還有煉銅遺址。

並且,七千年前的蘇美爾人還培養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麥子,跟我們的小米不同。蘇美爾人把麥子磨成粉,和成麵團,擱上發酵粉,然後進行烘烤,加上蜂蜜作為甜味劑,此外還有椰棗汁。並且發明了吃飯的叉子。

蘇美爾人的麥子成為了古代西方各國的主食,使得世界餐飲形式走向了“烘烤”的路子(麵包)。中國人則正好相反,吃小米,采取煮食的策略,這在世界獨一無二的——其他國家都是麥子文化。

中國的麥子起源晚——比小米(粟)晚,而且也不流行。最早的麥子是從西部開始有的,在新疆。甘肅天水有一個“麥積山”,也出土了中國很早的麥子。人們因此懷疑中國的麥子是遷徙中的“蘇美爾人”從西亞帶過來的。並且有人說“麥”字在古文中,就是華夏的“華”字。如果是這樣,“蘇美爾人”對我們的意義就不可小覷了。

“蘇美爾人”的麥子,最終在漢朝以後,成為中國北方的流行主食——麵食。中國人開始吃饅頭、大餅和麵條,不再主喝小米粥了,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到了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更像服用了興奮劑一樣早熟,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進入了“青銅時代”。這時的蘇美爾人已經大量使用青銅工具,並興建了最原始的城市和城市中巨大的塔廟建築。他們把兩河流域的泥土燒製成數百萬塊磚(世界上最早的磚),以瀝青作黏合劑,在城市中建造了巨大的台基式泥磚塔廟,用來供奉他們的神祗。如今可以看見這些神廟的遺址、泥磚、棺墓和出土的雕塑,這些東西以及建築它所用的青銅工具,都向我們證明,人類最早的城市國家(或叫城邦國家),是出現在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兩岸地區的蘇美爾人手中。

所謂“城市國家”,就是指以某一城市為中心聯合附近一些村莊構成的方圓不過百裏的小國,亦稱城邦,該城市的中心建築物為神廟。

六千年前兩河流域出現的蘇美爾人的城邦國家,也是遠遠領先中國的地方。這種“城邦”,算是一個政權了。

到了距今五千五百年前,聰明的蘇美爾人又創造性地把河中泥巴製成泥版,當作書,用蘆葦做筆在上邊寫“楔形文字”。兩麵寫完後,就把它晾幹、燒硬,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書籍,比中國商朝時(距今三千多年前)才出現的甲骨文早了兩千多年。到了距今五千一百年,蘇美爾人的這種“楔形文字”已經非常成熟,有兩千多個文字符號。

如果以青銅器、城市、文字三個方麵的出現作為判斷文明的要素,那麼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前的蘇美爾人已經達到了文明的標準,率先在全世界第一個跨入文明的門檻!

而這時的中國,不但青銅、文字都沒有,實則連夯土城牆都還沒有,意味著小的城邦國家(“諸侯”)還都沒出現。

世界上第二個跨入文明行列的是非洲北部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

遺跡顯示,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埃及地區開始有了城牆、磚房、青銅技術和城邦。這樣算來,埃及的城邦國家出現得比兩河流域晚五百年。這時,埃及的各個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奴隸和財富,經常發生戰爭,參戰一方規模動輒幾千人。

到了距今五千五百年到五千一百年時段,埃及人還發明了象形文字,幾乎與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同期,象形文字可以從左往右寫也可以從右往左寫的,但不是寫在泥版上,而是莎草紙或石板上。

總之,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一百年的時間段,兩河流域和埃及的文明已經卓然勃發,並且在五千五百年前時具備了文明的“三要素”。而整個這一時段,七千年前到五千年前的中國,神農氏及其後裔們還住在渭水岸邊零星的坑屋裏,拎著石器和木棒子種植粟,古書的紙上和地下都找不到什麼,找到的隻是神農氏到黃帝的一介名字(古書上)和西安半坡等地挖出的幾罐子小米、一些陶碗以及南方的小型玉器,文明的跡象非常渺弱,沒有青銅和文字以及城邦的任何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