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是個內陸國家,常年幹旱,廣袤的草原隻能靠天吃飯。雖然外蒙礦產量豐富,但是由於國家財力的欠缺,豐富的礦藏隻能沉睡早地下,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國家經濟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所幸的是,外蒙的人口不多,才區區幾百萬,還不如華夏的一個省會城市的人口多。
外蒙的總統向華夏遞交了國書,承認外蒙是華夏的一部分,強烈要求華夏官方予與承認,這是全體外蒙人民的希望,也是全體華夏人的心願。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百般訴求的東西可能可望而不可即,你對一件事情看淡了,也許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好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更讓1號首長沒有想到的是,外蒙的回歸比台島的回歸更為簡單,幾封國書就解決了問題。台島的回歸還有個“一國兩製”的問題,外蒙的回歸可就簡單的多了,外蒙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體製與華夏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不同的是雖然都在改革,外蒙改革的力度沒有華夏改革的力度大,經濟上落後了些。
沒有了製度上差異,也就沒有了意識形態的差異,各種融合就自然而然,很快的,外蒙就成立了華夏的一個省份。當然,不能再叫外蒙了,就跟北蒙合為一體,成立了北蒙自治區,成了名符其實的北蒙大家族。
北蒙合一,國家給予了高度的優惠政策,就像當年的南圳一樣,華夏沿海一帶的企業紛紛落戶於北蒙,一時間,北蒙成了新的開發熱點,大量的華夏內陸人士紛紛移民北蒙,成了移民風潮,其熱點程度絲毫不亞於上個世紀的千萬移民闖關東。在短短的1年之中,移居北蒙自治區的內陸居民就達到了千萬之多,其開發程度,除了極具惡劣環境的地理位置之外,整個北蒙自治區,到處都有了人煙,使其原來的蕭條的狀況大為改觀。
優惠的政策,帶來了龐大的移民,也同樣帶來了龐大的問題。首先一個就是水源的問題,這就是國家大為的頭疼。於是,國家拿出重獎,向全國範圍內征求辦法。同時也號召全國的企業積極參與進來,共同開發華夏北部。
龍丹最早知道了這個消息,就一直揣摩著自己出手不出手。按照龍丹的計劃,參加國家大規模行的建設是要在多年以後,等自己的實力有了更加殷實以後。可是現在國家在外蒙回歸以後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水源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困擾著許多國家的一個大問題。但是,在龍丹這裏已經有了而一個解決的辦法。
在閑時候,龍丹就曾經與飛船上的龍泰商談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龍泰看來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用反重力技術,把大量的海水攝取到幹旱地區就行了,還省去了鹽分過濾程序。可是龍丹不同意這樣的做法,一個是這樣的技術太過駭人聽聞,另一個就是,若每次都讓龍泰親自去操作,那龍泰還不是天天忙死?需要想一個兩全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個問題。
後來,龍丹就異想天開,詢問龍泰能不能從海底開通一條輸水通道,將大量的海水直接引導幹旱地區的地下,再想辦法把海水引向地麵。本來,龍丹以為自己的這個想法過於天真,可是龍泰竟然說是可行。龍丹問龍泰,這樣龐大的工程要如何才能完成,龍泰的回答倒是讓龍丹大吃一驚。龍泰說道:“可以造一台地下隧道挖掘機,把九顆水晶球放在上麵,就有取之不竭的能量,一條幾千公裏的地下隧道也用不了幾天”。
龍泰畢竟是超級電腦,雖然絕世無雙,但還是沒有人心的複雜,他哪裏知道在地球這個世界裏,還有許多的勾心鬥角。若是建造這樣的一台地下隧道挖掘機,並把飛船上僅有的9顆水晶球放在了上麵,要是引起國際間的搶奪,到時候,龍丹要是把9顆水晶球弄丟了,可是哭都沒地方去哭了。於是龍丹就否決了這條建議,原因就是把9顆水晶球放在上麵太過不安全。龍丹也沒爭辯,就輕而易舉的想出了另一條辦法,這個辦法使得龍丹在國家征求解決水源的行動中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