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再下江南(2 / 2)

躘髯老人把著病人的脈搏,閉著眼待了一會,說道:“您這是受潮氣影響,舊病複發。您上過戰場吧?”病人驚奇的說道:“您怎麼知道?我從小參加革命,幾十年下來,不知道打了多少仗”,“您這是身上的槍傷未愈,隨著年紀的增長,一旦受潮,舊傷引發,刺激經脈,引起四肢無力”躘髯老人道。病人急切的說:“龍老先生,我在京城事情較多,能盡快治愈嗎?”,躘髯老人道:“不難,我給您開副藥方,你照方喝下,三天後就可以起床,起床後照方再喝三天,不要劇烈活動,然後,每天早上喝上一碗,保證藥到病除。”說完,拿出紙筆,刷刷寫了幾行字,交給姓王的年輕人,道聲別,就走了。

躘髯老人剛走,姓王的年輕人急忙細看藥方,隻見寫著:生薑二兩搗碎,加天椒三枚,三碗水熬成一碗,睡前服下,三日見效。看罷方子,年輕人不由大怒“這個老東西,怕是徒有虛名吧,生薑辣椒能治什麼病?”病人伸手要過方子看了看,說道:“你小子老毛病又犯了,別小看人,盛名之下無虛士,說不定有點道道,反正在這鎮上也找不到什麼好大夫,姑且試試。”之後,病人就按照這個方子,喝了三天,竟然奇跡般的好了,雖然身體還是有點虛,畢竟能起床走路了。

且說,躘髯老人回到家裏,對小龍丹說道:“剛才給那個姓王的看病,看得出那人是個不小的幹部,看了我的方子也許會生氣,不過,要是按我開的方子吃藥,三天後說不定會來咱家道謝,信不信?”小龍丹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躘髯老人自信的笑了起來。

三天後的下午,果不其然,姓王的年輕人攙扶著他父親走進來躘髯老人的院子,問道:“龍老先生在家嗎?”阿福應道:“老先生在屋裏”。兩人進了屋,王姓的病人對躘髯老人致謝道:“老先生真是華佗在世,化腐朽為神奇,兩味常見的炒菜佐料,就能治好我的老病,真是佩服”,“治病不在藥好壞,能治病的就是好藥,你這個病要是吃人參鹿茸反而虛火上升,非把你治趴下不可”說完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孩子是?”王姓病人看了一眼龍丹對躘髯老人問道,老人說道:“是我的孫子,龍丹快叫伯父”“伯父”龍丹乖巧的答道。王姓病人雖然狐疑龍丹和老人的歲數差距,也沒往深處想。又說:“老先生,我叫王戰,在京城一機部工作,他年若是你們去京城可去找我,別的不敢說,吃頓飯還管的起”。老人說道:“我九十有八,也不知道能活幾年了,說不定我這孫子長大以後要麻煩你們”,兩人打著哈哈,拉起了家常。晌午的時候,王戰爺兩個才戀戀不舍的走了。龍信天天在集市上賣著生薑,算算時間,也到集合回家的日子了,就把剩下的生薑盡快的兌換成大米,等著老鄉們來梅城集合。

再說另外的19個人,離開了龍信,有去吳城鎮的,有去桃花鎮的,不一而足,反正千島縣有幾十個鎮,他們的收獲也是不小,尤其是龍方,徐更這幾個鬼精溜滑的人,倒換的大米比龍信還要多,實在是出了龍信的想象。

龍信一行20個人,都推著裝的滿滿大米的獨輪車,一路上哼哼著《大海航行靠舵手》,互相聊著不葷不素的黃段子,笑語歡歌的回到了龍家灣。龍家灣從此就有了種薑的習慣,一直發展到了現在,其中最賺錢的96年,一斤生薑竟然瘋長到了12元一斤,而96年的生薑產量也到了7,8千斤,龍家灣曾經有多戶人家一年的生薑收入就達到了數十萬元,龍家灣徹底擺脫了貧困的現象,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