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再下江南(1 / 2)

龍丹在接下來的一年裏,生活質量有了大的改善。家裏不缺糧食,加上躘髯老人的囑咐,龍信也格外對這個小兒子照顧些。龍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身材也躥高了不少,猛一看倒像五六歲的孩子模樣了。平日裏龍丹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由於認識字,能看懂小人書,經常給小朋友講著講那,雖然有些字認不全,時間長了,龍丹竟能順下溜來,加上胡謅八咧一番,竟然也是有頭有尾。十幾本小人書,村裏的孩子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但在文化沙漠的年代,也是孩子們唯一值得津津樂道的東西。不像現在的孩子,生下來就能看電視,看動畫片,幾歲就玩遊戲。

一開春,龍信的日子逐漸忙碌起來。縣裏要修水庫,龍家灣也屬於灌溉區。灌溉區的農民要出民工,以工代錢支援修水庫的巨額投資。每家每戶都要三抽一,六口人要出勤兩人,出民工一個月。龍信家裏老少不均,隻好自己多出勤一個月,代替兩人。到三月初才回到家裏,倒也沒耽誤種植生薑。

種植生薑的工序很是麻煩,首先要把薑種從井窖裏導上來,堆放在院子裏的向陽處,用麥糠柴草蓋嚴,再用稠泥厚厚的漫上一層。在三月初悶上薑種,大約20天後,生薑發出很多嫩芽,然後一個嫩芽一塊,掰成一塊塊的,種在地裏。現在這個年代生薑種植時間可是大大的提前了,因為有了地膜覆蓋技術,不會凍壞薑種,生薑生長時間長了一個月,產量也大大的比以前提高了。那個年代可沒有這樣的東東。都是土辦法。

龍信忙前忙後,走東家串西家,幫助龍家灣有種植條件的農戶種上生薑,總算忙活完了,大約有七八十戶種人家種了能給人有發財希望的生薑。轉眼到了收獲季節,20多家想跟著龍信下江南的農戶集合在龍信的家裏,商量著如何去江南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龍信一夥20多人,浩浩蕩蕩來到了江南,在商定了集合日期和地點後,其他人四散離去,龍信帶著龍丹再次來到了小鎮梅城。

走進躘髯老人的的家裏,小龍丹高興的撲到了老人的懷裏。老人也高興的哈哈大笑:“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接著就問龍信道:“家裏人都好吧?”“都好,都好”龍信也高興的說道:“由於去年賣生薑換回了不少糧食,家裏日子好多了,你老人家還給了那麼多錢,您看龍丹的身子就知道了,比前年可是好多了”。老人瞅著小龍丹,自顧著說道:“是不錯,身體也快養過來了,不過,還是差點火候,看來今年除了泡中藥,還得內服一些強筋壯骨的”。

龍信第二天就忙活著去集市了,龍丹就跟著躘髯老人一塊起居行走,除了每天晚上睡覺前泡中藥一個時辰,有加上了早上空腹喝下一碗老人專為小龍丹配製的強筋壯骨的湯藥。雖然不太好喝,有一股濃重的中藥味,小龍丹也是懂事的早,知道老爺爺不會害他,也就心甘情願的每天早上喝下一大碗。

除此之外,小龍丹就跟著老人走四鄉串八村的為鄉親們看病,這也是老人有意的鍛煉小龍丹的見識。這一天,老人剛伺候著小龍丹喝下中藥,阿福就開門迎進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一進屋就向躘髯老人問道:“您是龍老先生吧?”“您有什麼事?”老人接話道。年輕人說道:“我是京城來的,我姓王,叫王軍,祖籍是梅城鎮人,跟著父親回老家看看,我爸幾十年沒回來了,這次回老家,多住了幾天,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渾身發軟,起不了床了,您老是否有時間去給我爸看看?”“沒問題,咱們這就走,你前麵帶路”老人爽快的答應道。於是,在年輕人的帶領下,躘髯老人帶著小龍丹一起來到了病人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