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 如何增長福報(1 / 3)

第一節 糾正聞法動機

一、正確的聞法動機

首先請大家發菩提心,我們聞法之前要糾正自己聞法的動機,以菩提心來聞法:為了一切的如母眾生可以快速地由生死輪回中間解脫出來,所以我們要來聞法。通過聽聞佛法可以知道怎樣修行。以菩提心來聽聞成佛方法的開示,之後通過正思、正修,我們就可以成佛。唯有成佛才真正有能力幫助一切眾生由六道輪回之中解脫出來。

這個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好像一棵樹一樣,如果樹根有毒,樹的花、果都是有毒的。我們修行也是這樣,如果你最初起心動念動機不是那麼理想,你的功德就差很遠,所以請大家要以菩提心來聞法。

二、快樂生活與快樂修行

今晚我們講的題目是《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禪宗的三祖僧璨大師就開示過:快樂無憂就是佛陀。如果我們每一天都非常開心、快樂,沒什麼憂愁,這種生活就是解脫的生活,就是歡喜自在的生活。

怎樣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呢?佛陀說:快樂其實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暫時的快樂,就是人間天上的快樂;第二個層次是永恒的快樂,就是涅槃的快樂。

我們用兩個晚上的時間,首先給你們講基礎,怎樣得到暫時的快樂,就是人天福報,人間天上的快樂。其實學佛應該是非常快樂和輕鬆的一件事,不管你學佛不學佛,我們想一下,一般人所追求的是什麼呢?首先是希望自己和家裏的人、朋友、周圍的人可以生活條件好一點,財富自在,這一點是最基礎的。

有的人以為我修行就要放下,學佛就要放下,放下就不可以追求世間的財富,不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順利。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如果世間法你想求都求不到,你想求出世間法是很困難的。比方我們求財富,求聰明智慧,求身體健康長壽,如果你這些東西都求不到,“噢,我念阿彌陀佛,將來可以往生西方。”你求得到嗎?世間法都求不到,你有障礙、有業障沒有消除,你以為可以求到出世間法的解脫嗎?很困難的。所以一定要有基礎。

大家學佛不可以將生活跟修行分為兩部分,我們應該將佛陀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間,這樣你每一天的生活都非常的快樂,非常的開心。遇到煩惱你懂得用佛陀的智慧來轉變,有不如意的事情,你會運用佛陀的智慧和教導來提升自己生命的境界。這樣每一天都生活得非常的開心,就是真正的佛弟子。

如果你學佛每一天都愁眉苦臉,其他人見到你就產生一種反感。而且對佛法有一種誤解:“噢,他不學佛還好,學了佛之後,每一天好像很憂愁,好像很痛苦。噢,看來學佛不是一件好事。”

這樣你就讓眾生誹謗三寶了。

所以我們學佛每一天都很快樂的,而且學了佛以後身體很快恢複健康,你以前對任何事情很難看破放下,現在可以看破放下,提升自己生命的智慧。

這樣大家就說:“噢,學佛之後真是有很大的好處。”

你不要度他,他自然就跟著學佛了,所以這一點就是一個方麵。

三、快樂修行的三種追求

不管你學佛還是不學佛,我們追求的基礎是怎樣得到福報,怎樣財富自在。

第二是怎樣可以有智慧,提升自己的智慧。

第三是怎樣可以健康長壽。

怎樣可以得到財富自在,這個是世間人所求的,我們怎樣可以讓自己的事業比較興隆,生意做得比較好?

有些人說:“很簡單,念《藥師經》。”

很難講,有時還好,但是有時覺得沒有什麼變化。這個原因在哪裏呢?因為你不是真正了解佛法,你是表麵學佛,表麵的修行。

但是如果你有了財富,生活條件好了,這樣就可以了嗎?不是的,還要有智慧。你看很多人有一點福報,以前做生意,或者做其他事,掙到幾百萬,但是他不夠智慧,去到澳門那邊賭博,一夜之間一次就輸了幾千萬,這就是沒有智慧。或者甚至有一些人吸毒,讓自己生不如死,這種也是沒有智慧。所以我們應該有了福報,還要有智慧。

你有福報,也有智慧,如果你沒壽命,那也沒用。你自己有命賺錢沒命享受,這種也不是很好。所以我們第三方麵就應該追求自己的身體健康長壽。

一般人學佛之後,如果隻是表麵修行,時間長了之後慢慢地信心就會有動搖,就會有變化了。所以有些人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那段時間的信心很堅固,很精進。每一天早上三點鍾起床做早課。但是時間長了,覺得自己想求也求不到,慢慢地心就退轉了,所以“學佛兩年,佛在西天”,那段時間距離就很遠了。“學佛三年,無影無邊”,或者“化為雲煙”。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他不是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得不到什麼感應。

第二節 福田與福報

我們怎樣求福報大家要知道。

有些人說:“哦,很簡單。有個上師過來,或者有個活佛過來,我去求一個黃財神心咒,或者求一個財神法的灌頂。”每天念“嗡 藏巴拉 紮冷紮拉耶 梭哈”,這樣念一年也沒有效果,為什麼呢?

有些人說:“我念《藥師經》,《藥師經》上麵說求富饒就可以得到富饒,求健康就可以得到健康。”每一天就去念《藥師經》,行不行呢?

大家要明白得到福報,要有這個福報的因。好像你要有收獲就要種下種子,因和緣都是需要的。我們把種子播在很肥的土裏麵,另外需要有水,有陽光,很快它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很快你就可以有收獲。但是如果單單有水份、有陽光,你不把這個種子種下去,你有收獲嗎?沒什麼收獲。所以我們修財神法也好,修《藥師經》也好,這些是一種緣,幫助你得到福報,幫助你消業障,幫助你很快得到福報的緣——助緣。但是你要有因,有這個福報的種子。

以前西藏有一個乞丐,有一天就自己想:“哎,我真是沒福報啦!很可憐,做乞丐呀!不如我去寺院求一個黃財神法看看。”然後去到寺院,求上師傳一個黃財神的法給他。他每一天很用功地去修黃財神法,念黃財神的心咒,還有財寶天王的心咒。念了一個月都覺得沒有什麼變化。

有一天,他越想越生氣,衝到寺院裏指著這個黃財神就罵了:“嘿,黃財神,你真是沒有什麼感應!你看,我修你這個法修了一個月,好像都沒什麼變化。為什麼這樣?你是不是完全沒有什麼靈感的?”

那天晚上黃財神就托夢給他說:“你搞錯了。其實我都已經幫你了。你想一想,你修法這一個月的中間,有一次你跟另外一個乞丐去討飯,有一個乞丐先走,他隻得到一些飯。而你得到飯,另外還有幾條菜,這個就是我幫你的,我賜給你的福報。”

其實最關鍵是什麼?你修黃財神法是一個緣。最關鍵是你種下一個福報的因。種下一個種子在裏麵,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福田中間下個種子。佛陀說福田有八種,我們今天簡略地講三種福田。

一、恩田

1.恩田的故事

第一種福田是恩田。父母是恩田,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父母是我們的福田。如果有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他就算有福報都很快會消散,所以孝順父母可以令我們增長福報,這些是種福報的種子。

這個世間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兒女很小的時候,父母無條件地照顧他們,一心為著兒女健康地成長,好吃的東西自己都舍不得吃,都留下來給兒女吃。一切都為了兒女,無條件地奉獻,所以對我們的恩德是最大的。

要有一個孝順父母的心,這是做人的基礎,是學佛的基礎,是得到福報的源泉。

以前有個人他的家裏很困難,後來他的母親年紀很大了,做不了什麼事,又整天生病。他覺得很麻煩,是一種負擔。

有一天,他就背著他的母親走到一個深山裏麵去,一邊走一邊就聽到他的母親在後麵折斷樹枝。他心裏就起心動念了,他就想:

“母親是不是想折斷這些樹枝會記得回家的路呢?”

他不出聲就拚命地走。走到很遠、很深的山裏麵,一路上都聽到他母親在後麵啪、啪、啪地折斷樹枝。

然後他就忍不住了,對他母親說:

“母親,你不要折斷樹枝了,現在已經走了很遠很遠了,就算你自己知道回去的路,你都沒這個精神,回不去了。”

他母親怎樣回答他呢?

她說:“不是的。兒子,你搞錯了。我不是為了自己回去而增加你的負擔,我是怕你走得太遠、走得太深,我怕你迷路不認識路回去,我是沒什麼所謂的。”

可見在任何情況之下,父母對兒女的關心都是最深、最慈悲的,所以要孝順父母。

觀世音菩薩的靈感故事就有講過,有一個人發心去朝拜南海普陀山,他去到潮音洞的時候,就聽到很多人說:“在潮音洞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可以見到觀世音菩薩的真身現出來給他看。”

所以他很歡喜,就虔誠地在那裏念幾個小時。想求見觀世音菩薩的真身現出來給他看,但是沒見到。他很失望,就想著回家。

剛剛走出來就見到一位老人家,問他:

“你從哪裏來?你來這裏做什麼?”

這個人就回答,我是從哪裏哪裏來,我來這裏是想見觀世音菩薩的真身。

老人家就回答他:“你想見觀世音菩薩的真身很簡單的。你快點回家去,就會見到一個人披著一件棉衣,反穿一雙鞋子,左邊的鞋子穿在右腳上,那個人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他聽到之後就很快趕回家去,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三更了,他就敲門。他媽聽到兒子回家很歡喜,馬上衝出來。他一看,因為他媽很心急,想為兒子開門,所以棉衣都沒有穿好就披著,一雙鞋子都穿反了。所以他就明白,其實當時那個老人家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來點化他。

孝順父母就好像當菩薩那樣地孝順和恭敬,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報。

2.如何孝順父母

怎樣孝順父母呢?

首先讓父母的生活條件好一點。

然後對父母的態度要非常的好。不可以說,“哎,這個老人家囉囉嗦嗦。”這樣雖然你給父母的生活條件好,但是你的態度不好都是有業障的。

第三種報恩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最好的孝順。如果父母是信佛的要鼓勵他們好好地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如果父母不信佛,要多一點善巧方便來引導他們了解佛法、相信佛法。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打麻將,或者其他事情上。這樣子令父母超出生死輪回,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孝順。

所以我們要知恩、報恩,要知道父母親的恩德,這樣來報恩,有這種知恩報恩的思想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報。這樣做人就比較順利。有一張報紙上麵刊登著,李嘉誠有時很大的生意都不去做,如果他媽媽病了,寧願在醫院守在他媽媽的床邊。這其實都是增加自己福報的方法。

所以要由基礎開始修。

如果有一些人覺得經常同父母見麵的,所以沒有恭敬心。見到佛陀就頂禮,見到父母是不是頂禮呢?當然不一定是表麵形式上的頂禮。但是心中有沒有一種恭敬的心?

而且還時常見到父母的缺點。如果你連父母都是經常見到缺點,那就是你自己的業障。應該有一種知恩報恩的思想,無條件地來報答父母,或者父母有其他的缺點也好,錯誤也好,應該非常善巧方便來幫他,引導他,不可以指責他,或者罵他,這樣非常的錯誤。

有時候我們見到他們的過失,不一定是他們的過失,往往是你自己的習氣。比方來說,你是一個牙醫,如果看見一個人開口笑,你首先最關心的是看他的牙齒是不是蛀牙,是不是?你不會關心其他的。因為是你自己內在的習氣,所以很自然見到別人的缺點。再比方來說,你是一個賣皮鞋的,同樣一見麵首先一眼看下去,看他穿什麼皮鞋。是自己的習氣。賣時裝的,一眼看下去,噢,他穿的衣服是多少錢。

你見到別人的缺點,有時候不一定是別人的缺點,往往是你自己內在的習氣,是你自己的缺點。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應該見到眾生的缺點,如果你連父母都是經常見到缺點,那你真是沒福報。這些是最基礎的,我們怎樣在福田中間去種種子。希望大家在這個恩田中間,對我們恩德最大的福田中間下種子。這樣我們做事很順利,很快有福報,好過你天天有口無心念《藥師經》。

大家真的了解《藥師經》嗎?不了解。就隻是懂得口念,以為念一遍就會怎樣怎樣了,就會得到什麼了。要了解,你念了要有自己的行動,這樣才是真正地念《藥師經》。

《六祖壇經》上麵說:“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如果你心迷的時候就被這個經所轉了,就被她控製了。如果你心覺悟的話,你懂得按照這個經上麵佛陀教我們的智慧去做,才是真正地叫做誦經。

否則你口念心不了解,不知道行動,這就是口是心非地去念。你口是心非地念,之後沒什麼感應,反而指責好像《藥師經》都不靈,好像藥師法都沒有什麼感應。其實你搞錯了,是你自己不懂得去修,不了解《藥師經》是講什麼,不懂得去行動。所以我們要如法修學。一定要了解。

二、敬田

第二個方麵的福田是敬田。三寶是我們的福田,在三寶麵前種福田,這些是很快速增加福報的。三寶是福田,是我們恭敬的對象,所以是敬田,要如法地供奉三寶。

有的人說我家裏都有供養三寶的,好像我都不覺得有什麼變化。其實你不了解佛法,往往以為擺一尊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了。要如法,在三寶麵前你種下很微細的因,果報就非常廣大,所以希望大家要非常的謹慎。

1.如何布置佛堂及供奉三寶

首先來說怎樣布置佛堂。有些人不懂得,他家裏有尊很大的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王菩薩,另外有一尊很小的釋迦牟尼佛,他把觀世音菩薩擺正中間,釋迦牟尼佛擺旁邊,這樣覺得好看一點。其實這樣錯了。

打個比方來說,你爺爺個子很矮小,你爸爸個子很高大,你沒有理由叫爸爸坐在正中間,爺爺,對不起,你坐在旁邊。你不可以這樣的。

這些是不了解,完全都不懂得佛法,將佛像當成一個玩具一樣,為了自己好看。這樣你搞錯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擺佛像,供養三寶,布置佛堂要很如法。釋迦牟尼佛一定是在正中間,接著是藥師佛、阿彌陀佛,之後旁邊擺菩薩,再旁邊是擺護法神、財神、其他的關公。這樣擺才是如法的。

有些人他始終不是當佛像是真正的佛陀,而是當一個玩具來供,三天兩頭就看他不順眼。哎,好像觀世音菩薩身上有點灰塵,搬他下來,拿點檀香水幫他洗一洗;或者拿個水龍頭衝,衝了之後擺上去,三兩天就搬一次。那你就搞錯了,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恭敬心,不要把他當玩具。

你一方麵求佛菩薩給你加持,一方麵把他當玩具,你就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你是得到玩具的加持。玩具沒有加持的嘛!如果你是把他當成真正的佛陀,你就得到真正佛陀的加持;你當他是一個凡夫,你就得到凡夫的加持;你當他是玩具,你就得到玩具的加持。

開了光的佛像絕對不可以隨便搬來搬去。有一本經叫做《造像度量經》,這本經書上麵很詳細地告訴我們佛像如何最如法地去做,還有如果我們要移動他怎樣去做,她上麵有說到。

我今天簡略地說一說。比方來說,你要搬新家,你從這裏搬到那裏,你一定要首先拿你以前開光的鏡子照著那尊佛像觀想,如果你知道,念那個咒也可以。最簡單的觀想是“嗡 啊 吽”,觀想佛像上的靈光進入到鏡子裏麵,之後用毛巾蓋住鏡子,稟告佛菩薩之後才可以請過去。然後揭開毛巾如法對著佛像觀想靈光再進入佛像身心裏麵。這樣才是如法的,不可以隨便地搬。我們四月初八浴佛都是用沐浴偈,所以要很如法地去做。

而且,你如果沒有什麼條件,最好就不要去到寺院,或者哪個地方,喜歡這個佛像就請回來,之後整個房子周圍都有,臥室、廚房、餐廳、客廳、到處都有。

你明白嗎?很容易種下過失。你供養三寶是為了增加福報,如果你不恭敬,反而種下一個不好的因。比方夏天,你周圍都有佛像,你穿著短褲走來走去,你這樣減少自己的福報,怎麼可能增加福報呢?所以一定要如法。

當然,好像欽仔那樣他家裏有很多佛像,所有的佛像在佛龕裏麵,有幾個佛龕,那是沒問題的。所以一定要如法供奉三寶才好。

供佛像不可以按照材料來分。有的人說,這尊觀世音是很名貴的,是黃金做的,或者是鍍金的;這尊觀世音是陶瓷的,或者這尊釋迦牟尼佛是陶瓷的,所以最名貴的擺中間,陶瓷的擺旁邊。你就搞錯了。佛像不是你的財產,不可以當佛像是你的財產,這是你種福田的地方,敬田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布置一個佛堂最好要有佛陀的身功德、語功德、意功德,三種功德都有,那樣才是最好的。

佛像是佛陀的身功德。另外要供奉一些經書,最好供奉《大般若經》,這些是佛陀的語功德,我們供奉可以很快速增加自己的智慧。如果你暫時請不到,你供奉一本《金剛經》也行,《藥師經》、《地藏經》都可以,這是供奉法寶。意功德,最好供奉一座塔。那樣如法供奉,佛陀的身、語、意功德的加持都圓滿具足。否則你就是擺一尊佛像,隻得到佛陀的身功德加持,所以你要知道很如法地供奉三寶。

另外有一些人很喜歡去泰國旅遊,請一些泰國的四麵佛擺在正中間,其實你搞錯了。四麵佛不是佛,是護法神,不過我們通俗稱他為四麵佛。所以要如法地去供奉。

布置佛堂以及供奉三寶,怎樣布置好?怎樣獻供養?大家要注意,供水杯,如果是空杯不可以擺在佛台前麵,最好是反扣過來放在佛台上麵就可以。空的東西不要擺在上麵。

而且花瓶插了花,如果花枯萎了,花拿走以後,空花瓶要不就收起來,要不用紅紙皮來把它蓋好,不要擺一個空瓶在那裏。在夏天我見到很多人家裏電視機旁邊擺了兩個高高的空花瓶,這是不好的。

佛堂前麵一定要很幹淨才行。有些人很迷信,不了解佛法,他點了香,香枝不拔出來,整個香爐全部都是香枝。他以為這樣自己會有福報,其實很髒,佛堂要很清淨。如果很清淨,而且你整天用鮮花來供佛,你就會身有香氣,不用灑香水了,都不用打扮了,你走出去自然有香氣。但是如果你佛堂很髒,你要注意,很快,或者下輩子你就會有狐臭。因為連三寶的福田你自己都不會去恭敬,都不會如法地去把清潔搞好。

現在的人造香爐造得不太好,上麵大大的一個佛字,有佛字的香爐上麵插香,是不太如法。當然如果我們請了,也沒問題,你就不要把它擺在地上。

而且點蠟燭,有的蠟燭造成塔一樣的,點著之後就變成怎麼樣呢?你破壞兩座塔,就是破壞佛塔,這個過失是很大的。所以供奉的東西要很如法。

有一些支香包裝上麵印著一尊觀世音菩薩。這些要很注意,將這些印有觀世音菩薩像的包裝紙收集在一起,然後如法地燒了它。有些經書很殘舊,真的不能用,都不可以隨便亂放,應該念一遍《心經》,三遍往生咒,然後如法地燒掉,那個幹淨的灰倒進江河裏麵,就比較如法,不可以隨便地扔到垃圾桶裏,這樣否則就減少自己的福報。

這個是很微細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則的話,有些人以為我供養佛菩薩供了很多年,為什麼好像沒什麼靈感。其實你知道嗎?你往往不知不覺在三寶麵前種下很多的惡因,反而會不好的,你怎麼說三寶不加持你呢?你自己不懂得如法去修福報。

有些人喜歡戴著一個佛像,玉的觀世音菩薩或者玉的彌勒佛。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夫妻同房的時候一定要拿出來供在佛堂,不可以擺在主人房。夫妻同房你如果戴著,就是犯了邪淫,你雖然是夫妻還是犯了邪淫,因為你在三寶麵前,所以這些一定要非常謹慎。

我們供養三寶,有的拿著鮮花來供養。大家要注意,比方說玫瑰花有刺,可不可以供佛呢?可以。但是要注意,首先要拔掉那個刺,然後才去供養比較好。你不要把這些有刺的玫瑰直接拿去供養,你有刺去供養佛陀,你做事就會有障礙,就有人喜歡刺激你一下,障礙你。所以你拔掉那個刺,如法地去供養,這樣才好的。

2.隨時稟告三寶

如果我們很恭敬很虔誠地供養三寶,可以增加福報。

每一天早晚,比方來說,你早上準備上班,上班前一定要頂禮三寶,然後出門,這樣才如法。我們有一些同修不注意,一早起床刷牙洗臉,然後去佛堂做功課,做完早課下來煮早餐,叫醒兒女送他們上學,就忘記了回佛堂頂禮三寶,這樣是不好的,失去了修福報的機會。

很簡單的比方,比方說你媽媽還在家裏,你要上班,你應該首先在出門之前打個招呼:“媽媽,我上班了。”回來之後就打個招呼:“媽媽,我回來了。”

同樣的,你當真正的佛菩薩住在你家裏,你怎麼可以不打個招呼就出門口?你怎麼這麼大膽,這說明我們不當佛像是真正的佛陀,我們始終認為他是一尊陶瓷的木雕的佛像,這樣你就不知不覺流失了很多的福報。這些都是很錯誤的。所以一定要很注意,隨時稟告三寶,出門、回來都應該首先第一件事要頂禮三寶。一定是在心中真的明白,真的認定這些是真正的佛菩薩住在你家裏,是我福報的來源,我在外麵工作會很順利。

如果你懂得這樣去做,出門一定會很安全,不用擔心,你當真正的佛菩薩住在你家裏,佛菩薩整天都照著你。所以要有恭敬心,要稟告三寶。你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應該首先要祈禱三寶,稟告三寶,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些人不知道,他有什麼重大的事情,他不懂得稟告三寶,祈禱三寶加持。他會怎麼做呢,找人算命,我這單生意成不成,你幫我算一算,看一看。其實這些說明我們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對佛的信心甚至比不上外麵一個算命的,一個看風水的、看相的,這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