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風險管控“四道防線”
中國經驗
作者:熊光華
2006年,全國第一家設區市農村合作銀行——江西新餘農村合作銀行掛牌開業,農村合作金融體製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五年後,2012年新餘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餘農商銀行”)掛牌開業,吹響了改革轉型發展的鏗鏘號角。七年多來,新餘農商銀行始終貫徹落實國家經濟金融政策以及省聯社各項工作部署,大力支持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完善機製建設、加強風險管控、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進戰略轉型,打造現代銀行”等方麵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取得突破性進展,企業綜合價值大幅提升。
全麵融入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社會貢獻顯著提升。七年來,新餘農商銀行始終堅持“立足社區、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戰略理念,主動順應市場變化,全麵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截至2013年9月,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67.72億元、115.14億元。分別為2006年末的4.31倍、3.94倍,市場份額分別為26.49%、21.63%。連續七年穩居全市銀行業第一。以占全市金融機構20%左右的資金來源,發放了全市80%以上的中小企業貸款,90%以上的農戶貸款,90%以上的下崗職工再就業貸款和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累計納稅7.43億元,成為新餘市納稅大戶,為新餘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新餘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被親切地譽為“新餘人民自己的銀行”。
全麵推進風險管控體係建設,風險管控水平極大提高。改革之前,由於種種原因,管理比較混亂,資產質量非常低劣,風險一觸即發,發展步履維艱。新餘農商銀行提出了“一個主線、二個提高”的總體思路,即以風險管控為主線,提高業務發展水平,提高資產質量。厘清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監事會及支行、部門、分理處風險管理職責,形成前中後台相分離、職責清晰、運行高效、控製有力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大力推進現金管理、貸款發放、抵押憑證、貸款審批、對賬集中、安全監控、單證管理、風險監督等集中管理工作,不斷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打造業務經營部門、條線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等風險管理“四道防線”,由被動防範風險到主動防控風險。目前,不良貸款由改革之初的32%下降至1.16%,資本充足率由2.07%提高到11.34%,撥備履蓋率由25.85%提高到340.23%,達到二級監管標準。
全麵推進服務產品創新,業務轉型取得重要成效。改革之初,新餘農商銀行業務品種少、收入結構單一、服務手段落後。針對這種情況,在江西省農信社係統率先啟動了服務規範化提升工程,通過與全國知名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對全行幹部員工開展係統的規範化服務專業技能培訓,加大規範化服務明查暗訪與考核;大力推進標杆網點、精品網點建設,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同時,根據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不斷加強產品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江西省農信社係統先後推出了小微貸款、人民幣理財、票據業務、投行業務、國際業務等新業務,且這些業務均走在全省農信社前列。
全麵支持社會公益建設,企業綜合價值脫胎換骨。新餘農商銀行在大力推進業務穩健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企業責任,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大眾和新餘人民。向江西省農村信用社百福慈善基金會捐款1900萬元,占該基金總額的近十分之一,捐資金額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國銀行業都為數不多。免費代理發放糧食直補、農村城市低保、新農保、公益林補助、高齡補貼等23大類惠民資金15億元,及時把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愛送到廣大群眾手中。
(作者為江西省新餘市農村商業銀行辦公室主任)
責編/劉建 美編/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