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外國名歌,《我的家庭真可愛》,小時候唱過的,稍稍有點悲傷,特別當你離鄉背井以後,唱起來就會很心酸了。但在歌詞裏沒有提到房舍是如何的好,裝修是如何的棒,著重的是親情,也就是家庭成員間感情的維係。但時下,在北京城,凡可愛的家庭裏,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房舍的裝修了,成為潮流時尚,形同無言的競賽。要不裝修一新的話,這個家庭的可愛程度,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專賣裝修材料的店,賣家私的店,多於賣書的店,不值得奇怪。一些人家,動輒往房子裏扔進去十萬、數十萬元裝修費,已是司空見慣。
十多年前,當我搬進現在住著的這套房子的時候,人們不大作興裝修,所以也不認為多麼不好。後來,此風一起,我和全家人不禁心癢。潮流這東西,隻要形成了,不但有股誘惑力,更有驅動力。於是,花錢買料,請人施工,侍候場麵,收尾打掃,也著實耗時耗神,費心費力。常常忙得個頭昏腦脹,好些日子,手指發硬,連電腦也打不了。有時也常常覺得劃不來,有時還挺懊悔,便發出一動不如一靜的感慨。
因此,每次忙完後,都咬牙跺腳,堅決洗手不幹,但誓音剛落,經不起煽動,新的項目又要上馬。社會潮流,是有股使你不甘落伍的裹脅力。別人都裝了,大家都裝了,你能“我自巋然不動”嘛?這些年來,人們養成一二一齊步走的習慣,養成從眾隨俗的心理,總覺得左鄰右舍弄個什麼新名堂,而自家還是空白點的話,就不安於位,惟恐掉隊。
但我這個住宅是先搬進去的,事後大事裝修,難度就格外地大,光是家具挪來挪去,就傷腦筋。加之寫作的人,別無長物,惟有書籍特別地多。其實好多書也未必看,可又舍不得扔,愈積愈多,愈成負擔。試想數千冊書,從架上搬下,然後再複到原位上去,那無異是一次苦役。孩子們每聽說我要搬書時,立刻麵如土色。因此房產部門要來刷房,我老伴也求他們恩典,免刷書架後的牆壁,以圖省事。從那以後,我們再也不敢隨潮湧動,小裝小修也全免了。因為這把年紀,實在是禁不住折騰了。經過這樣頓悟以後,心如止水,別家哪怕修成皇宮,我眼皮也不眨了。
可京城的裝修風,繼續波瀾壯闊。拆牆毀屋,家常便飯,裝修擾民,已成公害。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去,房屋格局全變,把我看呆了。門用軟皮包起,牆用綢緞蒙著,客廳裏有吧台吧凳,頭頂上有旋轉的迪斯考球燈。他覺得很美,我也覺得不錯,但我更覺得像賓館而不像家庭。我說:若有一位調酒師的話,就夠五星級了。不過,他竟沒有聽出我的弦外之音。於是,我豁然開朗了,他跟頭把式地追趕潮流,是一種企求物質滿足的快樂,自然也無不可;但抱殘守缺,因陋就簡,像我這樣,得到悠閑自得的快樂,也未必不是享受。再說,生活本不應是千篇一律,多姿多彩那就更美,何必為潮流所累?換一種對待生活的方式和思路,也未必不可尋找到新的情趣和興奮點。
一個人,固然無須要求別人同你一樣,但也不必勉強自己一定要和別人一樣,一個家庭,何嚐不是這樣的道理呢?若別出蹊徑,追求快樂,相信那家庭會更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