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溫馨的港灣(1 / 1)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然而,這位文豪以幸與不幸來區分家庭,卻不盡妥切。因為,幸福的家庭未必時時事事都感到幸福,反之,不幸的家庭也不是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著的。貧窮是一種不幸,但匈牙利作家莫裏茲的短篇小說《七個銅板》,開首第一句話就是:“窮人也可以笑,這本是神明注定了的。”

我就有這個體會,有一陣子,而且日子還不短,打成“右派”後,收入頓減,又無法發表作品,便沒有稿費進賬,於是,境況窘迫,捉襟見肘,甚至不得不把一些藏書,盡管萬分舍不得,也送到舊書店,換來度日之資。試想,家中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一位需贍養的老娘,加上我們五口人,依靠妻的八十元工資和我的四十元生活補貼來養活,每個銅板,就必須撙節著花了。那時候,我們經濟拮據到這種程度,幾乎吃不起北京人天天吃的早點,所謂老三樣的油餅火燒豆漿,而是一早起來捅開煤爐,和麵烙餅。當時,連切麵也不到糧店去買現成的,寧肯自己下力氣擀來吃。當然主要是為了省錢,省一分,是一分。

但也有另一層意思,即使是窮日子,我們也照樣可以過得很溫馨。

當時,我是家中的大廚。同樣是餅,便想法做出不同的口味,椒鹽的,麻醬的,紅糖的,千層的;同樣是麵,也經常變換吃的方法,刀削的,手拉的,貓耳朵,偶爾還做廣東的雲吞麵。每次開飯,合家團坐,老人小孩,包括上班的妻,都大快朵頤,淋漓盡致。

反過來,別看窮,妻子和孩子卻肯破費為我買稿紙,讓我寫那部不知將來有沒有可能發表的長篇小說。大家心裏明白,即使不能問世,從此束之高閣,能夠在筆下抒發一點心聲,不也是於窮愁中,稍獲一絲輕鬆的寬慰嘛!然後,傳讀手稿,討論評說,或褒或貶,論長道短,儼然文學沙龍。而且,抱著一個夢想,要比徹底的絕望,更能鼓舞起生活下去的勇氣。正由於全家人的相互體諒,彼此安慰,便忘掉門外的冷風,人們的白眼,社會的歧遇,以及不公正的對待,也算是煩惱人生中的一快。

尤其那寒風中煤爐上嘶嘶的水壺,一塊烘烤得發出甜香的白薯,給深夜寫作的我,所帶來的相濡以沫的溫情,是我久久也不能忘懷的。這種家庭中的溫馨,對當時境遇淹蹇的我來說,確實是難得的精神補劑。

假如把我們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比作一艘漂泊的海輪,要是沒有避風的港灣等待他歸來,隻能永遠停泊在錨地,那麼,即使滿載著黃金,也會暗淡無光的。因此,每個人的港灣,就是他感情維係著的家庭。要是每個成員盡力多付出一分愛,這港灣便會回報他十倍的溫馨。

所以,闊佬給他情人一輛法拉利跑車,但那個漂亮女人不覺得是愛,這是意大利作家莫拉維亞小說裏的情節。相反,安徒生童話裏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點微弱的火光,卻能給她帶來心靈上的溫暖。真誠的感情即使點滴之微,也會感人至深的。

有愛,便有了一切。這是歌德的詩句,但也是人世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