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好動人的月文化(2 / 3)

“月眉”半環如初月形的眉裝。唐李賀歌詩編三昌穀:“泉樽陶宰酒,月眉謝郎妓。”唐詩紀事六九羅虯比紅兒之十:“詔下人間選好花,月眉雲髻書君家。”

“月食”①月蝕。禮昏義:“月食則後素服,而修六宮之識。”②月俸。宋詩鈔石介徂徠詩鈔蜀道自勉:“我乏尺寸效,月食二萬錢。”

“月信”月經。按月而至,如潮有信,故名。宋王袞博濟方四保生丸:“月信不通,當歸酒下。”

“月律”古代以樂律與時令相合稱月律。後漢書順帝紀陽嘉二年:“作樂器,隨月律謂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夾鍾,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呂,五月律中蕤寶,六月律中林鍾,七月律中夷則,八月律中南呂,九月律中無射,十月律中應鍾,十一月律中黃鍾,十二月律中大呂’。……蔟音溱。”

“月浦”①月光映照的水濱。藝文類聚七南朝梁元帝玄圃牛磯碑:“桂影浮池,仍為月浦。”②指月亮。元曲選關漢卿望江亭三:“仙子初離月浦,嫦娥忽下雲來。”

“月宮”神話傳說中月中的宮殿。舊題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始青之下,月宮之間。”唐人小說故事記明皇(李隆基)曾偕方士夢遊月宮。見唐鄭啟開天傳信記、舊題柳宗元龍城錄。五代前蜀韋莊浣花集一貴公子詩:“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

“月朔”農曆每月初一。書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唐文粹十二昌齡放歌行:“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月扇”滿月形團扇。北周庾信子山集三北園新齊成應趙王教:“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兒。”注引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似明月。”唐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四凝意:“雲屏不取暖,月扇未障羞。”

“月珥”月旁的光暈。太平禦覽四荊州占:“月珥且戴,不出百日,主有大喜。”

“月桂”①嚴桂之一種,四季開花結果,稱為月桂,也名真桂。又天竺桂也稱月桂,與嚴桂別為一種。唐白居易長慶集五三留題天竺雲隱雨寺詩:“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參閱廣翠芳譜四十歲桂。②月中桂樹,也指月亮。藝文類聚六八南朝梁元帝漏刻銘:“宮槐晚合,月桂宵輝。”文苑英華一五二南朝陳張正見薄帷鑒明月詩:“長河上月桂,澄彩照亮樓。”③喻登科。唐詩紀事五五李潛和主司王起:“恩波舊是仙舟客,德宇新添月桂名。”

“月恩”業辰名。舊時迷信指月建所生之幹。子母相從,謂之月恩。如正月建寅,陽木,生丙,陽火;二月建卯,陰木,生丁,陰火之類。

“月息”按月計算的利息。元史盛世榮傳:“宣令各路立平準周急庫,輕其月息,以貸貧民。”

“月卿”書洪範:“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清孫星衍謂卿統於王,如月統於歲;師尹統於卿士,如日統於月。後因稱朝中貴官為月卿。唐高適高常侍集七送柴司戶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月卿臨幕府,星使出詞曹。”

“月娥”傳說的月中仙女。唐李商陽隱李義山詩集二燕毫之四冬:“浪乘書舸憶蟾蜍,月娥未必嬋娟子。”唐詩紀事五六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栗欄邊見月娥。”

“月望”農曆每月十五目。呂氏春秋精通:“月也者,韋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寶,韋陰盈。”資治通鑒一○三晉鹹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並會,吾將討焉。”注:“日行遲,一年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而與日會。日月之會,謂之合朔。自合朔之後,月又先日而行,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謂之月望。

“月華”①月光,月亮。文選朝宋江文通(淹)雜體詩王征君微:“清陰往來遠,月華散前墀。”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四舟中望月詩:“舟子夜離家,開望月華。”②月亮周圍的光環。常見於農曆中秋或十三至十八夜。因其光彩華美而名。

“月陰”農曆紀月的別名。爾雅釋天:“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病,四月為餘,五月為皋,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按:月陰別名可與月陽別名配合稱月。如正月得甲,可稱韋陬;二月得乙,可稱橘如。餘類推。

“月魚”唐代出入宮殿門及城門,發給交魚符、巡魚符以為憑信。雄雌各十二(按十二個月),雄者存宮內,雌者授人。並發藩屬,遇使臣入都,隨帶月魚。

“月湖”湖名。在浙江鄞縣西南,中有十景,為四明遊歡勝地。宋陸遊劍南詩稿二一簡何同叔:“盡捐僅世事,細看月湖詩。”即此湖。

“月窗”山洞岩穴內透光的竅孔。明楊慎藝林伐山九星牖穴窗:“凡山洞岩穴,有竅通明,小者曰星牖,大者曰月窗。”

“月琴”樂器名。古稱阮鹹。正圓形,後也有改為八角形者。四弦,用撥子彈奏。以其形狀如月,發音似琴,故名。

“月朝”每月的頭幾天。荀子禮論:“然後月朝卜日,月夕卜宅。”注:“月朝,月初也。”也專指初一日。元詩選趙文青山槁銅雀台:“望望不複歸,月朝又十五。”

“月陽”舊曆以十幹紀月的別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厲,在戊曰萬,在己曰則,在庚曰室,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

“月禦”①傳說中月的禦者。史記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子虛賦“纖阿為禦”。索隱引服虔:“纖阿為月禦。”又引樂產:“纖阿,山名,有女子處其岩,月曆嚴度,躍入月中,因名月禦也。”②指月的運行。廣弘明集十五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原文:“或方火宅,乍擬河,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有能駐;月禦日車。雄才莫之能遏。”

“月窟”①月中。晉書虞摯傳思遊賦:“擾黽於月窟兮,詰娥於蓐收。”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四十瞿塘懷古:“地與山根裂,江從月窟來。”②古以月的歸宿處在西方,因借指極西之地。廣弘明集二十南朝梁簡文帝法頌:“西窬月窟,東漸扶桑。”唐岑參岑嘉州集一北庭貽宗學士道別詩:“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侖東。”

“月稟”月俸。即俸米。稟,通“廩”。新唐書一四二楊綰傳:“又定府、州官月稟,使優狹相均。”宋陸遊劍南詩稿六二村飲:“白稻登場喜食新,太倉月稟厭陳陳。”

“月暈”環繞月亮周圍的光氣。史記天官書:“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三奉報寄洛州詩:“星芒一丈焰,月暈七重輸。”

“月腳”下射的月光。宋蓀軾分類東坡詩一牛口見月:“掩窗寂已睡,月腳垂孤光”。

“月精”月的精華。漢書一○○下敘傳:“元後娠母,月精見表。”初學記一引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娥竊之奔月,托身於月,為蟾蜍,而為月精。”②指兔。唐權德輿權戰之集四四中書門下賀河陽獲白兔表:“惟此瑞犬,是稱月精。”

“月台”賞月的露天平台。藝文類聚七八南朝梁元帝南獲衡山九貞館碑:“上月台而遺愛,登景雲而忘老。”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十九徐少尹見過:“賞靜憐雲竹,忘歸步月台。”

“月厭”舊謂厭魅之神。與月建相反,月建順行十二辰,稱陽建;月厭逆行十二辰,稱陰建。遼釋希麟續一切經音義五觀自在多羅菩薩經月厭:“按月厭,神殺名也。正月建寅,月厭在戊(戌),以此逆推,至十二月,月厭在亥。”

“月團”①茶名。唐廬仝玉川子集二走筆謝孟諫議新茶詩:“開緘宛見諫議麵,手閱月團三百片。”②墨名。宋陶穀清異錄文用月團:“徐鉉兄弟工翰染,崇飾書具,當出一月團墨曰:此價直三萬。”

“月”即月窟。指極西之地。漢書八七下場揚雄傳長楊賦:“西厭月,東震日域。”注引服虔:“音窟。穴。月,月所生也。”

“月餅”一種圓形有餡的餅餌。為農曆中秋節應時食品。取團圓之義。元周密武林舊事六蒸作從食有“月餅”名。

“月蝕”月所得的日光為地球所掩,稱月蝕。也作“月食”。漢書七六韓延壽傳:“延壽又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鐔。”